APP下载

浅谈经典诵读指导策略

2019-05-18吴同炼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指导学生经典诵读,就是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从兴趣入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反复的诵读,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以提高诵读效率。合理安排诵读时间、内容,培养学生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经典诵读;小学语文;指导策略

最新修订版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落实好小学生经典诵读工作,切实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那么如何指导?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

一、 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进行指导

(一) 故事激趣

对于小学生来讲,其对于新的学习内容的接受和理解,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尤其是本文探讨的经典诗文的诵读,其语言表达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如果直接进行诵读教学,往往不能达到目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应当从其本身的兴趣入手,通过讲解有趣的经典故事,将文学、国学经典的价值转化成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向学生传达,并做好文意的讲解和传授工作。如学生在学《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这句话的时候,师就可以讲故事给学生:从前,有个无恶不作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地抱着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地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听完故事,学生一定会触景生情,深有感触。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二) 媒体激趣

在经典诵读的教学中,如果能够巧妙运用多媒体,变直观为形象,变无声为有声,通过绚丽多彩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为学生营造优美的学习氛围,那么学生就能较为迅速、深刻地感知篇章。多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便于学生理解文中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和诗句,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在教学中,笔者巧妙运用多媒体课件,把抽象、生涩、难理解的文字用画面呈现出来,并通过生动的讲解来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诗文中的优美意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幼学琼林》中的《花木篇》时,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国色天香”“冰肌玉骨”等词语,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牡丹富贵艳丽”和“梅花的清秀俊奇”等画面,让学生通过画面来感悟诗句中所表达的意境。

(三) 动作激趣

经典诗文具有音乐美和节奏美。诵读时,为了能读出经典诗文的韵律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掌握一定节拍。如,学生在读《千字文》的时候,首先,教师让全体学生按:×.×××∣×.×××∣×.×××∣×.×××∣节拍齐读;然后,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

女:天地玄黄(男:玄黄)女:宇宙 洪荒(男:洪荒);最后,小组合作尝试打不同的节拍来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通过反复的诵读加深对经典的印象,进一步促进对经典的深入理解。

二、 采取循序渐进的诵读方式

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一系列以国学、文学经典的传播和发展为背景的栏目的出现,诵读经典也逐渐形成了一种时尚,并掀起了踊跃诵读的热潮。在这种背景下,大批量的经典书籍和读物出现,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经典诵读时,应当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学生的学习和接受能力选择合适的经典内容引导学生诵读,使学生对经典的理解层层深入。另外,在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时,注意选取其中体现作者精神品质、思想感情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讲解,以经典作品的感染力和正面影响培养小学生思维品质和品德修养方面的语文素养。不同年段安排不同的诵读内容:一年级《三字经》;二年级《弟子规》;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声律启蒙》《增广贤文》;五年级《论语》《中国诗词大会》(上册);六年级《笠翁对韵》《中国诗词大会》(下册)。

三、 合理安排诵读时间

经典诵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项大工程,不可能在短时间或一段时间内就完成。基于这种特点,教师要合理安排诵读的时间,这一方面是为了合理调配学生的经典诵读和学习的时间,避免过于集中的高强度诵读使小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另一方面,促进诵读时间的固定,并按照时间做好经典诵读的规划,注意教师在安排和规划诵读时间时,不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诵读能力来安排,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学生的个人意见,适当考虑不同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理解能力,这对后期其个人的习惯养成将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他们所需要具备的一项重要的核心素养。如,笔者所在学校要求学生按学校规定的经典诵读时间(早晨7:40-8:00;下午1:50-2:10),进行诵读,让学生养成课前诵读的好习惯。

四、 在吟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经典作品之所以能成为经典,除了其内容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外,其文字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优美性和华丽性,也是其成为经典的必然因素,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语文素养中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内容就是对学生个性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而这种培养目标,单靠重复性的诵读是无法达到的,教师必须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对经典带有思想感情的吟诵,即通过作者的语气词、标点符号的应用,体会作者在文字表达背后蕴含的思想感情。在初步阅读时,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或者让学生尝试自己吟诵的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去體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当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对作者要表达的意义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后,则应当着重关注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所表达和反映出来的思想感情,因为只有通过准确的语气和情感表达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体现出来,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经典国学、文学作品的美,从而在其个性培养方面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并且实现其审美情趣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8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

[2]王惠英,范丽娟.利用多媒体诵读经典诗文[J].教育观察,2015(9):52-53.

作者简介:吴同炼,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上京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指导策略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
小学习作复习“五步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