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研究生工作倦怠及医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

2019-05-07叶伟涛马骏耿庆山黄钧裕陈荣甘强盛谢永标朱春燕

广东医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专业型医患研究生

叶伟涛, 马骏, 耿庆山, 黄钧裕, 陈荣, 甘强盛, 谢永标, 朱春燕△

广州医科大学 1公共卫生学院, 3研究生学院(广东广州 510182); 2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心血管内科(广东广州 510180)

工作倦怠是指个体不能有效应对来自工作和人际应激源时所产生的一种身心耗竭、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1-2]。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近年来,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疗纠纷事件频繁发生,医务人员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被公认为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3-5]。由于当今社会对医学生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医学研究生成为了未来的重要主力军。因此,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工作倦怠情况及其医患沟通能力对培养健康的医学生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广州医科大学的部分在读临床医学研究生,进行工作倦怠及医患沟通状况调查,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工作倦怠状况和医患沟通能力,并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及两者的相关性,从而为完善医学教育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017年于广州医科大学在读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及内容

1.2.1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由调查对象自行填写问卷,填写结束后当场回收问卷,对问卷进行统一评价,剔除无效问卷。

1.2.2 调查内容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General Survey,MBI-GS),由国内研究者李超平等[6]根据Maslach和Jakson共同编制的工作倦怠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量表修订而来。该量表共计15个条目,包括情绪衰竭、玩世不恭、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采用7级计分法,其中成就感低落维度按反向计分,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所有条目的平均分,各维度得分越高,工作倦怠程度越高。以中位数(3分)为临界值,将个体倦怠分为4个水平:当3个维度得分均低于3分时为无工作倦怠,任意一维度得分高于3分时为轻度工作倦怠,任意2个维度得分均高于3分时为中度工作倦怠,3个维度得分均高于3分时为高度工作倦怠[7-8]。本次测量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1,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成就感低落3个维度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36、0.939、0.879。

为了解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状况,本研究从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视角设计了3个条目:“您能够在医患沟通中给予情感支持吗”、“您能够与患者的家属沟通吗”、“您能够与病情严重的患者讨论他们的疾病情况吗”,每个条目设置5个层次的选项(根本不能、很少能、能、比较能、极能),回答“根本不能或很少能”时判断为不能,回答“能或比较能或极能”时判断为能。在调查过程中,同时还获取了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工作时间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培养方式、年级、每周平均工作天数及平均每天工作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Epidata3.1软件双份录入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学方法,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总体情况 共计回收583份问卷,通过剔除无效问卷14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569份。569名研究对象中,年龄22~40岁,平均(26.07±2.61)岁;存在工作倦怠的有431人(75.7%),不能在医患沟通中给予情感支持的有100人(17.6%);不能与患者的家属沟通的有47人(8.3%);不能与病情严重的患者讨论疾病情况的有125人(22%)。见表1。

表1 569名研究对象总体情况

2.2 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情况分析 不同年龄段、不同培养方式、不同年级及不同工作时间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25岁在各维度上的得分较其他年龄段的高;专业型在情绪衰竭和玩世不恭维度上的得分较学术型的高;年级越低,在各维度上的得分越高,硕士一年级的得分相对较高;工作时间越长,在各维度上的得分越高;医患沟通能力不同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在各维度上的得分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沟通能力弱在各维度上的得分较医患沟通能力强的高。见表2。

2.3 医患沟通能力分析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临床 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不同。在条目“与病情严重的患者讨论疾病情况”上,女生回答“不能”的百分比较男生的高(P<0.01);年龄<25岁中回答“不能”的百分比较其他年龄段的高(P<0.01),未婚中回答“不能”的百分比较已婚的高(P<0.05);学术型研究生回答“不能”的百分比较专业型研究生的高(P<0.05)。在条目“不能与患者的家属沟通”上,学术型中回答“不能”的百分比较专业型的高(P<0.01)。见表3。

表2 不同情况的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情况 M(P25,P75)

2.4 多因素分析 以是否有工作倦怠(即3个维度中是否有至少一个维度的得分大于3分,将得分≤3分的定义为0,>3分为1)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培养方式、年级、每周平均工作时间、平均每天工作时间、能否在医患沟通中给予情感支持、能否与患者的家属沟通、能否与病情严重的患者讨论疾病情况作为自变量,进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年级可能是工作倦怠的保护因素;每周平均工作时间>5 d、平均每天工作时间>10 h、不能在医患沟通中给予情感支持、不能与病情严重的患者讨论疾病情况可能是危险因素。见表4。

表4 研究对象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n=569)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569名接受调查的临床医学研究生中,75.7%存在工作倦怠,与既往对医务人员的研究结果[7]一致。由于临床医学研究生除了需要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及毕业答辩外,还需要到医院工作,长期承受着巨大压力,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是工作倦怠的高危人群。而工作倦怠会诱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压抑、焦虑等,还会造成工作效率低下,进一步加重甚至会导致自杀等极端行为[9-10]。因此,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工作倦怠问题不容忽视。

在工作倦怠的单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工作倦怠程度越高,与既往的研究结果[9]一致。年轻的临床医学研究生往往工作经验较少,适应能力较弱,因此会产生出更强的工作倦怠感。此外,专业型的工作倦怠程度较学术型的高,这与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有关,学术型的时间大部分用于科研和撰写论文,而专业型长期需要在医院工作,承受的压力往往更大,因此专业型的临床医学研究生更容易产生工作倦怠。结果还显示,年级越低,工作倦怠程度越高,硕士一年级的研究生的工作倦怠程度较高,多因素分析也显示,高年级是工作倦怠的保护因素。硕士一年级的学生刚从本科毕业转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往往不能很快适应,因此很容易产生工作倦怠。而随着年级升高,研究生学习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抗压能力也越来越强。研究结果还显示,工作时间越长,工作倦怠程度越高,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工作时间长是工作倦怠的危险因素,长时间工作而缺乏适当的休息,将使个体过度劳累,负荷过大,不但降低工作效率、产生工作倦怠,长期还会影响身心健康[11]。在本研究中,72.6%的研究生每周需工作5 d以上,90.9%的研究生每天工作8 h以上,说明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工作时间普遍较长。因此,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合理安排工作时间。

本研究还发现,医患沟通能力弱的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工作倦怠程度较高。多因素分析中也显示医患沟通能力弱是工作倦怠的危险因素,而国内既往也有研究[3,12]发现医患关系与工作倦怠呈正相关。临床医学研究生每天都需要与不同的患者接触,如果缺乏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就会长期处于紧张的医患关系中,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工作倦怠,而工作倦怠又会影响医患互动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加重医患矛盾,形成恶性循环[13]。近年来,随着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为减少医患纠纷和缓解工作倦怠,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是关键。

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女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较男生弱,这可能与女性情绪和情感更敏感,更易受外界影响有关。未婚的医患沟通能力较已婚的弱,年龄小的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较弱,学术型的研究生医患沟通能力较专业型的弱,这可能是因为年轻、未婚、学术型的研究生医患沟通和社会经历相对较少,缺乏相关经验与技巧,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应更重视这类人群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工作倦怠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而医患沟通能力弱、工作时间长可能是工作倦怠的危险因素。因此,医学院校和有关单位应结合临床医学研究生自身的特点,制定相关措施增强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医患沟通意识和技巧,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并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从而缓解和预防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工作倦怠,培养出健康的医学生。

猜你喜欢

专业型医患研究生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