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的眼睛:在美术教学中发展小学生的艺术鉴赏力

2019-05-08徐佳

文教资料 2019年7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徐佳

摘    要: 艺术鉴赏力亦称审美能力,是指人感受、鉴赏、评价和创造美的能力。发展艺术鉴赏力是美育的重要任务。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可通过融入艺术鉴赏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绘画的风格和特色,通过观察、欣赏、分析、评价美术作品,运用美术理论和美术认知经验,表达情感,启发学生思维,挖掘美术实践的内涵与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艺术鉴赏力    教学设计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学生乐于参与、爱于动手、强于体验,一项项美术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体验艺术,提高审美素养。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突出对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启发与培养,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艺术品质。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如何在美术课堂的学习中提升学生对艺术的鉴赏与感知水平,体会美术创作的深刻意蕴呢?本文从突出鉴赏趣味、艺术感知积累、审美动机的激发三方面对发展学生艺术鉴赏力展开探析。

一、趣味为先导,促进学生体验艺术鉴赏

长期以来,小学美术学科被冠以“副科”,一些教师对美术教学重视不足,对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培养认知不够,缺失对美术知识、艺术鉴赏的学习热情。在以发展学生艺术鉴赏力的实践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抓牢艺术鉴赏活动,突出活动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参与艺术鉴赏实践。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融入音乐、融入视频素材,营造生动的艺术课堂氛围,促进学生多重感知艺术,增强艺术鉴赏乐趣。如在苏少版四年级美术《罐与壶》教学中,本节主要内容是陶罐、壶等器具,本身并没有五彩的颜色,造型也不多,如何让学生从这些陶罐、壶中了解历史、了解文化、增强艺术思维?我们在课堂伊始,先通过影视片段播放,导入关于人文考古的学习素材,从中观看不同器型、不同年代下的罐与壶,并从配音讲解、图文说明中,激发学生对古代手工艺术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传统艺术创作的敬佩感。接着,立足本节主题,提出不同的问题,引发学生观察陶罐和壶的器型特点,思考这些陶罐、壶,与现代生活中的罐、壶有何差异?通过分析,在制作材料上不同,在制作工艺上不同,在制作方法上不同,在造型设计上不同,等等。这些古代罐与壶,所蕴藏的艺术特色、形象材质等,让课堂学习意趣盎然。

在艺术鉴赏实践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罗列与对比,融入创新教法,关注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突出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让学生从美术学视角,审视、观察、分析艺术作品,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苏少版一年级《春天的色彩》教学中,对于春天是什么颜色?如果单纯讲述,则学生索然无味。为此,我们改变教法,以“寻找春天”为主题,让学生从欢快的《春天在哪里》歌曲中找寻春天的颜色。如此,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鼓舞,对春天的颜色是什么,有不同的说法。这一别开生面的激趣教学,让学生认识到春天的五颜六色,从中感知、发现春天的颜色,强化艺术鉴赏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感知为手段,促进学生体悟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需要感知,感知的方法很多,对小学生而言,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耳朵聆听,可以用语言表达,可以用手创造。在感知过程中,强调学生感受与享受并重,增进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体悟。眼睛是用来发现的。在美术课堂上,结合不同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如绘画中的点、线、面、构图、色彩、肌理等变化,都可以呈现美的特色。我们在课堂上,展示《下楼梯的女人》与《调整舞鞋的舞者》,让学生以自己的眼睛来审视,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幅画。很多学生认为,《下楼梯的女人》在视觉上线条凌乱、几何块面破碎,颜色又太过鲜艳,没有可看性;但有的学生认为,这样的构图方式显得很神秘。对“调整舞鞋的舞者”,三角形的构图方式,逼真细致的描绘,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舞者的动作。可见,对于艺术作品的鉴赏,一些小学生都以“像或不像”为评判标准,但有学生会关注色彩、构图、意境等深层内涵。耳朵也是艺术鉴赏的重要媒介,对于一幅美术作品,通过耳朵聆听创作的故事,帮助我们深刻理解艺术品的内涵。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是必不可少的。在课堂作品赏析中,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也要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思考、如何辨析、如何欣赏。在《下楼梯的女人》欣赏中,有学生提出疑问“画面中画的到底是什么?为什么画家要画这样的作品?作家的生活年代是什么?”等问题。我们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的背景,从中发现作品的艺术内涵,增强艺术鉴赏力。对美的鉴赏需要用口表达,语言的表达反映了我们的思维,也折射了我们对作品的不同理解。在《调整舞鞋的舞者》中,有学生表达出:舞者洁白的纱裙,美丽的容貌,修长的体型,聚精会神的系鞋带的动作,展现了舞者的美丽。同样,我们在欣赏莫奈的《日常·印象》、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等印象派画家作品时,要从中语言表达上捕捉瞬间的印象,感受作品的构思、布局和技法特点。双手是鉴赏美的有效途径,通过美术课堂动手实践,我们让学生创造美。如在学习水墨画时,鼓励学生用毛笔创作,通过自己动手,了解毛笔、水、墨、纸等之间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如何调整笔墨手法,获得不同的创作灵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增强艺术创作的自主性,从中感受水墨画的鉴赏要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三、诱发鉴赏动机,积累艺术感知经验

艺术鉴赏不是随意的欣赏,而是要从具体的艺术体验积累中,感受美术、获得审美素养。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艺术审美教育,过于强调美术作品知识学习、实践,对作品的流派、艺术风格、创作背景、形式与主题进行单纯讲解,并未让学生从中深刻体验艺术审美。所以,要强调和突出学生鉴赏动机的启发,积极营造艺术鉴赏氛围,促进学生从多种艺术体验中,感知艺术、感受作品的魅力。审美是艺术鉴赏的直觉反应,教師要激发学生的审美自觉,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动机。但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在美术课堂中融入艺术鉴赏教学,就要善于创设活跃的课堂情境,以问题探究、表演体验、活动参与、动手制作等方式,集中学生的审美注意力。如在学习《风》时,如果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自由遐想,或者结合一幅画探究审美知识和意义,学生会丧失思维动力。如果让学生以“大自然的探索者”身份去发现“风”,了解“风”的知识,体验“风”的感受,则更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为此,我们鼓励学生到操场上去寻找风的踪迹,大自然感受风的体验。有学生在操场上仔细凝视树木、趴在草地上观察小草;有的学生将红领巾系在树枝上,有的学生将纸片抛向天空,有的学生将双臂展开,昂首挺胸闭目去聆听风吹过耳畔,享受风的乐趣。

在艺术鉴赏中,直接感知是前提,但并非全部,还需要学生从自我经验积累中去关注。我们要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帮助学生塑造审美意识。如观察艺术的形态、结构、功能、美学特点,联系自我美术体验,积累鉴赏的方法。事实上,在审美教育中,本身是基于主体的意识体验活动,需要学生对审美对象进行观察、反思、感知与归纳,表达自己的审美经验。对于同一审美对象,不同的学生,其审美体验、审美结果也不相同。一方面与学生的审美能力、审美水平有关,另一方面审美体验本身的差异,让世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观察、感知、想象、情感是审美的四大构成要素,引领学生从艺术鉴赏中运用这些方法,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在学习《看花灯》时,通过对比每个学生的花灯,欣赏不同花灯的特点;对自己的花灯进行介绍,详细说明花灯的优点,自己喜欢花灯的理由;对花灯的制作、材料、颜色、功能、形状等进行介绍,传递出那些美感。每一个学生都从讲述中,联系自己的感受,栩栩如生地讲解,从而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增强审美快感,每个学生都能够从中分享审美经验。

总之,发展艺术鉴赏力作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着力依托美术课堂,渗透艺术鉴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美术活动,体验艺术鉴赏的乐趣。教师要积极拓展不同的美术资源,引入不同教法,指导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体会艺术创作活动。另外,教师还要强调适度评价,尊重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让艺术鉴赏成为提高学生美育素养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刘杨.艺术鉴赏力与想象力的重要性——鉴赏力与想象力要从小培养[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2,2(12):175-176.

[2]龚维才.审美鉴赏力初探[J].学术月刊,1986(07):55-56.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设计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