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肝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9-05-06赵礼金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胆囊炎肝功能胆囊

陈 凌 赵礼金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因胆囊内结石、细菌感染等原因造成的胆囊急性炎症,以右上腹不适、疼痛为主要特征,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手术切除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式,开腹手术作为经典术式,可获得良好的术野,方便操作,但手术创伤大,造成的应激反应严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金标准”,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方式,仍属于应激源,导致机体出现应激反应[2]。本研究中以医院收治的92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为例,采用对比的方式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和N%、WBC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自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2例,以Excel软件产生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28~75岁,平均年龄(45.5±5.5)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23h,平均时间(12.5±3.1)h。研究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7~76岁,平均年龄(45.0±5.0)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24h,平均时间(12.0±3.0)h。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在实施前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B超、CT检查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且符合《实用外科学》[3]的诊断;具有手术治疗指征;患者及家属对于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者;伴有严重的内分泌疾病、恶性肿瘤及血液疾病者;既往腹部手术史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选取仰卧头低脚高位,气管插管全麻,于脐下缘做一1cm切口,建立二氧化碳气腹,放置腹腔镜,之后分别在剑突下和左锁骨中线肋缘下做小切口,置入相关操作器械,在腹腔镜下查看腹腔内情况,解剖Calot三角区,使用电凝钩将胆囊管与血管分离,结扎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将胆囊切除取出,确认无积血、积液,排出二氧化碳气体,拔除相关操作器械,将切口以无菌胶膜闭合。对照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术,全麻后于右上腹直肌或右侧肋下缘做一纵形切口,逐层切开腹壁,分离相应组织,处理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切除胆囊,以电凝刀止血,逐层缝合伤口,术后常规引流。

1.3 观察指标 (1)肝功能指标。手术前及术后3d抽取空腹静脉血5ml,离心分离血清,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西思米康有限公司)检测ALT、AST、TBIL水平。(2)N%、WBC水平。使用迈瑞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检测术前及术后3d外周静脉血中N%、WBC水平。(3)住院期间的并发症情况。统计两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

2 结果

2.1 肝功能指标 术前两组的血清ALT、AST、T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升高(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2 N%、WBC水平 术前两组的N%、WB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升高(P<0.05),研究组的N%、WB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注:与术前比较,#P<0.05。

2.3 并发症情况比较 住院期间对照组出现7例并发症,包括3例感染,2例胆漏,1例出血和1例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研究组住院期间出现1例并发症,为胆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为2.17%;研究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929,P=0.026)。

3 讨论

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作为有创性的治疗方式,在切除病灶的同时可影响肝脏的血流灌注,导致肝脏的损伤,并可导致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异常。ALT、AST主要存在于肝脏细胞中,在肝脏细胞损伤时被释放入血,使其血液表达水平升高;TBIL主要通过肝脏代谢,在肝脏受损时,可滞留血液中,出现高表达水平[4];N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主要具有变形和吞噬功能,在机体受创伤或炎症感染时,其在白细胞中占比会增加。WBC广泛存在于血液、淋巴及其以外的组织中,主要参与机体的防御反应,在机体受创而发生炎症应激反应时,其水平可升高[5]。因此在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手术治疗中,如何在清除病灶的同时,减少对肝功能和N%、WBC水平的影响,对于促进患者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中可看出术后两组的ALT、AST及TBIL水平均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且两组术后的N%、WBC水平均升高,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说明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肝功能和机体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更小。分析原因是由于腹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手术的切口较小,出血量少,对患者的应激刺激更小[6],另外该术式几乎是在密闭的环境下进行,减少了腹腔内脏器的暴露,且术中腹腔镜及二氧化碳气腹起到放大视野的作用,可对病灶组织进行精确的切除,减少了对腹腔肝组织及其他脏器的影响,因此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比较对肝功能指标和N%、WBC水平的影响更小[7]。

研究组住院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证实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肝功能及N%、WBC水平影响更小,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作为首选治疗术式。

猜你喜欢

胆囊炎肝功能胆囊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的关系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注射用头孢呋辛钠静脉滴注致肝功能损害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