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苏东坡书法笔意之美

2019-04-26曹锋

艺术评鉴 2019年4期
关键词:苏东坡书法

曹锋

摘要:苏轼者,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东坡除了诗词文赋冠绝古今之外,其书法造诣亦然受后世称道。苏东坡的书法不仅具有风格跌宕、潇洒飘逸、姿态闲雅的特征,其笔意亦是变化万千、独居风格。本文主要论述了苏东坡笔意之美。

关键词:苏东坡   书法   笔意

中图分类号: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4-0038-02

一、笔意内涵分析

在管窥苏东坡书法笔意之美前,我们首先需要明晰笔意的内涵,如此才能够引导我辈正确的审视苏老的书法作品。所谓笔意者,即行书之间的意识、意念、意味的总和,是超然于笔法、笔势、字形之外的精神产物。简言之,笔意是隶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的产物,是在笔墨之上的且具有更深刻内涵的东西。对于笔意阐释,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各有论定。宋代书法家陈思所言“笔者心也,墨者手也,书者意也”,是从笔墨与笔意关系出发的论证。清代宋曹所言“学书之法,在乎一心”则是阐明笔意的重要意义。现目前,我们从欣赏书法维度观去,又不难发现:笔意实则书法之灵魂,其犹如蒙拉丽莎神秘微笑中蕴含的无穷意蕴一般令人无限神往。欣赏书法就是要透过书法本身去探索其笔意,要极力剖开其形法而寻其内在的含义。倘若我们不能从遒劲的书法中看到作者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刚毅坚韧的内心,不能从姿态闲雅、飘逸潇洒的书法中窥探笔者与世无争、恬淡自适、心如止水的心境,那么我们就必然落入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窠臼。

二、苏东坡书法笔意之美的三个特征

(一)笔意之美在于“新”

正所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是各个时代、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发展的源动力。在书法艺术发展进程中,创新精神亦然是至关重要的。纵观苏东坡之书法,如果我们平心静气的审视则不难探寻到它的“创新之美”。苏东坡本人也曾说过“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这样的话语,此话也正是苏东坡在书法中力争创新的有力佐证。苏东坡的笔意之新,主要表现在技法的另辟蹊径。技法作为行书的重要元素之一,其是承载书法灵魂的形骸,自然也是笔意的外显方式。苏东坡行书技法之新是显而易见,其技法既学习继承前人的风格特点,但又秉持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气,从而形成了各种新的书写技法。譬如苏东坡所书《黄州寒食诗帖》,其技法兼乎迅疾、稳健之气,又具变化无方之形,不同段落疏密适宜、参差错落,其颇似《兰亭集序》之风,但又秉持着一份审慎笃定以至书法起伏跌宕之中又不失工整。总体上讲,苏东坡的书法受颜书(颜真卿的书法)最深。从他的《天际乌云贴》中所表现出的雄健豪迈志气,以及丰腴的笔画、厚重的结笔、充盈的章法等都可以隐约察觉到颜书的风采。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苏东坡法古却不谄媚,谦卑又持有风骨,他能够汲取各家之长而据我己用。正是因为苏东坡勇于在技法上创新,这才使其书法能够独树一帜而不落入俗套,从而也就形成一种独有的艺术美感。

(二)笔意之美在于“变”

如果说苏东坡在技法上推陈出新展示的是一种拓展精神,那么其在不同书法风格中自由转换,从而创造出变化无方、神秘莫测的书法作品则无疑是其直率洒脱禀赋的充分表达。我们谈及苏东坡书法笔意之美,是断然不能绕过其书法所拥有的无穷变化艺术美感这一特征的。苏东坡书法的变化不仅体现在他的不同作品之中,即便是同一书法作品之中,我们也很容易就能够察觉到他行书的变化。譬如在《李白诗仙帖》中,苏东坡在书写《上清宝鼎诗》时采用了一种娓娓道来、仙气逸逸的技法是诗文显得灵秀清妍、引人入胜。尤其是在写“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开篇两句时,其更是潇洒挥毫,营造其了一种超脱人寰的情致,使观者莫名产生出一种欲冯虚御风感受。然而随着诗句的徐徐呈现,其书法也渐入佳境,笔锋愈发的犀利、力道也越发的遒劲。在此书法作品中,我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心随书走、笔随意动的艺术美。

(三)笔意之美在于“真”

在古代文人眼中,文学艺术与“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在古人看来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承载“道”的工具,所谓“文以载道”即是此理。然而除了“道”之外,优秀的文学艺术则还需具有一个特点,那即是“情真意切”。所谓“情真意切”即是要求作者在创作艺术中能够做到真情流露、寄情于物。诚然,在书法创作中,以真情实意运笔挥毫则也显得十分重要。我们在欣赏苏东坡书法作品时,如果能够深入的审视其“表情达意”,则不难领略其中之“真情”。如在《中山松醪赋》书帖之中,我们通过观察苏东坡所书的闲雅飘逸、结体短肥之字则能够看出其怡然自得之情。而在碑刻《醉翁亭记》时,出于对前辈的崇敬,苏东坡在运笔时就显得尤为庄重谨慎,笔笔有力,无一笔松懈,无一字不缜密,这即凸显了苏东坡对欧阳修的敬重之情。当然,苏东坡在篆刻这一碑文的过程中,之所以能够如此沉着宽厚,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刻碑文时已距欧老仙逝20载,在此時其内心的悲恸早已经转化成了一种由衷追思了。但我们反观《人来得书帖》,同样是表达追思哀悼,但其情感表达则有着很大的差异。首先从字迹上讲,《人来得书帖》是行书样式,其字体疏密不一、大小不同、参差错落;从风格上看,《人来得书帖》更加具有变化性,这与苏东坡情感的表达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起笔阶段,我们可以看到其运笔还相对稳健,但愈往后则愈发能够窥的凝重之意,尤其是最后收尾的长长一笔,更是蕴含了苏东坡无比沉痛却不能表其一二的情感。我们欣赏此书法作品时不难发现,虽然苏东坡写出了“伏惟深照死生聚散之常理。悟忧哀之无益,释然自勉”这样泰然洒脱的语句,但从其字又能感受到他的无限哀思、真情实意。一言以蔽之,苏东坡书法作品用情达意之真,是其艺术美感的重要特征,这使其作品自然超脱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苏东坡笔意之美的两个维度

在上文我们主要从“新”“变”“真”三个特征分析了苏东坡书法笔意之美,下面我们就接着从“生命意味”“情感意味”两个维度来欣赏苏东坡书法的笔意之美。

书法的生命意味主要表现在“气”“神”“血”“肉”“骨”“筋”等方面,其中则又以“气”“神”为主要,在此我们主要从苏东坡书法的“气”“神”来欣赏其笔意之美。苏东坡书法之“气”可谓是生气勃勃,其书写时运气能够达到动态平衡、协调变化、一气呵成的效果,正是因为其书法有着这样的特点,所以才能够为我们展示出一种笔断意连、呼应贯通、骨肉相称的书法作品。书法的“神”是与“气”相通的生命意义。在书法作品中,通常就是气具而神显的。我们看苏东坡的书法作品,就是要欣赏它的神采,感受其旺盛的生命力。据观察可知,苏东坡书法是颇具神采的,其用墨有方使各种字体都能够生气盎然,其运笔有道使字浓不凝滞、淡不浮薄,从而显得神采奕奕。

书法的情感意味,有“中和”“阴柔”“阳刚”等意味,书法的生命意味即侧重于对“物与己的思考”以及“情感的体验与表现”。在苏东坡的书法作品之中,情感意味可谓是跃然纸上。在上文我们也谈及了苏东坡书法用情至真尤为感人,这就是其书法生命意味的直接表现。此外,其书法时常也包含了隽永深刻的哲思,此亦是其情感意味的一种表现。

四、结语

综上所述,所谓笔意,即是行书之间的意识、意念、意味的总和,是超然于笔法、笔势、字形之外的精神產物。在欣赏书法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其笔意之美是正确审视书法作品的不二法门。在上文我们主要从“新”“变”“真”三个特征及“生命意味”“情感意味”两个维度粗浅地探究了苏东坡笔意之美,也再一次被其书法的魅力所感染。

参考文献:

[1]苏轼.中国古代书法作品选粹:北宋拓苏轼书丰乐亭记[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周瑾,郑园.有无之间——由苏轼书法思想看中国精神哲学的境界修证[J].美术研究,2003,(01):81-87.

[3]李厚琼,邓国军.论黄庭坚对苏轼书法美学思想的批判性继承[J].前沿,2010,(02).

[4]于军民,王建平.入世精神与苏轼书法守成性特征的形成[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28(05):1-4.

[5]李志刚.苏轼书法功能与风格论[J].长沙大学学报,2007,(04).

[6]曹士东.苏轼书法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

[7]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

[8]秦金虎.纪念苏东坡诞辰980周年专题书法作品巡展在台北开幕[J].台声,2017,(14).

[9]饶学刚.旷世神品,价值连城——兼论苏东坡书法的最高成就在黄州[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猜你喜欢

苏东坡书法
妙语尝酒肉
苏东坡问路
苏东坡传
苏东坡问路
千年英雄苏东坡
苏东坡学无止境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
书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