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2019-04-29万小建

文理导航 2019年14期
关键词:解题能力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万小建

【摘 要】物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其中,物理解题能力是考查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外在标准之一。学生物理学习水平的提升不仅与其自身的物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关,也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一定的联系。在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具体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本文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中物理;解题能力;教学策略

学生的解题能力包含多个细节方面的个人能力,尤其是对于物理这门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其对具体知识的理解能力、答题过程中的审题能力以及相应的物理思维能力。学生在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过程中,提高物理成绩不仅仅是考试制度的要求,通过物理成绩的提升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物理学习的信心,进而提升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一、增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很多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认为物理概念只是基础性的内容,只要做出一定的解释,学生就能理解,而忽视了对概念中具体细节的深入挖掘,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出现偏差或是对具体细节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出现。为了增进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入、反复的讲解,并且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生对概念中不了解的方面。在物理概念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教材定义中的细节性内容,对每一个关键的词汇都作出相应具体的解释。

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其审题能力是密不可分的,审题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在各个阶段学习过程中的必修课,虽然各个学科的教师都对学生的审题能力加以强调和培养,但是由于不同学科的知识特征和题目特征都有一定的差异性,而且随着学生学习知识难度的加大,具体题目的难度也有所加深。在高中阶段的学生中,仍有一部分人存在审题能力欠缺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遗漏了其中的重点内容,导致在具体的作答过程中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题目的过程中对题目含义理解出现偏差,从而沿着错误的思路进行思考,得出错误的答案。在具体的题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进行题目的分析,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汇,然后再进行作答。例如在题目“物体A从高h的P处沿光滑曲面从静止开始下滑,物体B用长为L的细绳竖直悬挂在O点且刚和平面上Q点接触。已知m =m ,高h及S(平面部分长)。若A和B碰撞时无能量损失,(1)若L≤h/4,碰后A、B各将做什么运动?(2)若L=h,且A与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可能碰撞几次?A最终在何处?”在讲解过程中,由于这一题目题干较长,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详细分析,了解题目的具体要求。通过对题干的整体阅读,可以将知识定位到“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动能定理”的应用,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进行细节性的分析:当水平部分没有摩擦时,A球下滑到未碰B球前能量守恒,与B碰撞因无能量损失。A停在Q处,B碰后可能做摆动,也可能饶O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運动。了解了具体的运动过程之后,学生就可以结合具体知识进行作答。

三、随堂练习的应用

随堂练习是指教师利用课堂上几分钟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与该节课所讲知识相关的练习。它既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所讲的知识进行温习,又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一知识的具体应用,随堂练习应用到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随堂练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先完成难度较小的题目,可以起到好的衔接作用,使学生对物理概念以及具体的应用有进一步的认识,然后再完成难度较大题目的过程中,其作答能力也会有所提升。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分辨静摩擦力、动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具体的应用。在对基础知识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相对简单的例题,为学生之后的大型题目作答奠定基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类似于“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体,在水平方向力F 和F 作用下,两者以共同速度v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F =3N,F =2N,那么物体B的上、下表面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多少”的题目,这种题目相对难度不大,但对于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变式练习的应用

变式练习是指根据某一题目所考查的具体知识点,教师通过适当的题目形式变化,使原有的题目发生变化,学生需要变换思路和思维方式才能正确地解出这一题目。经常组织学生完成变式练习,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组织学生完成与摩擦力相关的题目教学过程中,基础题目类型是让学生计算某一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摩擦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适当的改变,把题目中给出的一个物体变成两个或三个的形式,这样在具体的运动过程中,既有动摩擦力也有静摩擦力产生。在让学生进行摩擦力的计算时,学生需要对各个物体分别进行受力分析,了解其受力情况以及摩擦力情况,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计算。变式练习可以考查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通过物理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的转变来逐步提升其自身的解题能力。

虽然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难度较大,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尤其是对物理题目的作答而言,只要教师通过对具体知识的讲解,增进学生的迁移应用能力,并且提高学生的审题水平,那么在具体题目的作答过程中,学生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与其答题熟练度有密不可分的联系,随堂练习和变式练习的应用也可以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物理教师应该把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贯穿于物理知识教学以及具体物理题目的讲解过程中。

猜你喜欢

解题能力高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物理实验
浅谈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学中解题能力的培养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