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符号互动论”视域下抖音短视频App的传播价值研究

2019-05-10胡红利

新媒体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抖音

胡红利

摘  要  在短视频社交流行的今天,抖音在众多盛行的短视频社交App中脱颖而出,尤其受到人们的追捧。用户在使用抖音时产生的互动行为有怎样的表征意义?媒介传播信息的过程中抖音如何发挥作用?文章以“抖音”作为研究对象,先对其发展概况做出总述,再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它作为具有“互动性”特点的物质载体,具有怎样的传播价值,对其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如何通过传递“符号”来促成人际交往进行剖析。

关键词  符号互动论;短视频社交;抖音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9)05-0016-03

1  研究背景

1.1  全民短视频社交狂潮兴起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年中国社交类短视频平台报告》显示,2018年短视频用户规模将达3.53亿人。如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出现提供了技术基础,而各式各样的短视频平台对其场景的优化以及使用推荐算法进行内容推荐,更是吸引了一大批的活跃用户。比起纯粹的图片、文字式互动,短视频社交方式更加符合快节奏社会的要求。

1.2  抖音用户众多,广受追捧

在国内,刷抖音已经成为当下最受热捧的流行文化之一,据官方数据,截至2018年10月,抖音国内日活用户突破2亿,月活用户突破4亿。而据CNBC(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上半年,抖音在苹果App Store里的下载次数超过了1.04亿次,在全球下载榜上排名第一。因为集简单易操作、交互体验优越、视频特效丰富、配乐选择多样等优点于一身,在众多的短视频社交应用里,抖音脱颖而出,吸引着海内外众多用户。

2  理论基础

美国社会学家米德最早提出符号互动论,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整理后正式提出系统性理论。“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指代特定事物或表述特定意义,比如语言、文字、声音、物品或场景,都属于符号范畴。在符号互动论当中,个体间互动行为的经验研究取向成为主要研究对象,該理论主张要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尤其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符号互动理论强调社会是一种动态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和互动过程形成的。人们以符号为介质进行信息传播来达到意义的交流与互动,传播者用符号来“建构”意义,而受传者通过解读符号来理解意义。人们在社交过程中,就是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外向互动,符号推进了个体的外化过程与社会的内化过程。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许多短视频社交软件,在这些短视频社交软件里,用户会用关注、点赞、评论等一系列行为进行社交。

3  抖音的“符号互动”探究

3.1  多元文化符号的短视频传播方式

抖音作为一款允许用户上传15秒的音乐短视频社区,每个用户既是内容生产者同时也是发布者。抖音如此风靡,从软件自身来说,是因为作为短视频社交平台,它拥有一套虚拟机制——用户生成的内容充满感官刺激与在线价值认同。抖音展现给用户的是一种象征性现实,是一个由娱乐、信息和消费组成的新符号世界。

在符号互动论的一项基本观点中认为,当人与人进行交往时,实际上会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具有表征意义的符号,人们会用这种符号来进行互动并发展自我。拿抖音来说,当用户进入抖音界面后,竖屏全屏的短视频便会自动播放,用户上下滑动屏幕便可切换到其他视频。在抖音里,用户把自己具体化的各种动作当作一种动态文本,在屏幕里用自己的表情、姿势、声音等身体信息输送内容。用户将自己的动作视为一种表达自我或与他人进行互动的符号,用肢体语言或自身的声音来代替文字或图片式的信息传递,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传播方式与媒介符号。

“符号”既然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那么就抖音构建起来的虚拟社交场景而言,用户间可以进行的诸如关注、评论、分享等一系列操作,其实就是一种符号化互动,用户发出的任何动作,都可以用符号意义来解释。比如点赞表示对视频内容的欣赏与赞同,分享表示想要将自己浏览到的视频内容传递给更多人,关注则是在虚拟环境中与创作者的距离更近了一步,而评论,则是最为直接的人际互动。用户与用户间并不是直接进行信息传递,而是将多种不同形式的行为动作,作为具有特定价值的文化符号来输送视频内容。

在抖音中,“人—真实在场—人”的关系链条被“符号—虚拟景观—符号”所代替,用户之间使用多元化的具有特定表征意义的文化符号传递信息,可以说,抖音本身承载的信息便是符号本身。抖音因其传播形式主要为15s音乐短视频,声像并茂,使得内容更加集中,传播效果也更好;比之网络直播,抖音传递信息的形式更加 “碎片化”,在保证内容完整性的情况下强化了信息浓度,也能够满足当下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的需求。

3.2  情感机制促成仪式互动

符号互动论认为,心灵、自我与社会是无法分割的,三者间的紧密联系其实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在符号互动的过程中,用户带有特定的需求和动机,并且这种需求与动机都想要被满足。从抖音的用户行为来看,出现的诸如发布视频、分享、评论等行为,恰好是带着情感因素——自我展示、期望被认可、渴望信息被传递、表示赞同等。当用户发布一条视频,都希望视频能够受到他人的点赞或被广泛转发;而视频观看者以第三者的姿态独立于众多的被发布出来的视频内容外,对这些视频做出一系列反应时,采取何种形式的反应都是由观看者的情感倾向造就。作为融娱乐性和社交性一体的社交平台,抖音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具有情感感染力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当一位用户发布的视频内容激起观看者的欲望,观看者便会产生“替代性体验”。正是用户有这些像社会互动或自我展示的情感需求,才有了用户之间情感的传递,综合两者,才催生了抖音里同质内容集合的主题社区的形成。

一般来说,出现在现实生活里的“仪式”表演,会具有戏剧性的符号和激烈的感情。在抖音里,用户之间基于情感因素形成的互动行为也是建立在特殊的文化符号上。不同主题的分区、视频的话题标签、点赞行为、用户间的评论、分享等,都具有不同的意义,这些意义是用户内在情感的具象化体现,是属于抖音用户的特定的文化符号。当用户的行为被赋予一定的“社交属性”的意义,当多数群体所认同的具有意义的“社交行为符号”被创造出来后,这些符号会在抖音媒介里进行相互传递。

戈夫曼的表演理论里介绍了“仪式”这个术语,而以视频社交为主的抖音,可以说是用户创造或使用许多带有情感的符号,以发布或观看短视频的方式,进行群体互动仪式。视频发布者通过发布行为创造出的符号被观看者接受,观看者为了与发布者进行互动也创造了符号,不同的用户进行互动,符号得以传递与丰富。当越来越多的用户发布或观看视频,实际上是通过创造出来的符号分享情绪或进行情感体验,完成具有“仪式感”的互动行为。

3.3  交互体验中形成专门社群

每个人的媒介体验是从人际互动中获得的,相比于纯粹“展示性”地发布短视频,抖音支持用户收藏、分享与评论。每位用户都可被看作是手机屏幕前的单独观看者,但他们在抖音中具有符号意义的行为将自己纳入社交网络中。在抖音营造的虚拟社交环境中,用户对一个视频内容做出反应的形式是通过与屏幕发生接触来体现的。一个具有互动性的行为的意义被另一方接收并理解,甚至做出新一轮的回应,这就完成了一次交互过程。这种交互是虚实结合的,用户发出的具有特定意义的行为是虚拟的,但发出与接收的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是真实的,并且用户间形成的联系是真实且具体的。

部落本是具有相近的宗族或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而在网络时代,部落则成为了一个开放、支持用户平等交流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联合体。集结在抖音里的用户可以被看作是一个部落整体,他们在抖音提供的虚拟环境里互动,形成特定的话题或互动性行为,这些话题与行为多被其他抖音用户理解。在抖音这个整体虚拟部落里,又有许多不同内容的主题区,也就是专题社群。在一个个专题社群里,用户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彼此间进行多维度和去中心化的互动。不论是整体的“抖音新部落”,还是“专题小社群”,它们都是基于用户的兴趣,用户在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感兴趣的专题区加入,在社群里的一切互动行为都秉持“不说题外话”的原则。

作为一款短视频社交平台,其本质是“社交”属性,而决定社交产生的则是用户间的互动行为,这些互动,可以在熟人间进行,也可以在陌生人间进行。而抖音提供的这种“交互式”的视频传递讯息的方式,正是打破了单向传播方式,用户之间建立起来的虛拟关系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基础。可以说,抖音用户是在具有社交性的网络里生存,在这个网络里又形成许多个社群,每个人都在社群环境里不断提升在虚拟空间的社交范围与能力。

4  结束语

作为当今的顶级流量短视频软件,不得不承认抖音以其特有的许多优势吸引着众多用户。不管用户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使用抖音,在使用过程中,用户间进行关注、评论、互动、点赞等一系列行为,实际上都是在借助抖音中的文化符号进行社交。用户之间形成了对这些文化符号的共同认可与理解,从而使时间与空间上的差异缩小,完成人际沟通中社交关系的架构。而这些行为,都是用户的情绪表达,用户的诸多互动过程,可以理解为是具有象征性和表达性的情感的符号化体现。明白了抖音的符号意义,把握了其“社交”属性上的仪式互动方式,我们才能更加合理地去使用这一媒介。

参考文献

[1]王彬.身体、符号与媒介[J].中国青年研究,2011(2):45-49.

[2]潘曙雅,张煜祺.虚拟在场:网络粉丝社群的互动仪式链[J].国际新闻界,2014,36(9):35-46.

[3]刘凯.部落化生存:新媒体对社会关系的影响[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6.

[4]曹珊.基于符号互动论的微信朋友圈使用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6,7(21):80-81.

猜你喜欢

抖音
新媒体环境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内容分析
抖音短视频的商业价值及盈利模式分析
多维探析音乐社交短视频软件——抖音
传播学视角下“抖音”短视频的传播困境研究
义救女儿“抖音”小伙伴,灼灼父爱引领亲情归
基于抖音APP的女性主义研究
“抖音”经济战
抖音短视频APP的发展与研究
玩“抖音”爱上风流“网红”,姐姐被抛弃妹妹来报复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的移动短视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