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收放有序让教学兴趣盎然

2019-04-29徐江娇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试教米饭馒头

徐江娇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孩子的生活也逐渐趋向于城市,我们小时候玩的跳牛皮筋、打老虎洞等游戏都逐渐失传了,更别说是到田野里拔草、抓泥鳅了。我校虽然地处农村,但在家务农的家长越来越少,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少。

结合我校场地、人员等条件,开设了种植基地,鱼塘养殖基地。为了让孩子们切实加入到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组织学生去种菜、喂食。恰巧是在这个时候,我校承办了东阳市综合实践教研活动,抓住这个契机,笔者选择了“鱼”这一素材进行了教学设计。

“鱼”更多是作为孩子们盘中的美餐,他们对如何养鱼却知之甚少。于是,笔者与学生一起讨论了生活中常见鱼的外形特征,了解了常见鱼的基本生活习性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到户外实地喂食。这是笔者第一次在室外上课,如何有序而又灵动地指导学生喂食成为了最棘手的问题。

第一次试教过程

毫无组织 = 一盘散沙

师:小朋友们都带了很多鱼饲料想不想喂鱼?

生:想!

师:请你一边喂一边观察他们吃东西时有什么特点。

生蜂拥而上抢着喂食,食物乱洒一通,有的甚至将塑料袋一起扔进了鱼塘。教师费了好大劲才将学生组织好。

师:你们喂食时发现了什么?

生1:哈哈,喂鱼太好玩了,我下次还要来。

师:请听清楚老师的问题,你发现了什么?

生2:我发现鱼儿抢着吃,我们喂他们都来不及吃了。

生3:我们扔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生4:……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以后还想来吗?

生:想!

【课后思考】

显而易见,效果并不理想,未经组织的喂养等于一盘散沙,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而教师在学生反馈时又没有及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也影响了课堂质量。

综上所述,在户外喂养时,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应该做有序的组织。户外环境特殊,声音传递不集中,纪律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每次活动都应该有序进行,而不是随性而发。

第二次试教过程

一把抓=磨灭积极性

师: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想喂食了?

生:想

师:你们都带了些什么?

生1:青菜

生2:玉米和大米

生3:糠和米饭

生4:馒头

生5:面包

生:……

师:你们觉得应该先喂什么?为什么?

生1:我觉得应该先喂青菜,因为鱼最喜欢吃菜叶了。

生2:我觉得是馒头,因为馒头是我早上省下来给他们吃的。

生3:应该是米饭,因为我带了米饭。

生4:是糠,我看到我奶奶就是这样喂的。

师组织喂食,按种类进行喂食。

(1)颗粒状的生食:如玉米、大米

(2)颗粒状的熟食:如米饭

(3)大块状的熟食:如馒头、面包

(4)其他:如青菜、糠

师:你们在喂食时发现了什么?鱼是怎么吃东西的?

生1:鱼吃东西的时候嘴巴是往上翘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还有吗?

生2:他们吃的时候,发出了“爵爵爵”的声音。

师:是呀,可见鱼儿吃得很开心。

生3:我发现鱼儿抢着吃,全部都挤在一起了。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把他们分開吗?

生3:我可以到另外一边去喂食,引开他们。

师:这个方法不错。

生4:我们扔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生5:……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以后再来喂食时一定要注意刚刚提到的问题。

生:好的!

【课后思考】

这次试教的效果明显好了很多。第一批学生去喂养时,后面的学生显得冷静了许多,有的在摸自己的塑料袋,有的同边上的同学讨论自己带的食物,有的想趁老师不注意往里面丢点东西,跃跃欲试的感觉明显小了。

本来应该是激动人心的时刻,怎么变得这么平淡了呢?课后笔者采访了几个学生得知,“反正我说的好与不好都是分批去喂,早晚会轮到的,等会再喂也可以。”这样的心里着实让笔者吃了一惊,小孩子的内心居然如此复杂。

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也存在问题,对于学生反馈的种种问题,教师虽然逐一进行了点评,但在实际行动时并没有得到解决。

总结经验:组织并不是一把抓,打压学生的积极性,应该给学生一点甜头,知道付诸努力与“随大流”是有区别的。

第三次试教过程:

收放有序=兴趣盎然

师: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有些迫不及待想喂食了?

生:是的。

师:你们都带了些什么?

生1:大米、谷粒、青菜

生2:玉米和大米

生3:馒头和面包

生4:米饭

生:……

师:你们觉得应该先喂什么?为什么?说得好的同学先喂。

生1:我觉得应该吃馒头,因为他们是这里的霸主,应该吃得最好。

师:说得真好,你先去喂吧!其他同学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2:老师,我发现鱼儿们都挤在一起了。

师:那你有什么办法把他们分开吗?

生3:我有,我要到别的地方去喂,引开他们。

师:你的注意不错,你去试试把他们引开。其他同学还有没有别的方法?

生4:我可以跟他们说话,把他们吸引过来。

师:你这注意行得通吗?你去试试看。

生5:老师,我给鱼儿吃的食物是精心制作的,特别香,我觉得他们一定爱吃。

师:你这么用心,你一定得先去喂。

生:……

部分学生已经前去喂食,剩下一些干着急,教师也就不为难他们了,要求分散喂食,使出浑身解数把鱼儿吸引过来。

师:喂鱼的感受怎么样?你用一句话来说。

生1:我觉得喂鱼真不容易,还得想这么多办法。

生2:我觉得鱼儿很可爱,我要經常来。

生3:今天是我最难忘的一天。

生:……

【课后收获】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喜欢受到人们的夸赞,希望自己比别人出类拔萃。这次试教,教师运用“谁回答得好就谁先去喂”这种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活跃而有序。

经过这一系列教学活动,使笔者明白: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做好充分准备,保证教学过程顺利进行。但是,一堂课的课堂节奏有快慢,环节有变化,如何才能通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对学生活动所具有的爱好和追求的心理倾向,它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大脑处于高度兴奋,造成获取知识、探究未知的最佳心态。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最重要的就是练习活动具有趣味性。

户外练习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重要一环。单一的练习乏味,使学生厌学,因此,练习设计要尽量做到多样化、趣味化。比如《喂鱼》这一课,在喂养前给学生卖个关子,只有问题回答得好的同学才能去喂鱼。在第一位同学得到喂养权后转换题目,请你观察,发现了什么?出现问题又得解决,有解决方案的也能获得喂养资格。这样的练习既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户外教学过程中,应随时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的简单分析,并对课堂教学中提出一些活动要求。这种活动既是对学生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评价能力的培养,也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剖析自己、彼此交流、公平竞争、巩固知识的理想场所,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总而言之,在户外教学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是真正把开启知识的钥匙交给了学生,也是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掌握知识的最佳途径。

【参考文献】

[1]如何培养学习兴趣[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猜你喜欢

试教米饭馒头
脸上种米饭
一堂好课,需要反复“打磨”
《厉害的馒头仔》
《厉害的馒头仔》
买馒头
称称米饭再吃饭
试教,你怎么看?
试教次数宜少不宜多
张雪门幼教实习思想透视
高粱米饭治烫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