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法利夫人》中女性角色爱玛的形象解读

2019-05-09柳程婧衍

长安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浪漫爱玛

柳程婧衍

摘要:《包法利夫人》是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大师福楼拜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作者用浪漫主义的笔触创作了一个具有坚定的现实主义倾向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充满浪漫幻想的优雅美丽的女人爱玛,在一次次欲望的挣扎和选择中逐步走向堕落深渊的女性形象。本文将从文本细节出发,探讨爱玛(包法利夫人)的人物形象内涵以及该形象所折射出的社会现实。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爱玛;人物形象;浪漫;现实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19)01-047-02

《包法利夫人》以具有悲剧命运的爱玛为女人公,通过对爱玛的爱、恨、情欲以及矛盾心理的书写,深刻表现了消极浪漫主义和丑恶残酷现实对女性精神的打击和心灵的腐蚀。爱玛渴望获得浪漫而又富有激情的爱情,她把自己全部的感情和生命都奉献给了爱情,但在庸俗丑恶的现实的反衬下,这一份爱情的理想却又显得多么苍白可笑。爱玛终日在欲望的沉沦和现实的丑陋中撕扯,坠入痛苦的深渊中无法自拔,最终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爱玛的悲剧命运是理想与现实的强大反差,她痛苦地活着,痛苦地死去。通过对于爱玛的形象解读,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个人物内在的复杂性,也可窥视福楼拜对于这个人物的情感态度以及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一、充满浪漫幻想的爱玛

爱玛出生在农村,却自小在修道院生活,修道院的贵族式教育培养了爱玛对于贵族风雅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爱玛在修道院中阅读了很多浪漫主义小说,她开始幻想自己拥有着一段完满浪漫的爱情,“她巴不得自己也住在一所古老庄园,如同那些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整天在三叶形穹窿底下,胳膊肘支着石头,手托住下巴,遥望一位白羽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田野远处疾驰而来”。可以说,在修道院所受到的教育对爱玛的爱情观和一生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修道院教育培养了爱玛的浪漫主义情怀,她天真烂漫、温顺乖巧而又可爱俏皮,她对于爱情有着无限的美好幻想和憧憬,而这样的文化教育也使得爱玛过分沉浸在浪漫的幻想中不能自拔,无法接受现实生活中与美好幻想相背驰的一切事物。

爱玛就这样带着少女时对爱情的追求和对婚姻的设想嫁给了老实本分的乡村医生查理·包法利。她把自己对于新生活的热望和实现爱情幻想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丈夫身上,但“查理的谈吐就像人行道一样平板,见解庸俗,如同来往行人一般,衣着寻常,激不起情绪,也激不起笑或者梦想”,他“一无所教,一无所知,一无所期”,甚至连一个骑马的术语都瞠目不知所对,平庸的丈夫屡屡让爱玛失望,尽管丈夫是那么爱她。面对这样一个婚姻,面对一个毫无生气、天资愚钝的丈夫,爱玛极力想要摆脱这样平庸的生活,寻求幻想中的理想生活,于是昂代尔维利耶侯爵家在渥毕萨尔举办的舞会成为了爱玛失望情绪达到顶峰的一个节点。

受侯爵邀请查理和爱玛来到了渥毕萨尔,爱玛对侯爵家豪华气派的建筑和高雅的客人感到入迷,这一切都如爱玛所幻想的上流社会的宴会一样,充满着浪漫的气息。然而,宴会的欢愉总是暂时的,这场舞会就像在爱玛的生活上凿了一个洞眼,使她从此再也无法回归平淡的乡镇生活,以至于她“睁大一双绝望的眼睛,观看她的生活的寂寞,好像沉了船的水手一样,在雾蒙蒙的天边,遥遥寻找白帆的踪影”,在爱玛的灵魂深处,她一直期待着希望发生。

可以说,爱玛一生都在追求着理想爱情,她生命的全部意义就在于追求并且获得令人激动浪漫无比的爱情,她渴望的是灵与肉的结合,但是她的丈夫既给不了她灵魂上的共鸣,同时给不了她肉欲上的欢愉。因此,对于爱玛这样的一位女性来说,她迟早都会与丈夫走上背道而驰的道路,总会有人出现,满足她的幻想与渴望。

二、在爱欲纠葛中挣扎的包法利夫人

面对这样一个婚姻,有热烈追求的爱玛是不会安于没有激情的家庭生活的,“她要获得爱,要实现心中的理想和追求,必然要转嫁第三者,或儿子或情人”㈣。

于是,在对丈夫绝望之后,爱玛又把理想转嫁到生儿子上,生儿子的愿望此时对她来说是如此强烈。在爱玛看来,男孩子是自由的,而女孩就注定和她一样将为自己的幸福而无奈地在现实社会里拼搏挣扎,但事与愿违,她生下了一个女儿,爱玛转过头就晕了过去,她的理想转嫁破灭了。就在周围的人争执着该给女儿起什么名字的时候,爱玛选定了“白尔特”这个名字,因为在爱玛的脑海中浮现起的是在渥毕萨尔庄园时,她听见侯爵夫人喊一个年轻美丽的女人白尔特,可以想象,爱玛对于舞会和浪漫无比的生活依旧是如此的怀念和向往。

爱玛渴望拥有完美浪漫的爱情,而赖昂的出现正好符合爱玛对激情和风雅的向往,也弥补了生活上的不如意带来的挫败和失落。他们志趣相投、彼此欣赏,他们喜爱瑰丽充满诗意的自然美景,喜爱如梦的德国音乐和动人的意大利歌剧,喜爱一气呵成、惊心动魄的故事,他们把思想寄托在“高贵的性格、纯洁的感情和幸福的境界上”。在赖昂的身上爱玛看到了实现理想爱情的希望,但是这个胆怯的男人始终没有勇敢追寻他们的爱情,他离开了爱玛逃到巴黎读书。

在经历一次次的打击之后,充满幻想和激情的爱玛仍不甘心不认命,她再次寻找理想的寄托—情人。她认识了风月老手罗道耳弗,在罗道耳弗的撩拨下爱玛轻易地沉沦了下去,她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投入到这份婚外恋情之中,把一个女人对爱情的全部狂热都献给了这个情场浪子。但罗道耳弗的始乱终弃带走了爱玛对于理想爱情和生活的美好幻想,直至在卢昂看歌剧时又遇到了赖昂,才燃起来她对生活的希望。面对赖昂的重新追求,爱玛马上就答应了并一如既往地投入了她狂热的感情,甚至为了维持这段她幻想中的愛情,瞒着丈夫抵押了房产和全部物品给高利贷商人,她沉浸在这份感情的快乐中无法自拔。而在爱玛最终无力偿还债务的时候,赖昂那个懦弱又小气的练习生抛弃了她,罗道耳弗那个曾经说愿意为她放弃一切的人在听到爱玛借钱的来意之后也与她划清界限。但真正令爱玛感到痛苦的,不是金钱而是她的爱情就这样决绝地抛弃了她,爱玛丧失了生活的全部精神支柱,她万念俱灰吞下了砒霜,并在一阵疯狂绝望的狞笑中倒在了床褥上,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爱玛的自杀和精神上的痛苦,不是来自情人的抛弃,而是她内心中爱的幻想的消亡。

爱玛一再地追求情人,实际上是对生活、对爱情的追求,她终究希望情人能够给她带来不同于粗鄙现实的理想生活。“爱玛寻求情人的动机是试图超越现实,她的本质是自我保存和自我超越的欲望。她本能地追求更好的生活,她所认为的更适合自己理想的那种生活,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欲求,本质上讲又是一种对现状的不满足的超前意识和欲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的行动,必然是在平庸无奈的现实生活中一次又一次的挣扎、反抗,一次又一次的寻求理想的转嫁和寄托。”⑥爱玛对爱情的幻想超出了现实中她的承载能力,奢华纵欲的贵族爱情生活是她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无休止的追寻,她对自由情欲的追求在某种程度上是她对个性张扬的追求,爱玛将自己的感性情感高高置于理性情感之上,将生活表面的激情当做了生活的本质,以至于忘却了自己现实中的身份,只是一个小镇里平凡医生的妻子。她试图和命运抗争,却最终丧失了对自己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堕落进了痛苦的深渊,成为了一个在现实世界中饱受摧残的浪漫主义者,在激情而美好的幻想中丑陋地死去。

三、“爱玛”和“包法利夫人”的理想与现实

“爱玛”和“包法利夫人”挣扎的背后是浪漫幻想和现实的斗争。爱玛愿意为自己爱的人奉献一切,她的这种炽热的爱、极致的爱在与残酷丑恶的现实世界碰撞时变得不堪一击。她渴望上流社会的风花雪月,却无力负担浪漫之后的债台高筑和情感上的痛苦。爱玛是天真的、纯洁的,即使成为包法利夫人之后,她仍不失去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没有成为行尸走肉的人。但是她也是失败的,她对于生活有饱满的情感却缺失理智的思考,在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中,爱玛的那份决心拥有浪漫爱情的信念早已掺杂了其他情感需求,她愈发地沉迷于幻想,愈发地爱慕虚荣,甚至愈发地不知节制,“由于欲望强烈,她混淆了物质享受与精神愉悦、举止高雅和感情细致”。也许,爱玛爱上的只是情人带给她的语言和肉体上的欢愉,爱上他们塑造出来的风度翩翩、令人心驰神往的外表,爱上他们所谓的谈笑风生、优雅举止。在于憨厚老实、平淡度日的丈夫的对比下,赖昂和罗道耳弗的虚假情谊让爱玛忍不住像飞蛾一样扑入熊熊火焰中。她在临死之际大叫一声“瞎子”,这份不幸来源于她自己不现实的理想,来源于她虚荣的父亲,也来源于这个社会的残忍和势力,用欲望喂养她、虐待她,逼迫她欠下巨额债务,又用所谓的道德将她的感情随意糟践,摧毁了她。爱玛在这肮脏污秽的现实世界中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少女转变为一位不切实际地生活在虚妄幻想中的女人.这种转变正是时代环境和社会现实对于一个女性的精神和肉体的沉重打击。

四、结语

福楼拜笔下的爱玛.充满了激情的浪漫主义.她用一生追求着自己美好的幻想,她的身上糅合了女性的众多特点,热切、真实而又执着,她不断地追求着自己的欲望和幻想中的爱情.但她始终无法越过现实和幻想之间的巨大鸿沟,她强求着浪漫的爱情和欲望的生活.却丧失了现实的真实感和幸福感。

《包法利夫人》將爱玛身上人性的黑暗与光辉深刻明朗地表现了出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它赋予了一个悲剧故事深厚的历史感和突出的真实感.使之在今日依旧能够引发我们的仔细的阅读和更加深入的思考。

猜你喜欢

包法利夫人浪漫爱玛
爱玛20周年:是跨越,更是起点
保险起见
电影《包法利夫人》中艾玛形象塑造解读
包法利夫人的浪漫之殇
自我反省与救赎成长
精神和内心的完美呈现
浅析敦煌飞天艺术形象的情感美
自然、抒情、诗意
《包法利夫人》中的环境描写
“浪漫”的人开着“倔强”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