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晏子使楚》一课为例谈教学支架的搭建

2019-04-23李锦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9年4期

李锦波

[摘 要]《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经典课文,也是一篇历史故事。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巧设阅读支架,借助关键词语,借助角色表演,借助阅读思考展开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晏子的了解,还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了应有的发展。

[关键词]阅读教学;支架;关键词语;角色表演;阅读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0-0063-01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晏子语言的精妙,在学习过程中积累语言;难点是理清晏子语言中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的语言智慧和善辩的口才。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如何以文本语言的品味训练为依托,让学生真正对晏子的人物形象获得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呢?搭建阅读支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支架一:借助关键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教师可以在学生预习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些关键词语,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概括课文内容。

春秋末期, 和 都是大国。

挫败 侮辱

进城时

接见时

宴请时

在这个阅读支架的指引下,学生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有了明确的目标。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结果。

春秋时期,齐国 和 楚国 都是大国。

捍尊严 显威风

挫败 侮辱

进城时 钻狗洞

接见时 没有人

宴请时 做盗賊

有了这些关键词做基础,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概括的故事内容清楚,人物形象鲜明。

支架二:借助角色表演,学习文中人物语言

《晏子使楚》一文涉及的人物较多,为了使学生对文本中的人物特点有更好的把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阅读表演支架。

时间:春秋末期某一天。地点:城门、王宫。人物:晏子、楚王、接待人员、随从。

[幕起:晏子到达,随从叫门。

接待人员 (匆匆地禀报)

楚王 (冷冷地回答)

接待人员 (神气活现地对城下喊)

晏子 (胸有成竹地说)

(接待人员传话给楚王)

楚王 (无可奈何地说):

接待人员 (垂头丧气地说)

晏子一行大摇大摆地进城 幕落]

由于这是一篇历史故事,许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有很大的差别,不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难以进行惟妙惟肖的表演,比如“叫门”,怎样叫门才能显示出一个大国使者应有的气度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模仿影视剧里使者的神态、样子、语气,进行体验与感悟。另外,由于说话对象不同,作为一个使者,面对不同人物时使用的语气也自然不同。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想象:晏子在叫门的时候对看城门的人会用怎样的语气?在禀报楚王的时候又会用怎样的神情与语气?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不同人物在说话的时候,他们的表情有什么不一样?你从这些表情中读懂了什么?(晏子是如何机智地挫败楚王的阴谋的)学生在揣摩好各个人物的基础上,再进行分角色表演,就会更加形象了。

有了这个学习支架,学生在进行语言转述及表演的时候就有了凭借。在入木三分的表演中,历史仿佛再现,一个聪明机智的晏子,一个不卑不亢的晏子,一个能言善辩的晏子形象就浮现在学生眼前,无形中深化了学生对文本中人物形象的认识。

支架三:借助阅读思考,突破学生理解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就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大胆地提问。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抓住关键词句提问[→]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三个环节来落实教学。

师:晏子用自己的语言技巧捍卫了祖国的尊严,那么,他的语言究竟巧妙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来看这几个句子,大家仔细品读,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2.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也只好跟着笑了笑。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

师:作为楚王,文中三次显示他“只好”。请大家想一想,楚王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作为一个使者,晏子所表现出来的能言善辩、不失礼节、足智多谋,不卑不亢的品质特点,从心底对晏子产生敬佩之情。

总之,在阅读支架的搭建下,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的时候就有了凭借,语言表达能力就会获得一定的提升。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