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例

2019-04-29曾禹连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曾禹连

【摘 要】师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B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然存在一定问题,如师资数量、质量发展不均衡。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配置应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改进教师培训政策、建立健全教师流动制度、实施合理的“编制+职称”等方面加以改进。

【关键词】师资均衡配置;问题;对策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性任务。近日,中国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文件明确提出:“要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建立学校标准化长效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师资均衡配置是关键。本文旨在针对贵州省B市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

一、贵州省B市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B市为调研对象,通过访谈等形式,对B市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情况进行实证研究。主要从师资数量、师资质量等方面进行比较。本部分的所有数据均来自B市教育局。

(一)师资数量问题

生師比比例失调,教师资源利用不合理。生师比是义务教育师资资源配置状况的数量指标之一,通过对生师比的分析,能对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数量状况有所了解。教育布发布了《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B市关于生师比的数据和国家指标仍有一定差距(见表1)。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B市初中城区和镇区、小学城区的师生比均高于教育部的指标,说明这两个学段教师所负责的学生较多,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较少;而初中农村、小学镇区和农村刚好相反,老师所负责的学生较少,但这样也容易造成师资资源的浪费。

(二)师资质量问题

1.学科结构失调

如今,只有专业化才有标准化、现代化。教师专业化是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对B市的样本分析中我们发现,城区学校教师所教学科基本都是与所学专业对口,但镇级学校教师教非所学现象十分严重,并且在农村学校中,音、美、科学等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如表2)

表二:B市义务教育小学最缺的课程老师所分担的学生(单位:人)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科学、音乐、美术科目的老师均负责超过1000个学生,其中最严重的为美术科目,一个老师需负责1303位学生。在走访调查中本人发现,B市很多农村学校没有专职的音乐或者美术老师,许多音乐或美术老师都是别科目老师代上,甚至有些学校根本没有开设这两门课,这样的情况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学历结构失调

教师学历水平是衡量教师专业理论和教学、科研能力的重要指标,对教师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B市义务教育师资学历的样本分析本人发现,B市教师学历结构失调(如表3),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研究生学历教师在镇区和农村屈指可数,初中镇区、农村以及小学镇区完全没有研究生学历的老师。初中和小学的教师中,拥有本科学历的人均过半,但是农村以及镇区的小学,专科及以下学历教师的比例占约半数,这说明农村地区教师的学历水平亟待提高。

3.职称结构失调

教师的职称能够反映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专业发展水平。一般来说,高级别职称的教师要比低级别职称教师的工作经验更丰富、业务能力更强。下图可以看出B市的教师职称结构:

中教一级的老师数量均是高于农村的。且从整体上反映了B市中教二级的教师数量众多,职称低以及未评职称的老师大量存在。在B市小学职称表中,中教高级教师特别缺乏,所占比例也相当少,低职称以及未评职称老师在农村地区占了相当大比例,高达31%,这也表明农村地区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水平进步空间巨大。

二、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对策

(一)强化政府职责,增加财政投入

义务教育作为国家的公共服务,就决定了其供给必须要由国家来承担。因此,在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过程中主要责任必须由政府承担。首先,B市政府对义务教育进行投资时,应强调“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体制和管理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促进义务教育发展,也能调动地方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其次,B市在落实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统一工资标准的前提下,财政拨款应向农村教师特别是薄弱学校的教师适当倾斜,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贴或额外补助。最后,B市应调整义务阶段的教师工资标准,建立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保障机制。

(二)改进教师培训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是提高在岗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途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应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素质。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要合理分配培训指标,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师资质量明显低于城市教师的现状,指标分配时应向农村地区倾斜。并且,B市政府还应科学制定培训内容。在制定培训内容时,应有针对性,理论与实践结合,使B市中小学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受益。

(三)建立健全教师流动制度

城乡之间应建立健全教师流动制度、校长交流制度,同时建立流动教师利益补偿机制,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任教、交流。首先,B市应建立流动教师利益补偿机制给予流动教师流动期间的经济补偿,充分调动流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建立规范的城乡教师学校交流程序,科学合理的确定所需流动教师人数、比例及学科。第三,B市政府应制定适当的教师流动模式,明确流动对象、年限及流动教师的权责。最后,B市应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教育相关部门应对教师流动期间的表现进行考核,给予优秀者相应奖励并严肃惩处不合格者。

(四)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的“编制+职称”配给制度

我国职称评聘体系的建立,提高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综合素质等,对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由于职称评聘的管理体制、运作和数量等方面的原因,这一体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职称指标严重不足、论资排辈问题突出。针对这一问题,目前有学者提出建立全国统一的中小学职称制度——“单中心的教育体系”,且按学校分配职称。同时,还应同时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编制优惠政策。在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时应优先统筹教师队伍建设。政府应因地制宜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编制制度,要向农村倾斜,在制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相关因素,给偏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增加编制。

【参考文献】

[1]孔凡琴.基础教育师资配置均衡化的国际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2]赖秀龙.区域性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学位论文

[3]关松林.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J].教育研究,2013(12):13

[4]薛二勇.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评估[J].教育研究,2015(8):7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