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教学有效实施的要素探析

2019-04-19宗海琦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9年2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核心素养

摘 要:文章简要分析了合作学习的三大特点:交往性、互助性、分享性,以及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互相依赖,阐明了互相依赖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还重点介绍了作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对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分组、组内分工和考评的具体操作方法。

关键词:合作学习;核心素养;互相依赖;合理分组;细化分工;运用考评

作者简介:宗海琦,江苏省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教师。(江苏 南京 210000)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6-0063-02

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和学习方式,具有交往性、互助性、分享性等特征。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师生交往、生生交往,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互相启发、互相协作、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并深入探讨、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使小组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小组成员得以共享学习成果和经验,这有利于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小组之间展开竞争,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有利于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对诚信、友善、宽容待人、换位思考等人际交往法则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处理与他人、集体的关系。

交往、互助、分享的前提是互相依赖,开展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之一是社会互赖理论,该理论认为,积极互赖(合作)产生促进性互动,群体成员会彼此鼓励,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当所有人聚在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工作时,靠的就是团结的力量。合作为个人提供了动力,使人们能够互勉、互助、互爱,最终实现交往、互助、分享。基于这一理论,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条件就是成员之间互相依赖。那么,如何使小组组员之间互相依赖,创造合作学习的基本条件呢?近年来,笔者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中,一个教学班的学生被划分为6~8个学习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讨论、开展活动、完成小组作业等学习任务。笔者在分组、组员角色分配、考评等方面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双向选择,合理分组

“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是合作教学中划分小组的基本原则,也是组员互相依赖的前提。此外,教师应设法保证同一组内的学生在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多样性,从而为学生在组内提供了展现其能力及特长的舞台,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势,树立自信,并学会发现他人的长处,欣赏他人,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环境。那么,如何进行合理分组呢?笔者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自己来分组。“招聘法”就是比较有效的一种分组方法,以下是具体操作步骤:

1.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组长的基本素质要求,明确组长的权利和义务,并宣布在期末考评时对组长的奖励措施,鼓励学生自荐担任组长。

2. 按照每个班的具体情况,划分出每组的人数和性别比例,组长抽签决定自己所在的小组。

3. 在规定时间内,组长和组员进行双向选择。组长必须按照人数、性别比例要求找齐组员,组员也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小组。若完成不了任务,相应的小组和学生个人都将受到一定的处罚。

这种分组方法怎样才能实现“组内异质”呢?关键在于教师要在分组前做好充分的教育、引导,让学生意识到“组内异质”对小组、对个人成长的好处,从而自觉按照这一原则组建小组。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讨论:①你最喜欢和什么样的同学组成小组?(好朋友、纪律好、成绩好、思维活跃等)②他们可能会有哪些影响小组成长的问题?③你不太乐意和什么样的同学组成小组?(沉默寡言、有纪律问题、学科成绩不理想等)④找找他们身上有利于小组成长的优点和长处,并思考:一个优秀的小组需要哪些人才?由精英组成的队伍是否一定会成为最优秀的队伍?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使学生逐步意识到:没有好组员与坏组员,只有能力和特点不同的组员。作为一个团队,其成功需要组员互相包容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发掘每个人的优势;一个最具多样性的、异质的小组往往是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的团队。明白了这些道理,学生就会自觉按照“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双向选择,组成较为合理的小组。

二、责任明确,分工细化

调查发现: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①某些组员不参与群体活动,逃避任务,他们是组内的“南郭先生”,常会招致其他组员批评;②某些组员由于个人能力较强或争强好胜,容易发号施令或剥夺其他组员完成任务的机会,他们往往会觉得吃力不讨好,让别人占了便宜。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状况,组员间的矛盾就会越来越深,合作也就无从谈起。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组员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而合作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组内分工,只有组内任务具体化,并不断提升组员的责任心,才能实现思想共享,使小组任务得以高效完成。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组内需要的重要角色及职责,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挑选相应的角色,主动承担对应的责任。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角色应由不同的人来扮演,同时要求每一位组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职责,每一项职责都必须有人承担,这样小组就可以充分利用角色资源完成小组任务。经过教学实践,学生认为一个小组大体需要以下角色:

组长:建组、安排小组座位,组织小组课堂讨论,督促组员认真履行职责,检查小组作业,处理组内矛盾等,是小组的核心人物。

形象代言人:总结小组观点并代表小组进行阐述、汇报。

书记员:记录小组作业内容及要求,在课堂讨论时快速记录各组员的观点,为课堂总结汇报做好原始的文字记录工作。

技术员:动手制作组标、图表、PPT等。

纪律监督员:提醒小组内出现纪律问题的组员,帮助其及时改正。

资料员:搜集完成小组作业所需的资料。

记分员:按照课堂考评规则,认真记录每节课小组的得分,课后如实反馈给老师。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某位组员承担了某种角色,他就获得了相应的“授权”;小组中的各种角色尤其是组长虽然是其中的重要或核心人物,但在活动中依然不能随意替代其他角色。

三、利用考评,加强互赖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评时,一定要把学生的个人成绩与小组成绩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意识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合作精神。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采用了如下考评方法:①课堂考评:依据师生共同制订的评分细则,在课堂纪律、发言质量、发言参与、活动完成、小组作业等方面对每组每节课的情况进行打分。②期末考评:期末根据各组课堂考评的积分排出小组名次,每个名次对应一个小组分数,如第一名98分,第二名95分,依次类推。每个小组中组员平时成绩的均分不得大于小组的得分,并要求组员的平时成绩要拉开差距。这样的考评方法,既让组员之间相互依賴,利益共享,又奖勤罚懒,激励了优秀组员,鞭策了后进组员,得到了学生的认可。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依赖感的有无和强弱是决定合作能否进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每一位教师都应开动脑筋,努力营造组员互相依赖的氛围,让学生能够愉快合作,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 朱泽玲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分析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