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像木匠一样做教师

2019-05-04王洪春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教育启示木匠教师

王洪春

〔关键词〕木匠;教师;教育启示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79-02

家里来了位木匠,按照我的要求做好了橱柜、书柜和棉絮柜后,还剩了一些边角料。家里用的是燃气灶,不然,那些边角料还可以当柴烧。将其清理在一起,感觉不少,扔了也怪可惜的。

木匠的工资按日结算,但那天下午做完后时间还有点早,我便说,今天还是算一整天。木匠有些过意不去,便到我家里的每个房间都看了一遍,然后开了张买配件的单子,让我去买回来。我按要求买回配件时,他便下好了料。不过半个小时,一个角柜、一个可折叠迷你笔记本电脑桌、一个迷你可折叠小圆桌便摆在了我的面前。我很惊讶。这时,已没剩什么了。木匠看了一会儿,便让我查一查七巧板的尺寸,他说他儿子读一年级时用过七巧板。大约四分钟,他便做出了一副七巧板,还按规格做了个盒子,让我佩服之至。最后就几乎只剩一些碎屑了……

这正应了那句俗话——木匠手里无废料。由此推及教育,我们完全可以说,教师眼里无“废材”。李白在《将进酒》里写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确实如此,“上天生下我,一定有需要用到我的地方,有事情需要我去完成”。就是我们常说的“垃圾”,也并不是一无是处,它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一些教师之所以常常提到“差生”二字,实际上是因为不具备木匠的眼光、“工具”、思考和行动。

有一所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让全校四十多位教师从一堆木料中找出一块有用的木头,教师们反复挑选,结果只有五人找到了有用的木头,其余皆空手而归,理由是“一堆废木,没有一块有用的木头”。校长当即请来了木匠,让木匠挑选。木匠说:“这用得着挑吗?在我的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有用的,平整的木头可以做椅面,较长的木头可以做椅腿,短木可以做横档,连一块小木头,还可以做加固的木钉。一句话,只要你用得恰当,所有的木头都是有用的。”

我们为什么挑不出好木头,根本原因是,我们心里只有一个标准,只有一把尺子。在我们的心目中,凡是背着手静静听老师讲一节课,然后能考个高分的,就是“好木头”,其他的,便被排除在我们所认为的“好木头”之外,或者干脆把他们当作“木头人”。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而是时时以挑剔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以如此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学生,能入我们法眼的自然是少数学生,而我们所成就的,也只是这少数学生,大多数学生只是陪着大家随时间的推移增长年龄而已。

“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在木匠眼里,每一块木头都是可造之“材”,只是放置的地方不同而已。木匠看到木料,首先會仔细地审视,并根据其“长短粗细”思考哪个位置适合它,能够让它发挥作用。自然,每一块木头都有用武之地,都可以成为某个位置的“英雄”,哪怕是极小的一块木头,也可以成为“木钉”。

“知识、德行和虔诚的种子自然地深植在我们身上,但实际的知识、德行和虔信并没有给我们什么,必须靠祈祷、教育和行动才能得到这些。”(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确,每个孩子走进我们的教室,表面看,他们没有什么差别。而事实上,他们各具其“才”。有句戏言:“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了才看得出来。”学生的“才”也是如此,但这却需要我们对其施以恰当的教育,他们的“才”才会被激活、被唤醒,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显现出来。但如果教育不当,他们自身那块肥沃的土地会永远板结,毫无生机,也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我们应该像木匠一样多几把尺子去衡量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1968年的实验向我们昭示:带着欣赏,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便会发现,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好”;也同样会发现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并循着其需求去引导和帮助他们。而学生呢,我们通过眼神、话语等方式所传递给他们的正能量,能激活他们的“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他们的进取心,去自主成长,在教师的引领下找到自己的位置,赢得属于自己的价值,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和幸福。

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低年级的课堂上,举手的孩子特别多,随着年级的升高,举手的越来越少。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因为学生长大了,怕答错了被同学们笑话,没有面子;另一方面,则是教师少了欣赏的眼光,多了挑剔的心态。学生偶尔答错了,往往一棍子打死,没有发现“错误”中蕴藏的契机,未能将“错误”及时转化为新的教育资源,并引导他们从“错误”中得到成长。有的学生甚至在几次答错之后被教师“打入冷宫”。而木匠呢,面对成堆的木头不挑剔,更没有抱怨。他将那些不起眼的木块暂时搁置一边,这不是放弃,而是将它们记在脑中,以便在后续的制作中给它们找到恰当的位置。

木匠在制作过程中,总会借助工具去除木头上一些无用的东西,留下满地的木屑或是刨花。教育也应如此。在教育过程中,发现了学生的不良习惯,我们应适时剔除,就像砍掉树木多余的分枝令使其能快速生长一样。

学生不爱读课外书,家庭作业草草完成,要么玩电脑,要么看电视。后来,我开展了全班共读一本书的活动。每天上课前用五分钟交流前一天的阅读情况。刚开始,情况不太好。我通过家长QQ群了解那些不读书或不好好读书的学生在家里的具体情况。在课前交流时,我有意让那些学生发表看法,以此督促他们在做完家庭作业后好好看书。虽然刚开始不怎么样,但渐渐地,交流越来越精彩。之后,我便让他们试着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后又逐步融入读书征文、读书演讲等活动,并且由一周写两个日记到一周写五个。一学期后,全班学生爱上了阅读,作文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像木匠信任木头一样相信每一个学生,给每个学生平台,及时补充成长的养分,同时,采取一定的方式“剔除”学生的不良习惯,他们就能真正地成长。

柏拉图说:“人是一种‘驯养的动物,当然,如果他受到一种良好的教育,并碰到合适的自然环境,他易于成为一种最神圣和最有礼貌的生物。但对他的养育只要是不适当的,或者作了误导,那么,他将成为世界上最野蛮的动物。”作为教师,我们应锤炼自己的教育信念,用理念指导实践,像木匠对待木料那样,遵循教育规律,时刻考虑学生的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信心满满地前行,在整座社会大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过一种幸福和完整的生活。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 ,重庆,404120 )

猜你喜欢

教育启示木匠教师
同行是冤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同行是冤家
同行是冤家
秋天在哪里
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学科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
数字媒介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育启示
纽曼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启示
美育教师
木匠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