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缝合术在防治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

2019-05-06曾文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缝线合法肌层

曾文娟

1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省南昌市 330000; 2 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丰城市人民医院

剖宫产是产科最常见手术,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麻醉技术及手术技巧的不断发展,剖宫产率呈逐年增加趋势,据统计我国剖宫产率已达40%~70%,使得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进一步上升[1]。术中出血是常见剖宫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子宫切除的主要原因,严重威胁了产妇的健康与生活质量[2]。研究发现,有效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可以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和产妇死亡率[3]。目前,剖宫产的缝合方式主要包括单层连续缝合法和双层连续缝合法,哪种缝合术式最具优势是目前产科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行剖宫产的产妇分别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法和双层连续缝合法,探讨其对术中出血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9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年龄21~38(28.14±3.28)岁,孕周38~42(39.83±1.81)周,身体质量指数(BMI)22.3~29.5(25.84±2.17);对照组年龄22~39(28.75±3.59)岁,孕周38~42(39.66±1.34)周,BMI指数22.6~29.8(25.95±3.09)。2组产妇均为初产、单胎,38周≤孕周<42周,孕前月经周期规律、正常,孕前子宫为前倾前屈位,剖宫产于临产前进行,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排除双胎或多胎妊娠,BMI指数>30,其他腹腔手术史,前置胎盘或胎盘种植,合并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心肺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2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剖宫产。手术行腰硬联合麻醉,孕妇取平卧位,于耻骨联合上2~3cm处做一长10~12cm横切口,依次切开腹壁各层直至子宫下段暴露,剪开膀胱反折腹膜,子宫下段横切开肌层2~3cm,破膜,吸净羊水,用手将子宫壁向两侧呈弧形撕开10~12cm,待胎儿及附属物娩出,用干纱布清理宫腔四周后,开始缝合子宫切口,缝线均采用聚乙醇酸可吸收缝线(0/1号)。研究组采用单层连续缝合法缝合子宫切口,从子宫切口一端外侧0.5cm处进针,穿透子宫全肌层,打结后向另一侧连续单层锁边缝合子宫肌层,不穿透内膜,针与切缘间距在1cm、针距1.5cm,缝至对侧端切口外侧1cm处拉紧缝线,不需要打结,再从该侧的子宫浆膜顶端进针,折返缝合子宫浆膜层包埋创面至对侧顶端后出针,与原保留线头打结。对照组则采用双层连续缝合法,进针与研究组相同,打结后保留线头;第一层采用连续缝合子宫切口肌层,不穿透内膜;第二层进出针在第一层的各缝线中间,采用连续褥式缝合反折腹膜及其下方1/4肌层,与原保留线头打结。最后2组产妇均确认无异常出血,逐层关腹。

1.3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缝合时间、术后24h出血量、术后5d子宫切口愈合和子宫复旧情况;(2)术前、术后24h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

1.4 疗效评价标准 (1)术后5d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以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判定,子宫切口处稍隆起、浆膜连续且光滑、宫腔无积血、宫旁无血肿为子宫切口愈合良好;(2)术后5d子宫复旧情况:以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判定,测量指标包括子宫前后径、长径、横径,前后径7~9cm、长径10~13cm、横径9~12cm、三径之和26~34cm为子宫复旧良好。

2 结果

2.1 2组产妇手术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缝合时间、术后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子宫切口愈合、子宫复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2组产妇手术情况比较

2.2 2组产妇术前、术后24h血常规指标比较 2组产妇术后24h Hb、RBC、HCT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各项指标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2组产妇术前、术后24h血常规指标比较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也随之增多。术中出血是剖宫产术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产妇死亡主要原因。子宫切口的缝合方式是剖宫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与术中出血、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子宫复旧不良、盆腹腔粘连关系密切。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的缝合方法包括单层连续缝合法、双层连续缝合法等,但无论选择何种缝合方法,均以子宫切口有效止血、愈合及恢复原有解剖结构为主要目的[4]。双层连续缝合法是将子宫蜕膜和肌层分别对位缝合,组织层次关系清晰,术后瘢痕平整,切口表面光滑,且子宫下段可恢复原解剖形态,减少了切口处瘢痕形成和腹腔内粘连的发生[5]。但该缝合方法操作相对较复杂、术野暴露时间长,增加了出血量和切口感染率;同时其缝线与子宫肌层及内膜层接触面积大,易引发异物反应,进而影响切口愈合[6]。单层连续缝合方法简便,缝合层次少,手术时间短,切口对合相对更好,缝线张力容易控制,止血彻底却不至于过紧,可保证局部切口组织具有良好的血供,加速坏死物质的吸收,促进切口愈合,控制局部感染[7];同时其缝线与子宫肌层及内膜层接触面积小,极大地降低了异物反应,更易于组织的修复[8]。

本文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Hb、RBC、HCT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单层缝合能够有效关闭子宫切口的血窦、恢复子宫平滑肌的连续性,减少术中、术后出血;研究组缝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该缝合方法操作更为简单、快速,缩短了手术时间,进而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此外,研究组子宫切口愈合良好率、子宫复旧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缝合中牵拉较少、缝线接触面少,对切口组织的刺激较小,有助于子宫切口愈合及子宫复旧。

综上所述,相较于双层连续缝合法,单层连续缝合法应用于剖宫产术临床效果更为显著,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子宫切口愈合及子宫复旧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缝线合法肌层
错位缝合法在创意立裁中的应用与研究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合法外衣下的多重阻挠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找个人来替我怀孕一一代孕该合法吗?
经口内镜黏膜下隧道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切除术的护理体会
腹腔镜下贲门肌层切开术及Dor胃底折叠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分析
缝线抗议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