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市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绩效评价研究

2019-05-15仇美蓉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村落绩效评价村民

仇美蓉

本文以旅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既达效果作为评估的对象,通过实地的调研甄选合理的评价体系影响因子,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型传统村落组合不同的影响因素以及调整体系中影响因子的权重,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指导。

一、研究背景

桂林市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悠久农耕文化的历史古城,古老传统质朴的农耕文化催生了大量的传统古村落,桂林市传统村落数量向来是广西之首,截至现在,桂林市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有85个,全区一共161个,可以说桂林传统村落数量占据了全区的半壁江山。

对于桂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自国家住建部等部委工作组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一直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早在2013年,恭城市政府就通过了关于《恭城瑶族自治县古村落保护规定》的条例,为全县的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制定了明确规范轨道。2017-2018两年,广西获得中央财政资金补助支持保护传统村落,合计39个传统村落获得补贴,其中桂林占据了20个,每个村落可获得中央直接补助的环境改善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合计300万元,用以促进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与长效保护。各高校积极响应政府“活化”传统村落创意设计人才的政策,配合国家的人才需求,促生了“传统村落保护设计与维护管理人才培养高研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培训班”等。虽然对于传统村落各方面的保护与发展从未间断,但是在实施保护发展的过程中也显现出不少问题,不少村落在修复重建过程中失去了本心,逐渐为“形”所束缚,忽略了传统村落保护中最重要的“魂”的继承与发展。该问题被学术界大量学者专家关注,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之一,本文此处不再赘述。而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却鮮少获得业界学者的关注,即如何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整体绩效进行评价与监测,以及如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标准。本文将以桂林市为例,探讨桂林市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绩效的评价。

二、桂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现状

桂林的传统村落大致可分为革命传统村落、景观型传统村落、农耕类传统村落和民族型传统村落等类型。人们对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绩效进行评价应该结合村落的特色进行。

随着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深入,各方面的问题也渐渐显现出来,首先最为直观的便是传统村落的人文景观遭到破坏,一方面,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提升,村民自身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不愿意留待破旧、古老的损坏建筑里,而希望享受现代化便利生活;另外一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为响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改革政策号召,盲目将传统村落的古建筑拆旧建新,导致传统村落建筑文化遭到严重破坏;此外,还有部分地区期初本意为完善和修补传统村落建筑,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修补不当,使得修复之后的建筑失去了艺术的原真性,最终反而给建筑本身带来“维修性”破坏;还有部分地区由于过度重视旅游景观带来的经济效益,导致环境被大幅度污染,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影响,致使以往传统村落青砖白瓦、鸟鸣山涧的祥和环境一去不复返。

除此之外,传统村落的非物质遗产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很多极具地域特色的民俗习惯、童谣歌谣、手工艺品、语言文化、医疗文化和耕种文化等都渐渐趋于机械化、表演化、做作化,失去了传统艺术本身的原真和朴实。例如:阳朔县福利镇,素来被人们称为中国的“画扇之乡”,但是就目前福利镇市面上售卖的画扇工艺来看,大部分都是工厂流水线制造出来的机械画扇,几乎看不到全手工制作的手工画扇,古老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画扇手艺已被利益“驱逐出境”。

三、评价体系的影响因子

目前,学术界大多数研究的是传统村落的建筑形态和村落空间环境保护绩效评价,而以整个传统村落作为保护对象研究其保护绩效评价的比较少。因此,人们要根据传统村落自身的特色建立相对合理、客观、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传统村落保护绩效评价指标的因子主要有2个方面:其一是有形建筑的修复情况;其二是无形生态的整体保护情况。目前各界多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往往忽视了对整个传统村落环境氛围以及整体原真性的保护。

有形建筑的修复情况又有3个方面的体现。

(1)修复过程中村民的接受程度。由于大部分中青年劳动力涌向城市,所以传统村落大多数是老人和小孩留居,而部分老年人的思想比较传统,会主观排斥建筑修复、房屋缮葺等行为,因为在他们心目中这是对祖上先人的不敬,对于这样的情况,主办方应及时做好思想工作,以安抚为主,争取使双方思想达成一致。

(2)文物修复的效果与质量。修复应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不可盲目修复,出现移花接木等行为。

(3)修复完成后的跟踪完善、定期维护。在后期旅游发展中应结合维护和防护,将人为破坏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对整个传统村落无形生态的整体保护分为4类。

(1)传统村落村民之间和谐共处,民风淳朴,待人接物以诚相待,童叟无欺,待客如宾,尊老爱幼,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等。

(2)传统村落村民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村民对大自然的依赖、敬畏、仰慕以及崇敬。

(3)对传统村落特别是民族特色型传统村落的文化风情保护,很多少数民族村落会有比较独特的乡俗习性和文化底蕴,对整体文化习性的保护程度也是评价保护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4)村民、游客、大自然三者和谐共处。游客以在第三者的身份进入传统村落内部进行观赏、游览的同时,应找准自己的定位。有些游客因为偏执于自己的体验感,而忽视了要尊重村民当地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如有些地区存在某些重要的祭祀,外族人是禁止参与其中的,或者某些在内族人心目中神圣的物件,外族人是不能触碰甚至观赏的,但是有些游客为满足自身好奇心强行参与其中,容易引起当地村民心中反感;还有部分素质较差的游客有乱丢垃圾、践踏当地花草等行为。因此,对游客、自然生态、村民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维护,也是评价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绩效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四、评价指标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大致可以分为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2个大类,其中定性评估业界已成体系,较为成熟,本文不再赘述。而定量评估又可以分为弹性定量评估和非弹性定量评估(刚性定量评估)。桂林的传统村落大致可分为4类,针对不同类型的旅游型传统村落,应启用不同类型的测评因子,以确保评估系统的准确性。

第一,对于革命红色传统村落,偏向革命遗址的保存质量、遗迹的修复,革命历史故事的传承程度,以及铭记历史的载体、仪式感和发扬革命精神的渠道。

第二,对于景观型传统村落,主要是注重自然环境、整体建设的协调性、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游客容量限制合理范围)。

第三,对于农耕型传统村落,从耕种文化、土地过度开垦、游客参与度及村民的受益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第四,对于民族型传统村落,从而节庆庆典风俗习性的保护、民风、基础建设和景观布局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弹性定量的评判应以传统村落特征评判项为依据,根据村庄的实际建设、保护、实施效率等情况进行评分,完成度较高的分值3分,完成度一般则1~2分,完成度较差不得分(见图1)。

非弹性定量评估以传统村落建设实施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指标主要分为四大类:必要条件、实施力度、效率监督和规划战略。根据现场调研获取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完成度较高的分值3分,完成度一般则1~2分,完成度较差不得分(见图2)。

五、结语

希望本文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初步制定与优化的探讨,能为各地发展传统村落与完善保护绩效评价体系提供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

猜你喜欢

村落绩效评价村民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