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管理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并发症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2019-05-06谢丽英吴田珠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血透条目通路

谢丽英 吴田珠

1 江西省会昌县中医院血透室 342600; 2 赣州市立医院血透室

血液透析技术越来越成熟,有效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但因操作技巧、导管反复留置、肥胖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血管通路建立难度增大[1]。在临床中,因为血管通路问题,致使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管理的实施,以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自护能力。本文现对2015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治疗的80例患者予以分析,探讨PDCA管理的实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3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治疗的80例患者予以分析,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中,女19例,男21例;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1.76±4.26)岁;透析时间2~35个月,平均透析时间(18.57±3.46)个月。观察组患者中,女17例,男23例;年龄36~69岁,平均年龄(51.91±4.33)岁;透析时间2~35个月,平均透析时间(18.91±3.34)个月。对两组患者上述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展开对比。所有患者均知晓本研究目的,自愿参加,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即透析期间常规宣教,并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密切观察,同时给予患者合理、科学的饮食、运动指导。

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PDCA管理,内容如下:(1)组建PDCA管理小组。安排1名血透室医师、1名血透室护士长、1名血透室血管通路组护士、1名责任护士共同组建PDCA管理小组,确定小组成员职责,细化分工,明确血管通路管理措施,提出存在问题。(2)计划阶段(P)。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科学的管理措施。(3)实施阶段(D)。①增加患者对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了解。在血液透析期间,详细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有关知识,并说明相关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自护能力。②制定健康宣教路径。由护士长制定健康宣教路径,内容有透析前心理疏导、接诊时说明有关规章制度即注意事项、介绍透析目的及意义、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生活指导。③提高患者对血管通路的认知。血液透析期间,详细说明血管通路维护的注意事项,同时进行家属宣教,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风险防范意识[2]。此外,教会患者正确监测血管通路,如温度、搏动、颜色等。④增强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建立血管通路记录表,内容包括血管通路温度、颜色、搏动等,并放在患者病历中,便于交接。(4)检查阶段(C)。充分评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各项指标,安排护士自查,由患者评定护理效果,定期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制定对策,落实持续质量改进。(5)处理阶段(A)。定期召开质量工作会议,规范管理工作,细化管理方法与流程,并检查与评估护理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之后制定有效的预防策略,重新制定下一个循环。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自护能力进行比较。(1)并发症主要有血路阻塞、血路感染、动脉瘤、内瘘血栓。(2)采用ESCA量表评估患者自护能力,包括健康知识(17个条目)、自我概念(8个条目)、自护技能(12个条目)、自护责任感(6个条目),每个条目分值0~4分,其中11个条目为反向评分,其余为正向评分,分值越高,自护能力越强[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路阻塞、血路感染、动脉瘤、内瘘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分)

3 讨论

目前,血液透析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常用方法,血管通路则是维持血液透析的基础,是指引血液到体外循环,再返回体内的通路[4]。血管通路具有特殊性,易导致患者发生相关并发症,如血路阻塞、血路感染等,从而影响患者预后[5-6]。为此,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治疗中,一定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恰当护理管理措施,以此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PDCA管理是一种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PDCA管理主要包括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以此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管理措施。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血路阻塞、血路感染、动脉瘤、内瘘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7]十分相似,由此说明,通过PDCA管理的实施,可以确保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全面落实,并有效规避护理风险,以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安全性。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自我概念、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8]基本一致,由此说明,通过PDCA管理的实施,可以及时找出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护理目标,之后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调动患者及其家属参与的积极性,详细说明有关疾病及治疗的知识,展开全面的健康宣教,以此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同时逐渐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患者应用PDCA管理的效果更加显著,不仅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提高自护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猜你喜欢

血透条目通路
血透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预防
观察思维导图护理干预在老年血透患者中的应用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Kisspeptin/GPR54信号通路促使性早熟形成的作用观察
proBDNF-p75NTR通路抑制C6细胞增殖
HGF/c—Met信号转导通路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
血透患者不同部位血管钙化与矿物质代谢异常的关系研究
通路快建林翰:对重模式应有再认识
护理礼仪在血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