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世界价值与意义

2019-05-16赵洪福

山东青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价值

赵洪福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华民族对全人类发展的巨大创造和贡献,他不仅仅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民主的康庄大道,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历史飞跃,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衰亡论的有力回击,为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模式探索经验;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力回击了“国强必霸”的冷战思维,中国向世界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彰显真实亲诚,达济天下的中国文化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工业化与环境资源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人民共享”才是一个政党执政的立党之本,一个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制度性优势和和谐文化,不仅仅为中国的未来发展,也为各国摆脱治理困境谋求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和经验遵循。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是中华民族近半个世纪以来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巨大贡献和发明创造,对于解决一些世界问题都提供了生动鲜活而有力的解决思路和模式,他带领占到世界人口22%的中华民族就即将步入现代化,改变了中国从近代以来被排斥在世界舞台之外、任人宰割的边缘地位的历史,从重新走向世界舞台,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再到站在世界舞台中心,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构建者和重要影响者,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世界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①实践证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人类追求共产主义的新路径,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探寻和指引人类走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自由王国”的新境界;对于世界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人类社会发展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从10个方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取得重大成就。40年来,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經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力实施科技强国战略,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在2017年达到82.7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多年超过30%”②,我们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人民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来,我们完善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确立了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战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和法治保障更加有力,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道路;40年来,我们培育和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道路;40年来,我们持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成了鲜明的治党经验;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和谐世界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时代和实践有力的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之路,是成功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未来之路。我们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目标,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实现全面现代化强国,必须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真正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还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我们已经迎来了民族复兴的曙光,“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一目标。”③

一、 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衰亡论的有力回击,为经济相对落后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模式探索经验

马克思在批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畅想了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系列特征,他阐述了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基础上,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阶级最终达到最大多数人的民主。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必须不能跨越的首先是生产力的发展,否则共产主义实现的物质基础将无从谈起,但可以跨越社会发展阶段的“卡夫丁”峡谷。列宁把社会主义从理想照到现实,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带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先后有10多个国家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处理好制度选择和道路发展、评价指标等的关系问题,说到底就是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道路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系,过分的强调了制度模式的“一大二公”和高度集中,忽视了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主义必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高度发展的基础上,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的实现首先必须是以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为前提,而社会主义的本质,必须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实现共同富裕。加上在西方反社会主义运动的渗透下,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巨大挫折。以最为有名的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终结论》中唱衰社会主义,认为自由市场和三权民主才是人类社会的终结和归宿,成为世界“最后的人类政府形式”。并扬言,社会主义中国活不过20世纪,并将千禧年作为社会主义终结的大限。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给了“社会主义衰亡论”一记响亮的耳光。中国的社会主义模式不仅仅没有消亡反而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并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作用。以至于弗朗西斯-福山近几年放弃自己之前的结论,认为“历史的终结推迟了,我们在实际上走错了方向”来为自己辩护,在2015年以来,他不断地发表文章抨击美国民主制度的弊端,“感叹改革无望”、“死路一条”,引发学界关注。④

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实现本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道路呢?答案很肯定,当然可以。当前,世界正处于大变革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经历着巨大的变化。随着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社会经济发展、政治变革等方面出现混乱,政局更迭频繁,经济停滞通胀,社会动荡不安,社会信仰缺失以及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一系列问题,相比这些国家所出现的情况,我国发展反而出现“风景这边独好”。而中国是从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用短短的40年,迅速摆脱贫困,达到小康,初步实现了共同富裕,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100多年走过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路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一个千古未有的人间奇迹。

“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的真理和发展途径。只有能够持续造福人民的发展道路,才是最有生命力的。一个制度也必须要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取福利,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才是评价一个政党执政公信力和一个制度合适不合适的根本标准。因此邓小平曾铿锵有力的提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拥护不拥护应当成为检验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正是在这个标准的指引下,我国所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坚持人民导向,把满足人民的需求,增强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最终实现了人民在物质、精神、社会、生态、政治等多方面的现代化。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为落后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提供了范例。对于现代化是不是就一定要是“西化”?国际社会仍然有太多的误解。中国的40年的发展回击了西方某些国家所谓的只有三权分立和自由选举才是适合人类的制度的叫嚣,和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现代化就是资本主义化”的错误言论。其实,中国的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模式也是一种有生命力且能够给人民带来福祉的制度,各国要根据本国国情和民族特点选择社会制度,更可以参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政策来推动本国的改革。

二、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力回击了“国强必霸”的冷战思维,中国向世界贡献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彰显了真实亲诚,达济天下的中国文化精神

1960年5月27日,毛泽东曾经与来华访问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有一段对话。大体意思在说,等中国强大了会去侵略别的国家,会去占领殖民地;毛泽东回应了他说,中国不会这么做,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永远不侵略其他国家。这个思想所折射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国强必霸”的冷战思维。然而,这种思维与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完全不同。“和”文化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扎根于民族基因中的特殊文化,中国文化从未也没有通过对外扩张来传播自己的文化,我们主要通过中华文化的“内吸”力,吸引其他文化,无论在什么样的开放背景下,侵略、好战一直与中国无关。正如“和平学之父”约翰·加尔通所说,有些人总希望有一个暴力选择,但中国以自己特有的视角来观察现实,阴阳平衡、尊重智慧、众生平等理念被視为理所当然,和平关系的普遍原则以相互合作、平等互利为起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正如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一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⑤中国一直以来奉行内走独立自主,外求和平发展的道路,同国际社会保持有效合作,坚持对话而不对抗、共商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全球外交战略,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和谐世界。一直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平等尊重主权和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提出各国不论大小强弱,平等参与全球治理,共享全球发展红利,实现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6年多来,无论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还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愿景,越来越多的中国倡议上升为国际共识,越来越多的中国方案转化成国际行动……中国外交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彰显了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大国责任和担当。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回应了西方“国强必霸”的冷战思维,走出了发展——强大——侵略——灾难的历史怪圈。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博鳌亚洲论坛讲话中指出,“无论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不会威胁谁,都不会颠覆现有国际体系,都不会谋求建立势力范围。按照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逻辑,国强则必霸。中国特色外交道路打破了这一霸权逻辑,以和平发展的方式推动国际经济政治秩序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了工业化与环境资源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为世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借鉴

西方过去300多年的发展揭示出一个现象,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人类污染和资源被破坏的后果,几乎没有哪个走向现代化的国家可以避免这个难题。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全球气候大会标志着人类开始认真审视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曾指出:“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⑦20世纪人类十大环境灾难无一例外的发生在这些早期工业化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核心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探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规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多次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⑧深刻认识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逻辑,及时总结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鲜活经验,不仅仅对于建设美丽中国,而且对于保护地球,实现全人类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绿色发展纳入新发展理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又提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再次强调“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018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正式被写入国家根本法,实现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人民意愿的高度统一。6年多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制定修订的法律达十几部之多,成为遏制环境违法行为的有力武器。一次次新理念新战略的提出,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发展制度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高瞻远瞩和巨大贡献。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人民共享”才是一个政党执政的立党之本,一个国家发展的“定海神针”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概念。他讲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指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⑨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才会真正幸福,中国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历史就有力地验证了这一点。

我们党自从诞生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无不重视中国人民在历史变革、发展和进步的巨大作用。毛澤东同志在党的七大《论联合政府》中提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的动力”的思想,强调“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⑩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就扎根中国实践,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现实问题,探索“走自己的路”,探索人民经济生活改善,政治当家做主、社会文明进步的道路。经济上从三大改造、到土地革命,从“论十大关系”、到两个阶段的划分,从人民温饱到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无不体现我们党坚持以人民福祉为出发点的探索。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坚持的坚定理想和根本宗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这其中必须给人民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是重要内容,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1942年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就明确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他同时还进一步根据当时陕甘宁边区的条件强调,“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毛泽东始终坚持党的事业的成功取决于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而要想取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必须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条件艰苦时期的物质利益”。当谈到人民民主时,毛主席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生动的告诉我们唯有民主才能“跳出这周期律”,“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会中指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团结奋斗的共同的政治基础”,“只有这一条道路,才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正确的方向。”B11同时,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必须认真地开好足以团结各界人民共同进行工作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民政府的一切重要工作都应交人民代表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必须使出席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们有充分的发言权,任何压制人民代表发言的行动都是错误的。”B12同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按照《共同纲领》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学,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引导人民投身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跨越。在这个跨越发展过程中,人民的福祉依然是邓小平同志魂牵梦绕的问题。经济上,他始终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物质利益原则,明确地肯定了个人物质利益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B13邓小平积极鼓励人们去追求自己合理正当的物质利益,鼓励人民通过劳动致富的简单却正确的梦想,从而为人们追求利益和发家致富提供了伦理依据,人们不再谈利色变。同时,邓小平还认为,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也要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意愿出发,并着眼于人民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评判各项方针政策对错与否的标准。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利益、最根本的利益。”B14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以人为本、人民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底色,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底色。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3月17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所发表的重要讲话中,谈到“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在习近平的25分钟的讲话中,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145次之多;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出现203次,“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初心和使命。“始终把人民置于最高位置,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B15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深深扎根于中国革命和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以人民利益和福祉为出发点和归宿,把握和运用社会发展规律,建立和完善了独具人民性、真实性、先进性和道义力量的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和完善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和完善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等。这一系列制度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主义思想体系,为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治理提供了丰富经验和价值遵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華民族改革开放40年来艰苦探索的成果,是新中国成立69年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近代178年来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5000多年来中华文明时代价值的辉煌再现,不仅仅顺应中国人民的意愿,同时又适应世界历史大势和时代发展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蕴含的制度性优势和和谐文化,不仅仅为中国的未来发展,也为各国摆脱治理困境谋求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是中国之福,也是世界之幸。

[注释]

①《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2018-01-05,新华社.

②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2018-12-18日,央视网.

③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013-08-09 ,人民日报.

④https://www.guancha.cn/FuLangXiSi-FuShan/2014_10_12_275200.shtml.

⑤《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

⑥《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2018-4-10,人民网.

⑦《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

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反复强调“绿水青山”》,2017-06-05,新华网.

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第5页.

⑩《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31—1332页.

B11《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63—1464页.

B12同上.

B13《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2页.

B14《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3页.

B15《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日报.

[参考文献]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前线》杂志2018年第8期,李海平.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党建》杂志2018年第2期,秦刚.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2017年08月17日,人民网,季思.

[4]《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石媛.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6年版),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出版社2016年4月版.

[7]《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2016年版.

[9]《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作者单位:山东政法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