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体育课”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路径探讨

2019-04-20焦献策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体育老师课程内容体育课

焦献策



“强化体育课”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路径探讨

焦献策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一些学校因为体育教学观念的认知偏差、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不当,而导致体育教学模式不太清晰,使得很多学生对体育课没有兴趣,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更无从谈起。鉴于此,本文详细解析了现阶段我国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优化路径。

强化体育课;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路径

我国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下滑趋势虽然在近几年已经得到了遏制,但是,青少年的肥胖率也出现了增加态势,近视率占比非常高,同时,学生的爆发力、耐力、力量等素质水平也在下降。这同他们不进行体育锻炼有着直接关系。很多学校注重智力教育,学生课业负担非常繁重,几乎没有锻炼和休息的时间,这使得我国亿万青少年的健康面临了巨大问题。学校体育课的发展直接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

一、现阶段体育课教学模式解析

1.体育教学观念相对禁锢

总体上来看,我国目前体育课被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个模块。虽然很多学校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些院校沿袭了过去的教学理念,低年级学生教授基本课,高年级学生教授选项课,在已有的教材上适当地增加一些内容来给学生选择。而理论课基本只以计划的形式表现在教学大纲里,实际操作中没有这一环节。这种情况下,学生只知道体育课是活动筋骨的,顶多会增加一项技能,而不会形成一种循序渐进增强体质的认知,更不会形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2.教学方法比较传统

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老师施教,很多老师还是沿袭了非常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一位学者在湖北黄冈一所中学随机抽查了345名学生,调查他们对体育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满意,结果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除去44%对体育老师教学方法满意的学生以外,有56%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一般和不满意。从图中不难发现,21%的学生认为体育老师的教学方法很一般,言外之意就是对这种方法习以为常,不太感兴趣。

图1 学生对体育老师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调查

与此同时,该学者在湖北另外一所中学对385名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看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学生学习体育课态度调查

由图2可以看出,参与调查的学生中有15.6%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是一般,9.1%的学生对体育课不太认真,还有5%的学生对待体育课很不认真。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这些学生不太爱上体育课的原因,结果表明,43.2%的学生觉得体育课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非常简单,无法对其产生兴趣。学生对体育课的态度由学生的兴趣而决定,而学生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老师教授体育课的方法。学生没有终身体育的思想认识,而老师组织的体育教学模式不太适合学生校外休闲和个体活动,同时也不能满足学生成年以后的运动方式。在此情况下,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态度也就无法端正起来。

3.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强化体育课”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在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另一方面在于教材编写中应加入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的技能知识和活动项目。这与新课标的要求高度一致。“强化体育课”背景下,体育课程的具体内容没有硬性的规定,教育部门只对其做出一些建议,让老师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教学计划和内容,这种让体育老师自行决定教学内容的模式让一些老师感到迷茫。为此,笔者对某中学体育老师就教学内容的安排依据做了调查,如图3所示。

图3 中学体育老师课程内容安排依据占比

如图3所示,有41.3%的老师是根据中考项目内容来决定体育课程内容,由此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在老师教学思想中的根深蒂固,所以接近一半的老师安排教学内容时会结合考试项目进行安排,23.4%的老师会根据学生体育爱好来安排课程内容,这种安排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有20.10%的老师会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合理安排课程内容,这种安排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使学生锻炼起来更加安全,能起到一定的健身效果;也有20.1%的老师课程内容是自己进行改编的,他们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合理地安排,只要能达到健身效果,让学生对其感兴趣,且比较实用的项目安排,都是可行的。根据这项数据可以看出,结合学生体育爱好和身心发展特点的课程内容安排相对来说比较合理,老师自行改编的体育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而与此同时,至少41.3%的体育老师在安排体育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是缺乏创新的。

二、体育教学模式优化路径

1.树立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理念

“强化体育课”思想除了强调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同时也体现了应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能力。学校应该为学生的长远利益考虑,以终身体育为目标来帮助学生打好体育基础。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已有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来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感悟和学习到拼搏精神和合作意识。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体育教育不只是进行“体”的教育,同时也是“人”的教育,以此让学生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产生愉快轻松的体验,培养他们自尊自信、健康积极的性格品质。

2.转变教学主体,创新体育教学方法

老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如果一味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来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淡化了老师在体育课中的作用,可能会使得学生太过自由,在没有计划和组织的条件下,体育课很可能会演变成学生的自由活动课,这就失去了体育课存在的意义。另一方面,如果同以往一样,过分强调老师在体育课中的组织和教育功能,一定会让学生的思维和活动受到制约,他们无法按照自己的兴趣来学习和锻炼,长此以往必然会失去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所以,不妨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教”与“学”之间的关系。体育课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在老师科学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师生站在平等的位置来对待这门课程,在沟通和交流的条件下共同安排体育课的内容和形式。这种互相探讨和学习的方式能够渗入老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能够引入学生的兴趣特长,使得体育课程能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民主、互助的氛围中,学生更容易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中,为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3.因地制宜地设计体育教学内容

“强化体育课”背景下,体育老师更应该拓宽思路,参考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地域特色来选择学生爱好的运动项目,让他们的体育锻炼更加科学。同时,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学科知识能够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实现统一,把体育知识同学生已有的知识进一步整合,以此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例如可以在体育课中适当加入危情生存教育相关内容。很多学生不仅身体素质逐年下降,心理调节和社会交际能力也急需加强。危情生存教育作为体育教育内容的一部分,具有随机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在设置和模拟情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学习危情处理技能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沟通协调也能够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将他们坚韧不拔和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进一步激发出来。相较于体育其他教学内容,危情生存教育不仅锻炼了学生的体质,更培养了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综合以上论述内容,现阶段一些学校在体育教学观念上还比较局限,体育课虽然在大方向上做了一些改革,但是理论课没有付诸实践,部分老师也缺乏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教学方法还是沿袭了过去的老师教、学生学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老师的主体地位过于明显的情况下,学生的思想和特长无法达到发挥,很容易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教学内容上,几乎一半的老师会根据中考或者高考的项目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忽略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能力,这种应试形式的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不符合新时代我国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学校和体育老师都应该对此充分认识,扭转固化的体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为导向,认真制定集老师“教”和学生“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在学习中深入老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能够引入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促进体育课的进一步交流和学习。教学内容上,体育老师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综合考虑体育内容的社会性和发展性,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目标进行拓展。以此全面推进体育课的良性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1]李迪,卢伯春.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当代体育科技,2017(2):106-107.

[2]肖园.创新教育理念下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的改革策略[J].中国培训,2017(10):148-148.

[3]张彩霞,刘立国.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思考[J].中国培训,2017(10):213-213.

[4]方波.高职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提升对策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

[5]李正春.假期学校体育学生内部“教”与“学”模式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12).

2018—06—20

焦献策(1984—),女,河南平顶山人,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G642.0

A

1673-4564(2019)01-0053-03

猜你喜欢

体育老师课程内容体育课
我们的体育老师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体育课
体育老师生病了
四百秒的体育课
姜还是老的辣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学前教育专业体育课程内容的构建
依标明辨 巧用萃取——谈如何将文本内容萃取成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