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球时代背景下基于板数特征的乒乓球竞技表现及对策研究

2019-05-09周星栋张瑛秋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频数接发球发球

周星栋,张瑛秋

乒乓球是我国的竞技优势项目,已称霸国际乒坛半世纪有余。自2014年新型塑料乒乓球完全取代赛璐珞乒乓球之后,国际乒联在2017年又推出了新型的ABS材质塑料乒乓球。当前,乒乓球项目已经完全进入了新球时代。

在新球时代,中国乒乓球队在国际赛事中屡屡受挫,冠军常常落入他人之手。中国名将的爆冷现象也总有发生,主力队员被早早地淘汰于1/16决赛、1/8决赛的情况也不少出现。不少媒体将中国乒乓球队出现上述现象的起因归结于国际乒联对规则与器材的不断改革。但从客观的角度分析国际乒联历年来对乒乓球器材与规则的改革,可以发现不论是小球改大球、无遮挡发球、限制有机胶水的使用,还是近期的新型塑料球等等,其最核心的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而乒乓球比赛的观赏性源于双方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多板相持,所以国际乒联的各项改革实际上是在试图增加运动员在比赛中出现多板相持的可能性。一系列的改革与发展在根本上改变的是运动员在每回合中的板数,板数也必然是反映当前乒乓球项目的竞技特征变化的最佳依据。

中国乒乓球队保持长盛不衰,依靠的不仅仅是教练员丰富的经验和运动员高超的技艺,还需要对乒乓球项目保持不断的科学探索。一直以来,乒乓球竞技特征研究领域中,绝大多数学者都是采用吴焕群和张晓蓬等人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的三段指标评估法[1],或是以三段指标评估法为基础的各种改进版本[2-4]。这类方法都是将乒乓球比赛进行划段分析,这是一种较好的整体分析方法,但也会掩盖一些细节上的问题。同时,乒乓球项目发展至今,20世纪的段落划分标准是否仍旧有效已是一个需要被验证的问题。近年来,基于三段指标评估法的乒乓球竞赛特征分析依旧不少[5-7],但几乎没有完全基于板数特征的相关研究。

因此,本研究跳出传统三段划分的框架,抓住历年来乒乓球项目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对近五年男子世界杯八强运动员在比赛中的板数特征进行研究,希望从中发现一些能够反映当今乒乓球竞技表现特征与制胜规律的信息,进而总结与归纳。也为中国乒乓球队走出当前的困境、继续保持长盛在理论层面上做出一定的贡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新球时代背景下基于板数特征的乒乓球竞技表现及对策。

1.2 研究方法

1.2.1 录像观察法 (1)录像的选取与统计。为确保所观察赛事具有一定级别、循环周期不能过长、运动员水平顶尖且实力相当,故选择乒乓球3大赛事中一年一届的男子世界杯中8强后的比赛作为录像观察的对象。另外,进入新塑料球时代的标志赛事为2014年男子世界杯。因此,本研究最终确定以2014—2018年男子世界杯的1/4决赛、半决赛、决赛为录像观察对象。共统计比赛35场,187局,3 481个回合,17 523板。并且对每场比赛中的双方运动员的数据均进行相关统计。(2)统计的相关概念界定。①回合:球处于比赛状态的一段时间。从运动员发球到产生得失分即是一回合;②一回合的板数:一回合内双方运动员击球的总板数;③第N板得分(失分):某一运动员在自己第N板时产生得分(失分)。其中,第0板得分为对手发球失误,无第0板失分。

1.2.2 数理统计法 利用EXCEL软件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作图等,利用SPSS19.0软件对一回合板数为2板~6板的近5年数据两两做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分析相互之间的差异;对平均每局各板得失分产生的频数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分析相互之间的相关关系。

2 研究结果

2.1 近5年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竞赛中板数的外在表现特征

2.1.1 近5年整体板数及其均值的特征 从表1的统计数据看,从2014—2018年,每年比赛的局数不尽相同,总的回合数与总的板数自然也随之不同。但是,从各年份中每局的回合数和每回合板数看,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整体上看,平均每局的回合数基本上都在18~19左右,平均每回合的板数都在5板左右;细看每一年的数据发现,2014—2016年平均每局的回合数在18左右,但是2017年与2018年平均每局的回合数均超过了19。另外,2014—2016年平均每回合的板数呈现略微的下降趋势,但是从2017年起开始有所回升。

表1 2014—2018年男子世界杯中运动员板数统计表Table 1 Statistical table of stroke number in men's World Cup from 2014 to 2018

2.1.2 近5年每回合板数出现频数的分布特征 图1清晰地显示了2014—2018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比赛中运动员每回合板数出现的频数分布。整体上看,这5年的趋势线呈现出了相同的变化特征,每一条曲线的顶点都在板数为4的位置上,且在1板~4板的区间内各板数出现的频数变化曲线近乎垂直的上升,在4板处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虽然乒乓球竞赛中,每回合的板数没有上限,但是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多板相持的情况较少,而且随着板数的增加,出现的概率是下降的。正如图中4板~13板的区间内曲线持续下降,且从13板处起,已经趋向于X轴。

图1 近5年乒乓球男子世界杯每回合板数出现的频数分布图Figure 1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stroke in each round of the men's World Cup in recent five years

2.1.3 近五年比赛中板数的特征值统计 如表2中的数据所示,2014年与2015世界杯中,最多一回合都打了28板,2016年—2018年最多一回合分别打了18板、20板、23板,但出现的频数极少,只有2017年的20板出现了2次,其他均只出现1次;从场均至少出现一次的最大板数看(即出现总频数大于7得最大板数),2014年~2018年依次为13板、12板、10板、12板、12板,表现出了一定的规律,且数值均不是太大。

表2 2014—2018年男子世界杯中运动员板数的特征值统计表Table 2 Statistical table of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roke number in men's World Cup from 2014 to 2018

将每年中各板数出现的频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序后,可发现近5年中频数最高的前5位都是2板~6板。其中,4板稳居第1,其他板数在小范围内变动。同时,每年中一回合板数为2板~6板出现的总体比例非常高,即便是占比最低的2014年世界杯,也有75.0%之高,2016年世界杯时更是达到了82.8%。

细看近5年2板~6板的出现频数排序,2017—2018年的排序与2015—2016年的排序稍有变化,3板从原来的第3前移至第2,2板由原来的第5前移至第4。

2.1.4 近5年比赛中2板~6板的局均频数变化特征 据表2已知,高水平的乒乓球竞技中,一回合的板数为2板~6板的出现频数最高,总体占比均达到75%以上。故将2014—2018年男子世界杯中运动员一回合板数为2板~6板的每局平均频数做直方图,并分别对每个板数在5年间出现的局均频数两两做单因素方差分析(见图2)。

图2 2014—2018年男子世界杯中运动员2板~6板每局平均频数统计图Figure 2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average frequency of 2~6 stroke per round in the men's World Cup from 2014 to 2018

2014年—2018年在一回合为4板、5板、6板并无显著性差异,在均值方面也相差不大,但是在一回合为2板和3板的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回合为2板方面,2014年—2017年每局平均出现频数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015年—2018年每局平均出现频数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2014年与2018年却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一回合为3板方面,近五年的变化较多。2017年的均值明显较高,且与2014年存在显著性差异,2018年的均值明显较低,且与前4年的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2.1.5 近5年比赛中得分所在板数的分布特征 整体上看,胜负双方运动员得分所在板数的频数分布大致呈现出了同样的特征。2条曲线都呈现出在0板~3板的区间内得分出现的频数快速上升,在3板~6板的区间内得分出现的频数急剧下降,在6板~14板的区间内得分出现的频数逐步缓和的下降,在14板之后基本趋向于0(见图3)。

图3 近5年男子世界杯胜负双方得分所在板数的频数分布图Figure 3 Frequency distribution diagram of the score stroke number of the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men's World Cup in recent five years

对比胜负双方的频数变化趋势,2条曲线在0板位置上基本重合,在1板处分离,分离后胜方的得分频数变化曲线始终位于负方曲线的上方,直到第10板处2条曲线再次交汇,且在10板之后几乎保持重合。另外,2条曲线在1板处分离后到3板处,相互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在3板后又有减小。

2.1.6 近5年比赛中各板得分率的变化特征 图4中胜负双方各板的得分率变化曲线大致呈现相同的规律。在第0板~第4板的区间内得分率急速下降,在第4板~第12板的区间内得分率大致呈现出平稳的状态,在第12板后得分率上下波动明显。

图4 近5年男子世界杯胜负双方各板得分率变化统计图 n=3481Figure 4 Statistical chart of scoring rate changes of different stroke number of the winners and losers in the men's World Cup in recent five yearsN=3481

从胜负双方各自的变化曲线看,在0板~4板的区间内负方的得分率下降更为明显,下降幅度超过60%,在第5板和第6板的位置上,胜负双方的得分率下降幅度均突然减小,出现了一个缓和的拐点。而在第7板~第9板之间,胜方运动员的得分率呈上升趋势,而负方运动员的得分率依旧在一个水平上浮动,第6板后出现了一个分歧点。从第10板起,胜负双方的得分率又开始呈现出了相同的变化规律。到第13板后,因出现的频数较低,所表现的得分率存在的偶然性较大,上下波动亦较为明显。

2.2 近5年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竞赛中板数的内在关联特征

2.2.1 各板得失分相关性的统计学计算 依据近5年高水平男子乒乓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板数的分布特征将板数归类,具体如下:第0板~第6板不进行聚合归类;将第7板~第12板归为一类,但区分发球轮与接发球轮,分别为第7/9/11板与第8/10/12板;将第13板及以后归为一类,同样区分发球轮与接发球轮,分别为发球轮的第13板及以后板数(简称13板后)与接发球轮的第14板及以后板数(简称14板后)。

在上述基础之上,再区分得分与失分,共有第0板得分、第1板得分、第2板得分、第3板得分、第4板得分、第5板得分、第6板得分、第7/9/11板得分、第8/10/12板得分、13板后得分、14板后得分、第1板失分、第2板失分、第3板失分、第4板失分、第5板失分、第6板失分、第7/9/11板失分、第8/10/12板失分、13板后失分、14板后失分等21项分类。

分别计算2014年到2018年男子世界杯中上述21项指标的局均出现频数后,将所有数据导入SPSS19.0软件中,对这21项指标两两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简化后的软件的计算结果见表3。

表3 各板得失分的Pearson相关性的软件计算结果Table 3 The results of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 for each stroke

13板后得(失)为发球轮第13板及之后的得(失)分,14板后得(失)为接发球轮第14板及之后的得(失)分。

因原数据表格过大,故删去右上方所有数据以及左下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数据。

2.2.2 各板得失分的相关性计算结果 通过SPSS19.0软件的计算,可发现21项分析指标中存在较多的相关关系。为更清晰地展示各项指标直接的相关关系,选取各指标之间相关性最高一项作为2个指标之间的连接点,作各板得失分相关关系逻辑图如下(见图5)。

图5清晰地显示了乒乓球竞赛中各板得失分的相互关系,除第5板得分、第6板失分外,其他各项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从图中所列的相关系数看,最小值为0.500,其他均在0.500以上,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各板得失分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成立的。

在图5的虚线框内,包含了乒乓球竞技比赛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前6板的所有得失分。从各项之间的连接不难发现,其中心是第2板得分。除了与所有板数都不相关的第5板得分、第6板失分和位置稍远的第1板得分、第4板失分,其他各项都在第2板得分的3个分支上。

图5 各板得失分相关关系逻辑图Figure 5 The logic diagram of the correlation relation of each stroke

另外,重点从相关的关系看,第2板得分与第3板得分相连,且互为正相关关系,根据简单的逻辑推断:

(1)与第2板得分、第3板得分都互为正相关关系的有第0板得分、第1板得分、第2板失分、第3板失分、第4板失分、第5板失分、7板及以后所有的失分;(2)与第2板得分、第3板得分都互为负相关关系的有第1板失分、第4板得分、第6板得分、7板及以后所有的得分。

3 新球时代乒乓球项目的竞技表现及应对策略研究

3.1 新球时代乒乓球项目的竞技表现

3.1.1 国际乒联改革已见成效,比赛激烈程度增加 近5年运动员板数的均值变化明显,这主要是国际乒联在此期间2次更换比赛用球造成的。2013年,国际乒联颁布了塑料乒乓球技术检测标准(即“新T3标准”),新型塑料乒乓球的最小直径至少为40 mm,最大直径不得超过40.60 mm[8]。相比原来的40 mm赛璐珞球,不仅改变了材质,直径也有所增大。2014年的男子世界杯首次开始使用新型塑料球时,因新塑料球的速度和旋转比原先稍有下降,运动员在比赛中速度与旋转的优势不如以往,每回合的板数稍有增加[9,10]。在不断地适应后,运动员在接发球抢攻环节的优势逐步表现了出来[11]。因球的体积增大和反弹高度的提升,发低、短而转的下旋球变得比较难,稍不注意就会发的不转或者出台,容易让接发球方挑起、拧拉或抢拉[12],使得控制减少,上手提前[4],每回合的板数也随之减少。

2017年,国际乒联为了解决新塑料球易损坏的问题,再一次更换了比赛用球,ABS材质的塑料球登上了舞台,球的弹性增加,使得旋转也再一次下降[13]。从而,比赛中每局的比分更加接近,每回合的板数也随之增加,比赛的激烈程度不断提升。

3.1.2 进攻型打法依旧是新球时代的主流打法 在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在竞技过程中,出现非常多板数的精彩相持的频率极低,一般一回合中不超过13板,主要集中在2板~6板内产生得失分,运动员在前六板的争夺是相当激烈的。运动员并非等待对手失误,而是力争主动,比赛的节奏非常快[14]。进攻型打法仍然是当今世界乒坛的主流打法,在每个比赛回合的争夺中,谁能积极发动、抢先上手、抢先赢得主动,谁就容易赢得优势,进而得分和制胜[15]。

从产生得分所在的板数看,当今的乒乓球比赛中,胜负双方各板得分频数的差异主要表现在9板之前,且双方第3板得分的频数差距最为明显。第3板得分,在战术角度称为发球抢攻得分,在乒乓球技战术中尤为关键。正如我国乒乓球竞技的传统理念所说的,训练要抓前3板、比赛要争前3板[16],这一理念即要求运动员在比赛中争取主动、积极上手[17]。图4中0板~4板的得分率变化也证明了在比赛中力争前3板的正确性。乒乓球比赛中一回合的板数越少,得分率越高,运动员必须把握住这一区间内的高得分率,以在比赛中建立优势。

3.1.3 新球时代对发球与接发球环节的影响巨大 乒乓球竞赛中一回合的板数基本集中在2板~6板之间,近5年来,一回合为4板、5板、6板的每局出现频数变化不大,出现差异的主要是一回合为2板、一回合板数为3板。

一回合板数为2板是指发球方发球直接得分或是接发球方接发球直接失分。5年来,一回合为2板的每局平均出现频数整体程上升趋势,经过5年得发展,直到2018年出现了质的改变。虽然新球的材质变化使得发球质量下降,但因接发球直接上手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接发球环节直接失分的比例随之增加,发球的得分越来越多。

一回合板数为3板是直接发球方直接得分或是发球方第3板失分。从均值看,2014年一回合为3板的每局平均出现频数较高,2015年有所下降,随后2年逐渐上升,但2018年又突然明显下降。2014年世界杯首次使用新塑料球,发球质量明显下降,接发球频频被攻[18]。在相对适应新球后的2015年,发球方有所准备,接发球直接得分明显减少[11,19-20]。随着接发球上手技术的发展,之后2年接发球直接得分呈现上升趋势[6,19-20]。尤其是2017年再次换球后,接发球上手直接得分数明显增加[6,21]。但到2018年,运动员接发球得分比例却大幅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2015—2017年运动员因接长球直接失分数占总失分数的比例不超过6%,而2018年因接长球直接失分的比例达到了9%,接发球直接得分数也随之下降。

3.1.4 新球时代运动员在相持中的表现旗鼓相当 表1数据清晰地说明2017年与2018年的乒乓球竞赛中运动员每回合的板数是上涨的,而表2中显示2017年与2018年板数为2板与3板的出现频数排序前移,5板与6板的排序后移,两者看似矛盾。实际上,2017年与2018年运动员在前6板的每回合板数均值确实有所降低,而在6板后的每回合板数均值有所提升,并使得整体均值呈现上升状态。显然,在ABS塑料球使用后,运动员的抢攻的确更加积极,但因球速下降,进入相持的球的所持续的板数更多了。

此外,各板的得分率变化曲线显示,从第5板起,各板得分率变化趋势出现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在第5板,双方运动员基本都已进入了上旋相持的阶段[4],如今的高水平乒乓球运动员的正反手技术能力均已相当完善,都具有极强的上旋连续对攻能力[22],加上ABS塑料球对球速与旋转的影响,必然使得运动员在相持中更加难分伯仲。

3.1.5 新球时代的比赛节奏松紧相间 胜负双方的得分频数分布显示,双方的差异主要在于第1板至第9板之间,而胜负双方的得分率变化曲线显示,胜方的得分率变化曲线在第1板~第12板之间都处于负方曲线的上方。显然,胜负运动员在第10板~第12板的得分数与负方相近,但失分数更少。综合而言,比赛中的胜方或是有优势的一方运动员在确保前3板得分率的同时力争前3板的得分数,在进入相持后则不再强求得分数,而是减少失误、降低失分。这也体现出了当今乒乓球竞技的制胜特征,符合器材更替后的技战术发展趋势[23]。新塑料球的旋转不如从前,前3板上手难度随之下降[10],运动员必须重视前3板的拼抢;新塑料球的速度也有下降,相持的板数随之增加[10],运动员在相持中不能按原有的节奏拼抢,必须更加耐心、降低无谓失误的发生。

3.2 新球时代的应对策略

3.2.1 接发球抢攻是当今乒乓球竞技体系中的核心 从目前乒乓球的技战术竞技体系看,接发球环节已经成为了核心要素。接发球环节使用率明显提升,且乒乓球竞赛中主要板数的得失分均连接在以第2板得分为中心的相关关系分支上。

第2板得分即是乒乓球比赛中的接发球得分,接发球质量的好坏对一场比赛的胜利非常重要[24]。原先乒乓球运动员处理台内短球基本都以摆、劈等控制手段为主[25],这对发球方在第3板发起抢攻非常有利,发球抢攻也是当时技战术的核心要素[26]。但在接发球拧拉技术出现之后,运动员对于台内短球的处理更加主动、更加灵活,尤其是进入新球时代后,发球的质量下降,拧拉技术的效果越来越明显[27]。反手拧拉已是新球时代中接发球环节的最主要技术,不少运动员甚至在正手位也使用反手拧拉技术接发球[28]。接发球拧拉愈显强势,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球方在第3板的抢攻。这也意味着接发球抢攻已取代了发球抢攻在乒乓球技战术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3.2.2 适度的抢攻是维持技战术体系平衡的砝码 乒乓球竞赛中各板得失分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它们之间既包含得分与失分,也存在正相关关系与负相关关系,因此,必须使各板得失分在维持在某一个平衡点上,才能确保得分最大化,进而取得比赛的胜利。从乒乓球技战术中最为常用的接发球抢攻(第2板)与发球抢攻(第3板)角度分析如下。

在乒乓球竞技比赛中,接发球抢攻凶狠、直接得分多,必会给对手的发球造成一定的压力,使对手发球的失误增多。但若接发球若是过于凶狠、过多的追求接发球的直接得分,接发球轮的后续板数都将会受一定影响,得分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当然,接发球抢攻使用率提高,接发球直接得分增多的同时,失分自然也会有所增加。(第2板得分与第0板得分、第2板失分呈正相关关系;与接发球轮的其他所有板数的得分呈负相关关系)。

比赛中战术的选择与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受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得影响[29],接发球轮抢攻积极的运动员,发球轮的抢攻也会相对积极(第2板得分与第3板得分呈正相关关系)。与接发球抢攻同理,发球抢攻若是过于凶狠,第5板及之后的相持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第3板得分与发球轮中5板及以后板数的失分均成负相关关系)。

显然,第2、3板的得分密切关联着第7板及之后相持的失分,过于拼抢前3板,相持的失分将会增加。因此,前3板固然重要,但必须把握一个较为适宜的度。合理争抢前3板的同时,也需重视连续多板相持的得分率。

3.2.3 偷长球是破解如今接抢强势的有效手段 受球材质的影响,运动员发球的旋转下降,依照常规的发展方向,接发球直接上手的比例必然提升,一回合为2板或3板的频数也将上升。2018年一回合板数为2板的局均频数持续上升(与2014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回合为3板的局均频数却较前几年有所下降(与前几年存在显著性差异)。究其原因发现,2018年运动员接长球的直接失分总数的比例超过之前几年均值的1.5倍。球材质的改变使发球使发短、发转较难,增多偷长球的比例也是一种较好的选择[10]。同时,有大量数据研究表明,长球上手的得分率要明显低于短球上手[30]。增加偷长球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发球的难度,使得接发球直接得分减少、失分增多。运动员在接发球环节又逐渐谨慎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近年来乒乓球比赛中接发球环节的强势现象。

3.2.4 第5板与第6板是比赛中攻防转换的关键 一三板的发抢与二四板接抢依是乒乓球技战术体系中攻击性最强的环节。而第5板与第6板处于抢攻阶段与多板相持阶段之间,是两者之间的桥梁。虽然运动员在三五板的衔接或是四六板的衔接上依旧会延续抢攻阶段的攻势,但稍有缓和[31]。第5板与第6板亦是比赛中攻防转换的关键点[31],在第5板与第6板的转换后,胜方运动员在第7板~第9板的得分率有所上升,而负方的得分率依旧处于较低的水平上。

另外,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第5板得分与第6板失分与其他板数的得失分均不存在相关关系。从统计学角度看,第5板得分与第6板失分相对独立,不受其他板数得失分的影响,具备相对较好的自由调节空间。同时,它们又处于乒乓球技战术中抢攻与相持的衔接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它们在乒乓球技战术中极其重要的地位[31]。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近5年的乒乓球竞赛中,运动员的板数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能够较好的反映新球时代的主要竞技表现与制胜规律;国际乒联的改革已见成效,比赛激烈程度增加。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发球与接发球环节;进攻型打法依旧是新球时代的主流打法,前3板的争夺愈发激烈,但相持却旗鼓相当,整体节奏松紧相间;接发球抢攻已逐步取代发球抢攻成为乒乓球竞技体系的核心,但抢攻必须有度,才能提高比赛的胜率;应对新ABS球时代接发球环节优势明显现象的最佳手段是适当提高偷长球战术的使用率;第5板与第6板是乒乓球比赛中攻防转换的关键点,尤其是第5板得分与第6板失分具备较好的自由调节空间,合理利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比赛形势。

4.2 建议

建议进一步收集相关数据,增加数据量,用更大的数据量更加准确地分析乒乓球竞赛在板数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建议对乒乓球技战术中第5板与第6板单独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建议进一步分析女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板数数据特征,了解女子比赛的发展特征及其与男子比赛的差异。

猜你喜欢

频数接发球发球
对当今世界高水平男排比赛发球体系的研究
第54届世乒赛决赛马龙与樊振东接发球技战术分析①
樊振东和林高远乒乓球接发球技术比较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频数与频率:“统计学”的两个重要指标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中考频数分布直方图题型展示
学习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三部曲
频数和频率
发球上网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