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的新变化

2019-05-16朱金芳肖玲

山东青年 2019年2期
关键词:新变化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朱金芳 肖玲

摘 要:本文从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的概述入手,简单回顾了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的历史,着重阐述以《朗读者》和《中国诗词大会》为代表的当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新变化,并以此展望今后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关键词:电视文化节目;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新变化

一、中国电视文化节目概述

电视文化节目可以理解为能表达一定文化信息,可以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升大众审美水平,并且极富思想内涵,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电视节目。我国文艺竞赛节目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具有早期文化节目的雏形,但尚未成为独立的文化节目。九十年代初综艺节目萌芽,文化节目随之崭露头角。直至本世纪以来,我国电视文化节目才从娱乐综艺的环境中突围,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尤其是2017年更被誉为“文化节目元年”,一大批优秀的文化节目涌现荧幕,可谓是泛娱乐化时代中的“异军突起”。典型的是著名主持人董卿策划的《朗读者》和她主持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两档节目一经播出便刷屏各大主流媒体,网友赞誉其为“电视界的清流”,书店还出现作家上节目著作抢断销的趣事,豆瓣评分也一度高达9.6分,远超同期其他节目。由此可见,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精的变化。

二、回眸中国电视文化节目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中国电视文艺竞赛节目兴起,各种智力、文曲歌艺的竞赛成为热潮。比如,中央电视台曾先后举办过“五四青年智力竞赛电视公开赛”、“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等,尽管这一时期的节目以知识竞技为主打,但往往是节目的竞技性远远超过文化本身。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商品经济的浪潮推动了综艺娱乐节目蓬勃发展,益智游戏节目兴盛,而文化节目则相对冷清。一直到本世纪初,在经历了无数娱乐选秀节目、歌舞竞赛节目、明星真人秀节目从巅峰到没落之后,文化节目才真正有了抬头之势。比较突出的还数《百家讲坛》,以讲座式向观众讲述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但是节目呈现的内容学术性较强,观众需有相应程度的文化储备,观众范围也较为局限。到2013年,文化节目出现了小高潮,《中国成语大会》、《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接连亮相荧屏,全新的节目形式吸引了不少观众的视线,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节目竞技色彩依然浓重,过于理性的考验选手和观众的学识和思维。随着过度娱乐化、过度同质化带给观众更加疲惫的审美感受,电视生态环境悄然向文化方向渐进,我们也因此看到了文化节目逐步崛起所带来的新变化。

三、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的新变化

1.“新”在更注重人文关怀,更注重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

不同于传统的文化节目过于注重理性,忽略选手和观众的感性层面,新的文化节目既理性又感性。以《中国诗词大会》为例,它采取了传统的知识竞技模式,考验参与者的理性思维,但是在此基础上更注重对每一位选手的生理心理情绪的关照,例如第二季中一小伙为陪重病母亲弃赛,全场动容起立加油,主持人更是主动上前拥抱安慰;一位身患癌症的农妇在台上从容答题,评委们时刻关心问询她的身体状态。这已不是以往“答对留下,答错离开”的简单竞技,而是在文化知识竞赛中,让我们感受传统文化之美,体味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思索人生的诗和远方。

再如《朗读者》从名字涵义讲,“朗读”是文本,而“者”是人,将有声的阅读与无声的文字相结合,用最真挚的情感抚慰人心,足以见得新式的文化节目已经将人文关怀作为节目的核心。从节目模式讲,《朗读者》将嘉宾访谈与名篇朗读结合一体,每一位嘉宾先诉说自身与本期节目主题相关的经历或喜或悲,再诵读“合身”的文本,让观众在一次又一次感动落泪之后,自觉深发理性的思考。可以说现在的电视文化节目倾向将理性与感性的有机结合,并通过电视媒介将人文关怀落到实处。

2.“新”在节目嘉宾“星素结合”,更贴近百姓生活,更引起社会共鸣

以往的节目通常是全明星或者全素人,嘉宾和受众群体都较为单一,而《朗读者》则打破常规,一场节目既有明星登台也有普通人上场,更有“星素”同台。该节目两季共邀请百余位嘉宾,其中既有商界大咖,也有作家画家、演艺界人士,还有杰出运动员,更有中科院院士:肝胆专家吴孟超、材料物理学家、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甚至有哈佛大学终身教授、数学家丘成桐。《朗读者》还邀请到值得我们敬仰的大家,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中央美院教授黄永玉先生、古典诗词创作家叶嘉莹先生、古脊椎动物学家张弥曼先生等,这些不曾露面荧屏的大人物,一登台便让我们肃然起敬。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素人”嘉宾,76岁的抗癌奶奶张家敏用23年的抗癌路向我们展示生命的坚强;黑龙江女孩徐卓坚守扎龙湿地,继承祖辈守护丹顶鹤事业;周小林、殷洁夫妇用鲜花山谷书写浪漫爱情;果爸果妈忍痛捐赠离世女儿果果的器官;还有数万名走进朗读亭的朗读者们。

我们可以看到节目嘉宾人选广、年龄跨度大,涉及行业多,不再像以前只关注当红明星或热点人物。并且节目选读的文段中外混合、内容丰富,观众更是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这显然不像往日嘉宾类型单一,内容相对枯燥,受众面比较局限的文化节目。笔者认为,以《朗读者》为模板的同类新型文化节目采取的“星素结合”方式,才能更具有社会广泛性,才能更好的引起全社会的共鸣。

3.“新”在节目思想内涵紧跟时政风向,更聚焦民生热点,更具社会正面引领作用

过往的文化节目不是文化竞技娱乐就是单纯知识灌输,与社会民生不能良好接轨,而现在的新型文化节目则更多的将社会热点融入其中,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高度融合的理想效果。正如习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座谈会上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会后两年,《中国诗词大会》就率先夺得新时期电视文化节目的C位,这档节目不仅跟随时政走向,更是看到了过度娱乐中大众的困乏,也意识到国人心中对文化不衰的热爱。这样的新文化节目不仅赚足眼球,更是赚到可观的收视份额。

《朗读者》亦是如此,第一季的共享单车创始人胡玮炜展现青年的社会担当,世界围棋冠军柯洁为自己迎战“阿尔法狗”朗读,里约夺冠郎平带领队员们朗读《理想》,“红丝带”学校创办人郭小平拒绝歧视艾滋病孩子。第二季中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登台朗读《我喜欢出发》,节目播出后两个月,中国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还有女童保护组织的发起人孙雪梅为爱发声等等。许多民众热议的话题都在节目中展现,而节目中出现的诸多人物被编进中小学课外教材,甚至成为中高考的考题,可以说是节目素材取自群众,作品回到群众。

此外还有《国家宝藏》《经典咏流传》等优秀典范,这些新式多样的文化节目牢牢抓住民生热事,紧贴百姓生活,既有高大上的思想格局,又有接地气的人文内涵,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四、结语

在电视节目过度娱乐的环境中,观众的审美已疲惫厌倦,走红的文化节目恰是一场盛宴,给观众以清新的享受。这股强劲的文化东风吹“热”了优秀传统文化,更吹响了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号角。但是,任何节目都不能承受井喷式发展,随着文化节目的壮大,不少同质化现象已经出现,这需要电视从业者在今后的创作中反思和避免。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这样标志性文化节目更需保持特色,更要始终为创新助力。

中国电视文化节目的未来是光明无限的,它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形式也会更多样融合,它既要保持持续创新,又要立足人民需要,守住文化底线。

[参考文献]

[1]罗娇娇.《中国电视综艺发展史》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7年11月.

[2]李霞.《电视文化类节目特征分析》成都理工大学传播科学与艺术学院.

[3]豆瓣 百度百科 《朗读者》词条.

(作者单位: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猜你喜欢

新变化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
浅谈俄罗斯“茶”文化及其在俄语中的反映
一封关于《朗读者》的信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掀起诗词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