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表象的建立与运用

2019-05-09李景模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2期
关键词:建立表象小学数学

李景模

【摘要】表象是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是对感觉、知觉的重组和加工,接近于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但它还没有超出感性认识的界限,仍是感性的具体形象。

【关键词】表象;建立;应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因为太抽象,于是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倡数学教学要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具体化,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展示实物、教具演示、操作学具、图表观察、多媒体演示等手段,使直观向抽象过渡,上升到理性思考,学生对事物的表象越丰富,就越能沟通具体事物、图形与数学符号之间的联系,对概念的理解越容易。这是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建立表象,重在构建。而当我们面临解决问题时,又要把抽象的数量关系,变成具体可感的数学情景,让它生活化、情景化;又必须能从抽象到表象再到具体,回归表象。

从具体到表象再到抽象中,如何搭建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与纽带呢?

一、加强观察,积累表象

表象是学生在对具体事物观察的基础上产生的,是直观的感性反映,因此教师要搜集一定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引导学生观察,去感知事物,强化学生对事物共同特征的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以形成稳定、全面、鲜明的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打下丰厚的基石。最为典型的就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几何形体的特征,获得点、线、角、面、体的形象,会计算它们的长度、周长、面积、体积,逐步建立简单几何形体的形态、大小、相互位置的表象,并能根据形态名称再现形体表象,从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教师就要有目的的指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对几何形体的特征充分的直观认识。让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多种感官协同动作,自己去观察、去思考,获得尽可能丰富的感性材料,为进一步认识、理解概念打下坚实基础。

二、生活积累,丰富表象

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果注意观察和思考,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总结其中的规律,对于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比如:在环形操场上跑步比赛,许多同学喜欢在场外加油数圈,当跑得最快的同学赶上跑得最慢的同学时,那么跑得快的同学比跑得慢的同学刚好多跑了一圈。学生有了这种直观生活经验,建立了这种追及表象,当学生面对环形追及问题时,教学中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又比如:均匀的栽树或摆花盆,学生只要稍加留心,数的棵树与间隔数,就能通过生活经验建立起植树问题的表象。这样当学生面对解决植树问题时就容易多了。

三、比较辨别,强化表象

教学中为建立表象提供的感性材料,要根据抽象概括的需要加以选择、定向和控制,既要保证形象到位,又不能过多过杂,特别要注意,便于学生比较,深化表象的建立。比如:“将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面积和边长有什么样的变化?”教师在演示或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注意观察长方形的长和宽,在变成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过程中,长度有什么变化,找出变与不变的地方,结合计算公式得出结论,最后通过比较得出,周长不变原因是围成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没有改变,既没有增长,也没有缩短。而面积改变的原因是,长变成底的过程中没有改变,而宽在变成高的过程中缩短了。

四、动态想象,改造表象

教师通过对学生已有的表象进行引导,或多种表象重组,让学生建立起新的表象,使之清晰、丰富,让学生建立起新的表象。比如:“把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每一根绳子占总绳长的几分之几?”对折绳子和对折纸张,学生都有相应的表象,重点就在于对折三次的直观特征是什么,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动态的想象,在大脑里对折,对折,再对折。这样学生就能根据概括出来的直观特征解决问题。又比如:“把一根长4米的木料横切成4段,表面积增加了24平方分米,求这根木料的体积?”学生找不到长宽高就觉得很难下手,部分学生虽然懂得底面积乘高,可求得长方体的体积,但是底面积怎样求是一个思维障碍。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从切豆腐块开始,第一刀分成几块,增加几个面,第二刀切下去,总的分成几块,总的增加了几个面。这样以此类推,学生就能建立起分成四段的表象,从而解决问题。

从抽象到表象再到具体,是一个联系已有的经验把它情景化和生活化的过程。这往往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广度、敏捷度。比如:“把一个长宽高分别是4分米、5分米、6分米的长方体,切成两半,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学生在面对这种问题时,只考虑切成两半后,增加了两个长方形。往往不考虑切的方式,因为有横切、纵切、拦腰切。切的方法不同,增加的长方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结果是不同的。正确的解答这个问题就必学结合生活经验,根据切豆腐切瓜等的表象,再到具体的情况进行计算。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学生会出现这种情况,让他带着钱去买东西,他自己会计算应该找回多少钱,但是如果把这个情景编成一道抽象的数学题,就会觉得无从下手。比如:“小强拿着20元钱,去买了2本练习本和3支圆珠笔,练习本5元一本,圆珠笔2元一支,问应找回多少钱?”由于学生从用数学语言把数学情景抽象展示出来,产生了巨大的差距,就不能正确的解决问题。如果能从自己平常购物的生活情境表象中去想,就能解决“找回多少钱”的问题。

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寻找一些能深入学生心灵的数学原型,建立简洁的数学表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积极地思考,帮助学生有效地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建立强烈的感观刺激,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維能力,让学生能依据表象建构起抽象的数学知识,化解重点和难点。

猜你喜欢

建立表象小学数学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教你识破非法集资及传销的“十三种表象”
建立良好的公证质量保证体系措施研究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谈表象积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