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渗透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策略研究

2019-05-16郭莹

山东青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郭莹

摘 要:在目前的现状下,高校思政教育整体上呈现突显的转型趋势。与此同时,高校在推进现阶段的思政教育时也可以选择多样化的思政教育手段。从根本上来讲,高校思政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提升大学生现有的政治素养与思想素质,进而达到了提升思想境界的最终目标。在此前提下,高校针对当前的思政教育有必要更多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确保能够借助传统文化本身具备的感染力与魅力来感化大学生,并且达到推行思政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校思政教育;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蕴含了厚重的文化内涵,并且构成了珍贵的民族精神宝藏。进入新时期后,各地高校针对当前开展的思政教育都已给予了关注,并且尝试将全新的思政教育手段融入现有的思政教育领域。因此可以得知,高校如果能做到融合思政教育以及传统文化,那么将会显著优化思政教育的成效性[1]。通过运用潜移默化的文化感染方式,应当能在根源上提升大学生自身能够达到的整体精神境界,对于提升思政素养具有显著的必要性。

一、 高校在思政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

从当前现状来看,很多高校都在着眼于关注思政教育,并且也在探求适合于开展现阶段思政教育的途径与举措。在此基础上,高校有必要紧密结合思政教育以及传统文化,据此达到大学生总体道德素养显著提升的目的[2]。与此同时,高校若能做到全面融合传统文化以及目前的思政教育,那么将会达到优化思想理念与提升文化素养的宗旨,进而塑造了大学生应有的优良品格与健康人格。

传统文化蕴含了向上与积极的优良文化内涵,高校若能够指引大学生针对上述文化内涵予以全面吸收,那么将会有助大学生改造自身的精神世界,从而逐步接受了和谐、积极与友善等传统文化内涵。传统文化除了蕴含上述的积极内涵以外,其还致力于激发爱国热情并且倡导尊重自然,因此能够运用潜在的方式来感染大学生,确保同学们能够接受优良的价值导向[3]。

例如对于儒家文化而言,高校应当能将其渗透于目前推行的各项思政教育举措。这是因为,儒家文化关于完善学生人格以及增强个体修养具有不可忽视的必要性。同时,大学生还可以吸纳儒家文化蕴含的优秀文化内涵,并且将其灵活运用于自身的平日生活以及日常交往中。因此可以得知,传统文化本身具备抵御各类不良观念的重要意义,从而针对人生观以及金钱观予以正确的塑造。

二、 高校当前推行思政教育的真实状况

首先是高校欠缺应有的文化渗透力度。截至目前,各地仍有某些高校尚未真正将传统文化渗透于高校日常教育,并且高校也并未能致力于优化现有的思政课程基本结构。究其根源,应当在于高校本身欠缺合理程度较高的传统文化渗透规划,同时针对课程设置也没能达到最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多数高校仍然偏重于思政教育本身具备的政治性特征,因此思政教育的侧重点也仅限于各时间段的基本理论体系[4]。由此可见,多数高校在现阶段仍然欠缺必要的文化渗透手段,从而表现为显著的说教性特征。

其次是高校师生尚未达到深层次的传统文化认识。从本质上讲,传统文化形成的根基应当在于长期性的文化累积。经由漫长的文化沉淀,传统文化本身涵盖了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并且体现为强大生命力[5]。然而截至目前,多数师生针对传统文化蕴含的上述魅力并未能予以更多关注。在很多大学生看来,传统文化与自身的真实生活之间并不具备直接性的联系。由于受到此种认识的影响,那么大学生将会表现为忽视传统文化的趋向,甚至感觉到传统文化本身具有僵化与枯燥的特征,对此呈现排斥与忽视的心态。在此前提下,高校就很难在思政教育中真正融入传统文化内涵。

再次是大学生呈现淡薄的传统美德意识。进入新时期后,高校学生逐渐受到多种多样的不良思想腐蚀,因而丧失了应有的传统美德。例如在目前看来,高校内部已有较多大学生习惯于攀比,并且挥霍父母为其提供的金钱来购买各类奢侈品。此外,另一些在校生无法拥有正常的人际关系,并且在面对他人时表现为冷漠与自私等不良态度。由此可见,高校针对同学们呈现的上述消极心态如果不去加以纠正,则会显著影响大学生应有的健康心态。为此,高校目前亟待运用传统文化作为感化大学生与激励大学生的必要方式,如此才能保证优良的思政教育效果。

三、 探析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高校思政教育在根本上不能欠缺优秀文化作为支撑,尤其是针对传统文化而言。作为当代大学生来讲,大学生本身也需要传统文化为其提供必需的精神滋养与精神支柱,如此才能达到净化心灵与提升思想素养的目标。因此在实践中,高校关于在目前思政教育中全面渗透传统文化仍然应当秉持如下思路:

(一) 创建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支撑

思政教育与优良的传统文化如果要达到紧密结合的状态,则必须提供与之相应的思政教育基本支撑。因此从现状来看,高校针对整体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应当予以全面净化,从而构建了目前思政教育不可或缺的校园文化支撑[6]。与此同时,高校针对学生社团也要给予关注,通过推进党团教育的途径与手段来强化现阶段的思政教育。在相应的时间段内,高校需要为同学们开设文化讲座,据此达到拓宽大学生视野并且逐步认同传统文化的宗旨与目的。

近些年来,多媒体手段已经能够渗透于思政教育领域。高校关于多媒体手段若能做到全方位的灵活运用,则有助强化综合性的思政教育效果。具体在实践中,高校就要着眼于渗透传统文化,确保将网络平台作为师生密切交流的必要平台。在此前提下,高校师生即可借助网络平台来分享某些经典名著或者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净化同学们心灵境界与提升道德素养的思政教育目标。

(二) 高校应当将传统文化要素融入课程建设

在目前阶段中,已有很多高校正在逐步尝试将地方特色文化引进思政教材,从而创建了特色化较强的思政教育模式。这是由于,很多地方文化都富有趣味性并且表现为多样化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大学生针对上述的地方文化就会呈现强烈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可见,高校针对现阶段的思政教材建设也要适当融入更多的文化要素,确保各类特色文化都能给同学们带来某些積极启发。只有如此,高校思政教材才能做到紧密结合传统文化以及思政教育内容,进而达到显著提升思想境界的目的。

例如传统文化本身蕴含了较多的感人典故,因此高校有必要将上述典故运用于编写目前的思政教材[7]。在此前提下,高校将会拥有相对更广的思政教育珍贵资源。大学生针对上述典故在予以深入了解之后,其内心将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并且还会产生感情层次上的共鸣。作为思政教师而言,其也要格外关注在课堂讲授中插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涵,从而达到活化思政课堂氛围的良好效果,并且增强了思政课堂具备的实践性特征。

(三) 提供思政教育必需的保障

思政教育若要得以充分展开,那么有必要建立于机构支撑以及资金保障的前提下。为此,高校在目前阶段就是要健全与之有关的思政教育专门结构,从而提供了必需的机构支撑。同时,高校也要借助多渠道来筹集必需的思政教育资金,以便于为大学生开设多彩性的思政教育活动。此外,当地有关部门针对高校也要增大现有的扶持力度,以此来保证高校的各项思政教育得以全方位的展开。

结束语:

经过综合分析,可以得知高校思政教育在客观上需要依赖于传统文化作为必要的保障与支撑。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给当前的思政教育提供应有的思想保障,同时还能借助思政教育的新平台来实现文化传承。因此在未来实践中,高校仍然需要致力于探究在思政教育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的相关举措,在此前提下服务于大学生整体思政素养的优化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台红蕊.初探新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必然性及其成效[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41-42.

[2]杨俊.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政新教育手段的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43-44.

[3]史宏协,张勇.基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高校思政教育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01):69-75.

[4]卢志雄.基于茶文化视角探讨民办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实践[J].鄂州大学学报,2018(06):13-15+90.

[5]康永贵.大数据视角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转向与发展路径[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01):12.

[6]郭秋平.浅谈我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5):69-70.

[7]朱伟.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渗透策略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16,32(02):123-125.

(作者单位:山东电子職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200)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教育渗透策略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