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肝癌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9-05-06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胃肠道团体肝癌

崔 莹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肝胆外科 300041

肝癌起病隐匿,初期症状不明显,发现时已常属晚期,预后较差,死亡率高。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为手术后辅以化疗。由于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组织也存在毒性和刺激性,因此化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胃肠道反应,同时,由于肝癌预后较差、病死率高,患者常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长期缺乏营养支持加上不良情绪,可导致疾病恶化[1],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是目前较流行的一种心理治疗,主要聚焦于患者消极的想法和错误的认知,用健康、积极的态度重建患者的认知,从而使患者管理好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其高度结构化、同质化、目的明确和针对性的教育功能被引入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过程中[2]。我科尝试性地将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肝癌化疗患者的护理中,观察并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及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8月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肝癌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纳入标准:(1)符合肝癌诊断标准;(2)预计存活期≥1年(由2名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生预测);(3)年龄≥18周岁;(4)小学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进行读写工作;(5)既往无精神病病史;(6)化疗前无胃肠道疾病病史(7)自愿参加该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学历、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为期6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将8~10人组成为一个干预治疗小组,治疗为1次/周,2h/次,具体内容如下:

1.2.1 第1次治疗:将试验组患者分成8~10人的小组,小组成员间进行自我介绍,建立基本的友谊。由护理人员谈本次治疗的目的,介绍肝癌化疗的主要方式、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关注意事项。在小组间制造出和谐、温馨、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氛围。

1.2.2 第2、3次治疗:护理人员鼓励患者表达患病至今内心的感受,以及生活中出现的变化,引导小组成员共同讨论生命的意义和对生命的认识。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表露出的情绪和认知,对出现消极情绪和错误认知的患者重点观察并记录。

1.2.3 第4、5次治疗:邀请相关专家讲解负面情绪对疾病可能造成的影响,对于出现消极情绪和错误认知的患者,应鼓励其他小组成员共同帮助其解决问题,纠正其错误观念,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患者采用音乐疗法、腹式呼吸法、联想法、肌肉渐进式放松法等放松情绪。鼓励小组成员谈谈对可能的未来的想法和期待,共同交流如何应对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积极参与治疗,延长生存期。

1.2.4 第6次治疗: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回顾参加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前的心理状态和躯体症状变化的过程,共同分享在小组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鼓励患者将在团体治疗中学会的方法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宣布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结束,感谢成员的参与。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焦虑、抑郁程度[3]:采用W.K.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1965)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量。SAS焦虑自评量表共有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评分乘以1.25为最终得分。总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为重度焦虑。SD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含20个条目,分为4级评分,得分乘以1.25为最终得分,总分<53分为正常,53~62分为轻度抑郁,63~72分为中度抑郁,>72分为重度抑郁。(2)胃肠道反应:观察患者化疗期间有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ASS19.0统计软件将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焦虑、抑郁情况 试验组患者在接受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患者SAS、SDS得分比较

2.2 胃肠道反应情况 试验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干预后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3.1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肝癌化疗患者不良心理状态Shear研究表示:癌症患者经过心理治疗,可改善其2/3的情绪问题,而团体治疗的效果等于或大于个体治疗[4]。癌症患者多存在焦虑、抑郁、悲观、绝望等负面情绪,并以抑郁情绪为最多。抑郁可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缩短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其生存质量。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与单纯的心理治疗不同,其利用团体成员交流对疾病的认知和感受,共同帮助,互相鼓励,通过同疾病患者之间“共情”的理解与互动,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错误的认知,缓解对疾病的悲观和恐惧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3.2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减轻肝癌患者的化疗副反应 在本文中,试验组患者在参加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后,化疗期间的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有研究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与化疗患者的胃肠道反应有关,心理干预可改善癌症患者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症状[5],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其生活质量。在团体成员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成员间可发现其他人存在与自己有相似的问题和困惑,但通过某种解决手段得到了缓解,便产生了面对问题的勇气和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的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团体的组成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可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团体成员间同病相怜的感受化解了个人的恐惧和无助,互相帮助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虽然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目前在国际上很流行,但本次治疗时间仅为6周,对肝癌化疗患者来说可能远远不够。今后进行此类研究时,可结合延续性护理的方式,加强患者出院后的干预,通过建立微信群、电话随访、举办出院后的讲座和活动等方式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引导团体成员分享参加团体治疗后及出院后的感受,再度感知在团体中得到的支持和帮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胃肠道团体肝癌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Rab27A和Rab27B在4种不同人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