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2019-05-08宫小冰

当代旅游 2019年11期
关键词:理论创新

宫小冰

摘要: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提高其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必须加强理论系统性研究和创新,减少诠释,克服理论的权力化现象,从而改进和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促进党的事业发展。

关键词:理论建设;系统性研究;理论创新;理论权力化

对于一个政党来说,理论成熟是政治成熟的基础,理论清醒是政治清醒的保证。理论先进是政治先进的前提。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理论建设贯穿始终。新的历史时期。党要提高其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必须加强党的理论建设。促进党的事业健康发展。

一、加强理论的系统性研究

党的历史上之所以屡屡出现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盛行。出现或“左”或右的错误倾向。其根源就在于党的理论基础薄弱,理论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党在理论建设上过于功利化,偏重实用性而缺乏系统性研究。就理论基础而言,中国与俄国相比有明显的不足。马克思主义诞生于欧洲。俄国十月革命前,大约有3O多年时间,以普列汉诺夫、列宁为代表的一批革命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宣传。出现了一批水平很高的理论著作从而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这为十月革命进行了充分的理论准备。中国在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零散的、琐碎的。中国革命者是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特殊国情的需要相结合的情况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从一开始就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而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其它理论组成部分学习研究不够。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系统研究,为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按其革命所需取舍理论,边学边用,实用性、功利性明显。由于对马克思主义缺乏系统的学习与研究。直接影响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总体把握。使党在理论准备上显得相对薄弱,党员理论功底也不雄厚。由于建党时理论准备不足。建党后又一度出现了轻视理论研究的倾向,给党的理论建设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的理论建设薄弱,缺陷更加明显。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进入社会主义。更加迫切需要理论指导。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长期都没有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本质问题。就更不用提在其它各方面进行理论的指导了。在一无理论指导,二无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只能边建设边探索。一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教条式理解;另一方面又把过去革命时的经验照搬照抄。结果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越来越严重。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党的理论建设也远远落后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摸着石头过河”既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试验。也是对党的理论建设的伟大探索。邓小平曾专门强调党的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二、加强理论创新,减少诠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理论创新是基础,是一切创新的先导,是引导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先进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来自于不断的理论创新,守旧没有出路。只有理论创新才能使党的理论建设繁荣兴盛。不可否认,作为先进的政党,党的理论建设中还存在重宣传、轻研究、诠释多、创新不足的问题。以前,由于条件限制,很难展开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党的理论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进行理论宣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活动。因此.理论活动中翻译经典著作多,自身理论著述少;学院式著作多,真正深入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社会的著作少;即使专著也是“述”多“著”少,更多是为对经典著作的诠释。今天,这种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需要灌输和宣传。但不能停留在诠释层次上。当前,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存在着大量的复杂问题需要理论工作者去研究,去解决,需要提出创新性的理论。但许多理论工作者却缺乏创新精神,把自己仅仅当成理论宣传员。跟着形势报,把丰富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科学理论搞得抽象玄奥和空洞神秘。既得不到人民群众的认可与赞赏,也难以产生实际的社会价值。 理论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创新永无止境。从党的事业出发,马克思主义更需要人们进行深层次思考。学习、宣传、研究和运用要适应时代,指导各项事业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科学一个基本功能,就是用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武装社会成员,为社会发展提供健康向上的思想导向。

以科学理论武装人是一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武装人,决非一般的宣传、诠释.而是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创新,有着深刻内涵的理论拓展工作,需要理论工作者具备坚实的理论功底。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逐步丧失了理论的科学性和战斗力,导致错误丛生,各种思想泛滥。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如果把基本原理与具体结论、方案混淆,势必阻碍基本原理的创造性运用。

三、克服理论的权力化现象

我们党建党以来,一种现象时有发展:谁有权谁就有理论,谁就是理论权威。具体表现为官大理论深,权大理论真;各级领导出理论,各级领导当权威。陈独秀、李立三时期如此,王明时期更为严重,以“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自居,只要与他们意见不一致。就一律被宣布为“右倾机会主义”。遵义会议后,这种错误倾向得到纠正,党的理论建设逐渐形成健康发展的风气。

本来政治家由于其特殊的地位。提出理论比一般人更易推行,这本属正常,在中外历史上也是比比皆是。但如果政治家垄断了理论创新与发展,唯我独尊,那就是不正常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但并非某些具体实践的产物。它具有自己独特的存在形式,具有思辨性、逻辑性、推理性的特点。

对于我们党,克服理论建设权力化倾向必须实行民主化,必须把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我們党理论建设繁荣与萧条局面的出现都与党内是否有浓厚的民主气氛密切相关。回首我们党近90年的理论建设之路,有值得欣慰的成就,也存在着需要认真反思的不足。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建设,以适应我们当前任务的需要,以适应自身所担负使命的要求。

猜你喜欢

理论创新
党的理论创新与海南特区建设研究
中共十三大以来历次党代会对反腐败工作的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坚守与创新
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路径研究
刍论和平发展思想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教育和学术研究关系思考
邓小平南方讲话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理论创新
2015~2016年中国国际政治学研究热点述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脉络
近期国内邓小平研究中引人关注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