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听障儿童在数学学习中的困难与策略探讨

2019-05-13崔建华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听障儿童数学学习困难

崔建华

【摘要】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可以说数学的学习对儿童的发展意义重大,对听障儿童来说也是如此。那么,听障儿童在数学学习中比正常儿童会产生哪些困难呢,而又该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呢?通过简单分析,来和大家做个探讨。

【关键词】  听障儿童 数学学习 困难 策略

听障儿童由于先天的不足,一般各方面能力发展都落后于发育正常的儿童,而在逻辑能力,思维能力方面,差距尤为明显,而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数学,恰好需要良好的逻辑性与思维能力,再加上听力等方面的因素,听障儿童在数学学习中会遇到多种困难。

一、儿童心理方面的困难

人是社会性动物,正常情况下,儿童可以通过与其他儿童以及成年人的交流学到很多东西,潜移默化地进行提高,听障儿童不同于健全儿童,他们由于存在沟通障碍,缺乏与他人足够的沟通,久而久之容易出现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

1.用固有的思考方法考虑问题导致的依赖心理

听障儿童由于不能听见外界声音,缺少接受信息的渠道,主要依靠视觉获取外界信息,久而久之容易养成固有的思考方法以及模式,考虑问题比较直观,不能举一反三,思维发散困难,体现在数学学习中表现为,解题时习惯套用书本上固定的解题公式,复制例题中的解题方法,时间久了,听障儿童们会越来越依赖例题,越来越依赖课本,脱离课本就没有了解题思路,也很难将所学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践中。

2.自卑引起的气馁心理

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特别是对听障儿童来说,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自我认识,学习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听障儿童与普通儿童有明显区别,由于听力滞后,语言发育也相对正常儿童滞后,孩子的心灵纯洁而又脆弱,这些落后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一开始就不如别人,再怎么努力都是徒劳,从而放弃了对数学的努力学习。

3.迷茫心理

数学,我们都知道,是一门极其具有逻辑性的学科。数学的学习必须有严谨的心态,精细的计算,儿童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具有活泼的性格,跳跃的思维方式,这决定了他们学习数学需要缓慢进行,一步一步完成数学知识的吸收。事实上,我们的数学教学进度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有点快,小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听障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数学的知识系统本身缺乏足够理解,不能完整地理解这些知识,这在遇到数学难点时表现为明显找不到突破点,时间久了,听障儿童们会产生对数学学习的障碍,慢慢丧失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对数学知识越来越迷茫。

二、听障儿童生理上困难

由于生理上的不足,听障儿童将面临比普通更大的困难,小学生受限于年龄较小,思考能力,理解能力还未发育成熟,不及成年人,数学的学习虽然困难,但可以通过声音,图画,言语解释等多方面慢慢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听障儿童不同,他们只能通过视觉方面的渠道获取信息,这导致了他们比普通儿童在数学学习上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听障儿童在学习数学时的应对方法与策略

听障儿童的学习需要老师们付出更大的努力,帮助听障儿童走出困境,老师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进行努力。

1.想方设法提高聽障儿童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由于听障儿童的特殊性,在对听障儿童的教学中,老师们应尽力提高听障儿童对数学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学起来事倍功半,有了足够兴趣,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充分激发起兴趣,能提高数学的学习效果,教学中教师应该有一定的灵活性,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听障儿童们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进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动力,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数学课程教学中来。

(1)设置游戏提高学习兴趣

我国有“寓学于乐”的说法,这对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学习特别是数学的学习,往往是个严谨的过程,相对枯燥,孩子们往往不能持续保持专注,教师们可以通过和学生在课堂做游戏,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每个孩子都是爱玩的,这是他们的天性,教师们应该利用这点,将所学知识糅合到游戏中,利用游戏,让学生学到相应数学知识,并利用游戏,教会学生如何灵活应用这些知识,有了游戏与学习的互相结合,课堂上才会有好的氛围,才能让孩子特别是听障儿童在游戏中进步,在游戏中学习。

(2)教学结合实践,提高儿童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但是数学又比较抽象,难以具象化地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单单讲解理论,应该在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联系实际,联系孩子周围的常见物品和人物,给孩子营造立体的学习环境,引导了听障儿童的数学学习,也能让听障儿童更好地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从而大大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2.培养听障儿童多元化的思维模式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问题往往能对应生活场景,课本教学难免相对乏味,老师们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帮助听障儿童建立与数学课本内容相对应的场景模式,发动听障儿童发散思维,自主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遇到难题帮助他们理清思路,以帮助儿童们建立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并通过努力,最终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全面思考的习惯,进而帮助学生建立多元化思维模式。

3.灵活运用教学语言

听障儿童由于获取信息渠道单一,教师应根据学生情况,灵活使用教学语言,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可尽量使用与视觉相关的途径。比如,图画,表格,文字等,让听障儿童更直接地接受信息。同时,教师授课时应考虑辅以肢体语言,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课堂上,教师要付出更多地耐心,实时关注学生表情,以及其他肢体语言,判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情况,如果学生愁眉不展,应考虑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鼓励学生对授课内容自主提问,然后耐心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讲解,教师讲解时一定要注意语气态度,以鼓励称赞为主,培养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数学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学习将会越来越有兴趣,越来越轻松,教学效果自然也就提高了。

4.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

听障儿童由于听觉缺失,只能通过视觉获取信息,接受到信息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由于获取信息渠道单一,接受的信息非常有限,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考虑使用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高度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了各行各业,教育行业更是引进了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在网上寻找需要的多媒体资源,去芜存菁,找到合适的材料后,经过加工,做成PPT或者动画,灵活地对听障儿童进行辅助教学,将数学知识通过多媒体为载体,直接地反馈给听障儿童,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高听障儿童学习数学的效率,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四、结语

听障儿童是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由于自身不足,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一些平常孩子所没有的困难,在数学教育甚至其他教育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其特殊性,应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总之,对聋哑儿童来说,数学学科的教育很重要。充分了解他们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积极想办法解决,引导他们思维方式的形成,注重他们心理活动的发展,积极帮助他们培养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以良好的心态,良好的方法参与到数学学科的学习中,为其充分理解数学教学内容,成为更优秀的人,成为对社会有更大贡献的人,提供足够助力。

参考文献:

[1] 董奇,张红川,周新林.数学认知:脑与认知科学的研究成果及其教育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3):40.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张宁生.听觉障碍儿童的心理与教育[M].华夏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听障儿童数学学习困难
Challenges Build the Team困难中遇见团队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选择困难症
汉语授课对维吾尔族学生数学学习影响的案例分析
数学文化价值观对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影响
在游戏中经历, 在探索中提升
听障儿童美术教育方法研究
早期阅读在听障儿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遇到困难,战胜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