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清落后,不怨百姓

2019-05-09姚宏

百家讲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洋人百姓火车

姚宏

“民智未开,朝廷就衰。”这是大清官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们看来,大清之所以落后,是百姓的脑袋不行。但百姓的脑袋究竟行不行、民智到底开未开,应由事实说了算。比如在对待现代化的铁路上,民智其实明显领先官智。

1875年,英国怡和洋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以修马路的名义铺设了一条从上海到吴淞镇的铁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运营性质的铁路由此诞生。结果,大清的百姓很给力,对铁路充满好奇,每天都有一波接一波的人去修路工地上看热闹。铁路通车之日,车站周边更是人山人海;鐵路沿线也早有百姓搬来条凳排排坐,等候火车驶来。而且铁路不长,票价挺贵。明码标价的上等车票要一元,等于小户人家半个月的生活费;暗箱操作的黄牛票价格更是翻几倍。即便如此,每天的车票仍被一抢而光。

与之相反,官智有点儿赶不上趟。各级官员,特别是京城的官老爷视火车为妖物,纷纷上折,力陈修铁路之弊:影响祖宗安息,不忠不孝;吸引洋人投资,危害经济;百姓群起闹事,民不乐从。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桢亲自前往紫禁城朝见慈禧太后,强烈要求拆毁铁路、维护国体。恰在此时,火车轧死了一个看热闹的人,朝廷以此为借口,赎回铁路,一拆了事。

在对待另一件文明事物——电影的态度上,民智也明显优于官智。1896年,上海十里洋场出现了电影,主要放映纪录片。简单一点的,是轮船离港、骑脚踏车、火车行驶等场景;复杂一些的,有世界博览会、英国王后丧礼、美西战争等片段。放映时间不太长,电影票价不便宜。楼上每人一元,楼下散座五角,看谭鑫培、杨月楼等名角的戏也就这个价钱。但当时的清朝民众爱这个,不管演什么片都有人排长队,掏钱看稀奇。

重要的是,清人看过电影还有挺多收获,纷纷感慨洋人科技神奇,文明进步;佩服洋人连游戏之事都能出奇入妙,“其他政治、工商诸大端,更不待言。我中国人能无愧色乎”?他们越看电影,越觉得清朝落后,越看电影,越觉得需要学习西方的地方很多。

官智对待电影的态度,却乏善可陈。特别在紫禁城内,慈禧视电影为不祥之物。原来她老人家过七十大寿时,英国公使进献电影放映机一部和影片数套,为寿诞助兴。不料放映时,发电机发生爆炸,险些伤人。慈禧大怒,严禁官内再放映电影。

在那个大变革时代,百姓对待西方的先进事物日趋理性,认为西方的东西意味着先进,代表着文明,必须虚心学习;官员则冥顽不灵,坚持认为:凡是西方的都居心叵测,凡是洋人的均包藏祸心。他们个个固守老规矩,抵制新事物,对西方文明不是视而不见,就是打压禁止,不拉低民智水准,誓不罢休。手握大权的清朝官员满脑子都是这些迂腐的思想,大清朝能好吗?

编辑/夏涵

猜你喜欢

洋人百姓火车
猫客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大臣们昏招迭出
百姓看家“风”
火车
百姓腰包更鼓了
登上火车看书去
越来越快
直面“洋人”、“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