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一轮城镇化过程中安置社区的公共阅读推广研究

2019-04-25洪雪晴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3期
关键词:图书室对象家庭

殷 明,洪雪晴(.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城镇化过程中安置社区的文化阅读需求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数据表明,1978年到2013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从1.7亿增加到7.3亿,城镇化率从17.9%上升到了53.7%,城市数量从139个增加到了658个,建制镇的数量从2,173个增加到了20,113个。[1]但是我国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大概36%,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同时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有很大的空间。安置社区处于城市拆迁过程中,是城镇化进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1]安置社区用户总体分为社区本地用户和外来用户,调研发现大部分社区用户都对公共阅读有着特定的文化需求。

1.1 安置社区本地用户的文化阅读需求

安置社区本地用户是被安置的当地用户,在获得当地政府的住房补助金和安置房前,家庭条件状况一般,就业压力较大,十分需要相关就业能力的培训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居民一旦进入到城市,地理上的城乡距离感消失,获取阅读资源的途径越来越多,阅读能力会随着城镇化进程而提高,由此形成强烈的弥补意识,会积极主动地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资源。

1.2 安置社区外来用户的文化阅读需求

安置社区主要由政府出资修建,是带有福利性质的住房,房价和房租相对较低,吸引了不少外来用户。这些用户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程度较低,信息膨胀的城市化环境在一定的程度上刺激了他们的阅读需求与阅读意愿。他们所在的组织主要是用工单位和社区,在社区开展家庭、社会、健康等相关主题的阅读活动成为了他们重要的知识补充途径。

但是,受地域和资源的限制,安置社区基本处于城市边缘地区,距离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资源较远,使用不便。社区内的文化阅读需求并没有通过社会公共文化资源等外部因素得到满足,因此,内部的公共阅读就显得尤其迫切和必要。

2 对典型安置社区公共阅读情况的调查分析

以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和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在新一轮城镇化中形成的安置社区为样本,对社区内的用户阅读状况和社区公共阅读主要形式进行调研,以期挖掘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就图书馆如何针对安置社区的居民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提出对策。

2.1 调查统计

本次调研主要方法为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采用结构化的自填式问卷,由安置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发放问卷并现场回收。为保证样本具有代表性,问卷的发放遵循随机的原则,由用户自行填写,不受外界因素干扰。

笔者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以花山区和江宁区的60个家庭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不同层次的访谈调查,统计了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将调查对象的基本公共阅读状况进行了指标细分(见表1,表 2)。

此外,根据家庭基数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20份,其中有效问卷308份。笔者用柱形图的形式呈现了安置家庭的阅读需求(见图1)。

表1 花山区和江宁区安置社区调查对象年龄分布

表2 花山区和江宁区安置社区调查对象基本公共阅读状况

图1 安置家庭的阅读需求

通过对不同家庭状况的阅读需求的细分,统计已婚与未婚安置家庭不同的阅读需求(见图2)。

图2 已婚安置家庭与未婚安置家庭阅读需求比较

通过访谈,笔者发现安置社区群体的自我认同感普遍较低。同时,不同省份、不同区域因为拆迁安置的资源有所不同,社区图书室的发展也大不相同,发展程度不平衡是典型的情况。如,江宁区的社区图书室随着安置社区的推进呈现出比较合理的范围覆盖,而花山区的社区图书室资源设置滞后,显得无序而缓慢。

2.2 公共阅读与安置社区的矛盾诉求分析

2015年1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指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任务是:“保障特殊群体基本文化权益,将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农民工、农村留守妇女儿童、生活困难群体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重点对象。”[2]

(1)年龄,职业家庭与阅读供给滞后。由表1可见,30岁以下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70%,居于安置群体的主导位置,30-40岁占5%,40-60岁占8.35%,60岁以上占16.7%。安置社区的人口以年轻人和老人为主体,特别是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多,年轻人对书籍的渴求以及老年人休闲的需要都会加深对公共阅读的需求,故而安置社区图书室的同比增长。由表2可见,无固定工作的安置家庭占调查对象的51.7%,在职在岗的安置家庭占36.7%;零散工和退休的分别占调查对象的10%和1.7%。

然而,当下的社区图书室强调的是居民参与和普适阅读,忽视了对具体用户群的细分。在实地走访和问卷统计中发现,安置家庭的阅读需求与实际社区图书室的供给相左(见图1),在阅读资源的实用性与相关性上差强人意,阅读供给与安置社区居民之间存在着资源需求不相符合、阅读差异化体验等的问题。此外,已婚与未婚家庭的阅读需求呈现出很大的差异(见图2),如果一味强调普适性的阅读推广,没有将阅读的供给以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不仅不会提升阅读的效益,还会降低对阅读的认同。

(2)社交障碍与学历劣势恶性循环。从表2的社交能力项可见,“一般”和“较差”分别占调查对象的50%和33.3%,部分安置家庭表示,生活压力大、内心烦躁、家庭琐事等原因导致社交能力较低,造成心理落差。这主要因为安置社区居民缺乏融入新环境的动力,产生社会学上俗称的社交障碍。总体来说,安置社区的居民社交能力不尽如意,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缺乏相对稳定且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意愿。

学历方面同样如此。由于资源限制、城乡差异等原因,安置社区青少年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较差”和“很差”占调查对象的31.7%和30%。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阅读心理和行为上的障碍。部分安置家庭表示对自己孩子的学历给予了很高的期望,愿意付出全部资源为子女追求文化知识。

(3)经济健康状况与阅读文化不平衡。从健康状况来看,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安置家庭占调查对象的63.3%,说明大部分的安置家庭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独立性较高,是有相关能力接受公共阅读并进行一定阅读活动的。但从经济状况看,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占调查对象的68.3%,大部分安置社区的家庭都表示自己因为经济原因,不会花费太多资金去购买书籍,除非自己特别有兴趣或是子女上学需要或者是老人的强烈要求。

重视物质财富轻视精神文化已经成为大部分安置家庭的常态。在物质需求的基础下,大部分安置社区居民对阅读存有怀疑的态度,对阅读消费更是缺乏信任度,不认同培养阅读素养的裨益。

(4)阅读兴趣与社区图书室现状脱节。从阅读兴趣来看,“一般”和“较差”占调查对象的58.3%和33.3%,说明大部分安置群体对阅读还是具有一定的兴趣,需要借助一定的手段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安置家庭由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甚至一部分中年群体压根不知道社区图书室的存在,公共阅读主要集中在青少年和一部分老年人群体中。

自2007年国家“农家书屋”工程开展以来,安置社区与地方公共图书馆联动,采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社区提供场地、人员进行管理运作的联合建设模式。[3]但目前,社区图书室重外在建设,忽视了内部的管理和维护。图书室基本硬件设施齐全,可以为社区居民提供正常的阅读服务,但是由于缺少维护管理,书籍单一、长期没有更新、摆放混乱且破损,降低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兴趣。安置社区图书室的问题,使得公共阅读在安置社区除了开展基本活动外,很难推广其他衍生活动。有的安置社区图书室由于读者太少,甚至处于关闭状态。

3 发展新一轮安置社区公共阅读的对策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根据国务院立法工作计划起草了《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旨在用法律保障全民阅读服务,代表着全民阅读已经由民间自愿行为,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4]

3.1 制定相应统筹机制,促进平衡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对安置社区公共阅读情况的了解,搜集相关数据并制定出一系列专门政策帮助扶持,[5]适当加大资金的投入和相关专业性人员的培训,既能提高服务也能缓解安置社区的再就业问题。推动安置社区与普通社区、市、区级图书馆之间的联动机制,增加社会公共图书馆对安置社区图书室的支持力度。[6]书籍更新慢是居民最不满意地方,因此需要加强安置社区之间图书室资源的联动,打破书籍闲置与缺乏的局面。

3.2 加强阅读宣传,转变阅读推广形式

阅读宣传是公共阅读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安置社区读者的需要。“对症下药”让居民能够更加主动地使用图书室,增强每一位安置社区家庭的“主人翁”意识。从阅读活动推广来看,读书会、亲子阅读、健康养生等都是受到安置家庭好评的推广活动,能转变传统阅读枯燥乏味的氛围,实现公共阅读与社会机构双赢局面。

3.3 加强资源建设,优化阅读需求

安置社区阅读需求排名第一的是时政新闻,其次是人物传记、儿童经典读物、健康养生、工作技能等大类的图书。应当加强对安置社区阅读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对需求性极强的图书进行采购和补充,适应阅读需求发展趋势。已婚的安置家庭更加关注健康养生、子女教育、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图书,而未婚安置家庭更关注工作技能、学习技巧等方面的图书,表明不同安置家庭的阅读需求不同。移动阅读客户端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公共阅读的资源缺口,访谈显示,有75%的安置家庭有过数字阅读的经历,90%的安置家庭表示很愿意接受数字阅读。因此,需要在搭建移动阅读客户端平台的同时兼顾社区需求。

3.4 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安置社区个性化阅读

服务模式的创新往往伴随着服务方式的变化,[7]为安置社区提供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是公共阅读的发展方向。[8]整合调查问卷中安置家庭对公共阅读提出的个性化需求要素,设计出安置社区个性化公共阅读服务框架(见图3)。

图3 安置社区公共阅读服务框架

该框架分为服务前瞻的准备工作和服务过程中的优化创新。前瞻准备工作主要是对馆员服务能力培训及各安置家庭阅读状况进行细分优化,为后期服务过程的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服务创新从阅读过程中的阅读种类供应、阅读活动组织、阅读参与引导和阅读学习提升四方面具体阐述服务构架,由于安置家庭的年龄构成跨度大、工作与教育背景各异,社交能力和阅读兴趣也大相径庭,在服务创新设计的活动安排和资源分配中着重体现了差异性。服务框架能有效缓解安置社区公共阅读的矛盾诉求,将公共阅读这一精神食粮嵌入到安置社区的各层次读者中。

猜你喜欢

图书室对象家庭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判断电压表测量对象有妙招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题多解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提高基层单位图书室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家庭“煮”夫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恋练有词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