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万古霉素治疗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分析

2019-05-06李晓庆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败血症万古霉素肝肾

李晓庆

河南省省立医院儿科医学部,河南省郑州市 450000

败血症属于感染性急危重症,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发于小儿或新生儿,延迟诊断或治疗方式不当均可导致预后不良,严重者器官衰竭甚至死亡,严重危害了小儿的健康和生命安全[1]。小儿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是革兰阳性球菌,其中各类条件主要致病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等已成为重点来研究败血症,但是由于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的增高,使得对于小儿败血症的处理变得非常棘手[2]。万古霉素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其药力较强,一般在其他抗菌药物对病菌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时,使用万古霉素会得到较好效果[3]。本文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小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旨在探讨万古霉素应用于小儿败血症的疗效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科学合理有效的使用万古霉素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8年5月收治的96例小儿败血症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其中,研究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0.1~6岁,平均年龄(3.5±1.3)岁;对照组男23例,女25例,年龄0.1~6岁,平均年龄(3.8±1.6)岁。两组败血症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临床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两组患儿均经我院明确诊断为败血症;(2)两组患儿均无本次研究药物过敏史,且发病之前无严重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及器官功能障碍;(3)此次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工作要求且已获得批准,此次研究内容已详细告知所有入选患儿家属并获得同意且签字为证。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基础对症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头孢呋辛(山西振东泰盛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0377)治疗,用量:100mg/(kg·d),静脉滴注或泵入Bid,治疗7d。研究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万古霉素(浙江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药厂,国药准字H20033366)治疗,用量:10mg/(kg·次),静脉泵入Bid,治疗7d。

1.3 评价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具体疗效评定标准参照文献[4]。(2)比较两组患儿细菌学疗效:治疗后血培养转阴数及细菌学清除率。(3)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CT、CRP水平。(4)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的(IgG及IgM)变化。(5)比较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相对于对照组的68.75%显著更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治疗疗效的比较

注:两组治疗疗效比较,*P<0.05。

2.2 两组患儿细菌学疗效的对比 研究组患儿经治疗后血培养转阴44例、细菌学清除率91.67%,相对于对照组的血培养转阴40例、细菌学清除率8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CT、CRP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PCT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 PCT、CRP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患儿明显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PCT、CRP水平的比较

注: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2.4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IgG、IgM等免疫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gG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IgM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6例(12.50%)与对照组8例(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两组患儿治疗前、后IgG、IgM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比较(n=48)

注:两组治疗前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4两组患儿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注:两组比较,*P>0.05。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抗生素的滥用,多种耐药菌如MRSA、MRSE及PRSP等为代表的细菌常引起致死性的重度感染,因此,临床上万古霉素已俨然成为治疗MRSA及MRSE3首选药物。但是,由于相继出现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类)、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它们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受到了医药界的高度重视[5]。万古霉素是经典的糖肽类抗菌药物,在特殊人群如儿童的使用中应十分谨慎,建议行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儿实际情况来调整剂量,真正实现个体化给药,而在新生儿使用时,还应警惕肝肾功能及听力的损害[6]。本文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研究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PCT、CRP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儿IgG水平显著低于研究组,IgM水平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患儿细菌学疗效方面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万古霉素应用于小儿败血症的疗效显著,肝肾功能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参考。

猜你喜欢

败血症万古霉素肝肾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基于个体化给药软件的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分析
肝肾好的男人更健康更有魅力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LC-MS/MS法同时测定人血浆中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质量浓度
超声引导下老年肝肾囊肿抽吸固化治疗效果观察
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临床比较
130例万古霉素临床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