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外交

2019-04-14李元生

法制与社会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外交风险一带一路

摘 要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一倡议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得到了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五年多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成效。“一带一路”的提出是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将开创我国外交工作新局面。当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对外交工作也提出一些风险和挑战。要抢抓机遇,积极利用“一带一路”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外交新局面,更好地服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转型 风险 中国外交

作者简介:李元生,河北师范大学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2.054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首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标志着迈入新时代的中国向沿线国家乃至世界正式发起了共建陆海“新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简称“一带一路”。

一、“一路一带”倡议的基本内涵及产生背景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借用古丝绸之路概念,提出的一个跨国经济发展区域。东起充满活力的亚太经济圈,中联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西通欧洲发达经济体,是“世界上最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大走廊”。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先导,对沿线区域的贸易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倡导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最终实现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共同发展。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延伸,是贯穿于太平洋、印度洋及其沿岸国家和地区的海上经济合作通道。“一帶一路”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建设内容,它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倡议和构想,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和合作平台,借用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符号,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历史上,“一带一路”所经地区就是东西方贸易文化交流互鉴的大通道,在我国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存在部分产能过剩、资源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拓展外部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国际格局正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投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单边主义、民族主义盛行。“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打造了我国与各国合作新平台,将开启我国对外交往新时代。

二、“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中国外交转型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沿线60多个国家,覆盖人口约44亿,占全球人口的2/3,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1/3,不论从范围还是体量上,它都将影响地缘政治结构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带一路”是中国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体现大国外交,将推动我国外交转型。

(一)实现了主要由政治外交到经济外交的转变

“一带一路”构想提出之前,中国的外交主要围绕政治领域展开,通过政府间的政治协商或高层领导达成共识,从而增进互信,再开展其他方面的合作。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整体实力成为在国际舞台上博弈的最大优势。“一带一路”倡议首先是一个经济概念,旨在打造“以点带线连片”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是中国与沿线国家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这意味着中国将开展外交的切入点转入经济方面,经济外交将成为我国未来外交的基本模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投入400亿美元设立了丝路基金,发起成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都是我国为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搭建的平台和进行的尝试。

(二)实现了从接受规则向制定规则的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是按照既有的国际规则参与分工和竞争,不论是在世贸组织,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中国都是在别人提供的平台上参与“游戏”。“一带一路”的提出表明我国开始自己进行议程设置,自己制定规则,自己搭建平台。主动提出愿与沿线各国开展经济合作、实现战略对接的主张,让沿线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便车,为解决国际政治经济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实现了由分享别人的平台到提供自己的公共产品的转变,提出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聚焦各国最核心、最关心的发展问题,使沿线国家乃至国际社会从中受益。

(三)实现了我国外交重心的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发展大国关系,并将其摆在关键位置。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经济实力的增强,美国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与日本、菲律宾等盟国在中国东部沿海构筑“包围圈”。“一带一路”构想巧妙避开了与美国直接的战略碰撞,另辟蹊径“向西发展”,周边外交在国家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高。2013年10月在北京召开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随后提出了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周边国家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而使我国同周边国家的互动更加密切,经贸联系更加紧密,迎来了周边外交的新机遇。

(四)实现了我国国际形象的转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技术、产业承接转移等方面都需要获得外部支持与投入。中国作为崛起的新兴大国,在上述方面恰恰具有比较优势。“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积极推进与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既是基于中国自身的发展,也是基于地区和世界发展的需求,这获得了国际社会广泛的理解与支持,取得了道义制高点,极大地消除“中国威胁论”、“中国扩张论”等负面论调的影响,“中国机遇论”正在全球范围内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

三、“一带一路”倡议对外交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地缘政治和安全风险

美国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从战略上包围中国;俄罗斯视中亚为传统势力范围,对外界的干预和插手保持着高度警惕,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试图整合后苏联空间,重新确立其主导地位;印度作为地区大国一直希望主导南亚事务,对中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巴关系的全面发展时刻防范。如何搞好同上述大国的外交关系,将成为未来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同时,“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叙利亚问题、伊朗核问题、乌克兰危机、“三股势力”活跃,大国争夺激烈,通过和平外交手段处理好这些风险,维护好我国不断拓展的海外利益是个艰巨的任务。

(二)开展经济外交水平有待提高

“一带一路”要打造互利共赢、共同繁荣的经济大走廊,需要大力开展经济外交,有效激发沿线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目前,不论从方式方法、成本回报还是国际效益等方面看,我国经济外交依然处于粗放型阶段,经济外交成果与经济发展实力不相称,经济外交开展争取到的利益还没有最大化,甚至中国现在是国际贸易争端最大的当事国、最大的反倾销对象国、还是比例最大的败诉国。西方发达经济体对我国仍存在各种歧视,对中国产品构建贸易壁垒,美国更是直接与中国大打贸易战,试图从经济上遏制中国的发展。同时,我国开展经济外交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部门系统条块分割,如外交部门与经济系统无法实现积极有效的合作与沟通,各自为战,无法有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加上缺乏长远的经济外交战略规划和国际经贸谈判等实用型人才,当前的经济外交难以满足“一带一路”倡议下日益增多的经贸往来和合作。

(三)文化差异对开展外交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带一路”沿线聚合着中华文明、俄罗斯东正教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等不同文明,各国历史、宗教、文化差异较大,不同形态的文化存在着相互排斥或冲突。“一带一路”的顺利推进需要区域内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为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另外,“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仅仅开展公共外交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民间外交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一直以来,我国开展民间外交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行动上的不足,积极性、主动性不强,缺乏对民间外交有效的引导和推动。

四、“一带一路”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

“一带一路”是一项宏大的事业,其顺利推进离不开中国与沿线国家新型外交关系的重构。要大力开展丝路外交,让中国在与沿线国家的互动中实现共同发展。

一是切实加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经济、人文历史、民族宗教、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外交,做到“一国一策”。要加强战略沟通,找到中国与沿线国家发展的契合点,相向而行,努力把中国的发展与沿线国家的发展对接起来,把中国梦与沿线国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接起来,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二是高质量开展经济外交。经济外交是促进我国和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式,如果把“一带一路”看作是我国外交大战略的话,中国外交已进入了“以外交促经济”的时代。“一带一路”也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我们要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等各种平台和交流机制,构建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高度互信、经济深度融合、文明交流互鉴的互利共赢、可持续发展的外交格局。要加强有关涉外部门的协调联系,建立高效、规范的联络机制、责任机制。要充分调动企业、商会、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开展经济外交的积极性,培养一批做好经济外交的国际型人才,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外交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三是讲好丝路故事,树立和平负责任大国形象。要針对域外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猜忌、疑虑进行有针对性的化解和辩驳,中国要与丝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深入挖掘丝路文化,提炼丝路精神,讲好丝路故事,特别是讲好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制度根源和文化基因,以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中国践行“亲、诚、惠、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的外交实践,树立中国和平崛起和做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

[1]李自国.“一带一路”:新时代、新挑战、新任务.中国经济报告.2017-05-31(5).

[2]陈玉荣、蒋宇晨.“一带一路”:中国外交理念的传递.当代世界.人民网.2015-04-09.

[3]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出版.2017.

[4]鲍盛刚.“一带一路”与中国大外交.求是网.2014-12-27.

[5]共建“一带一路”战略 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求是.2015-02-28.

猜你喜欢

中国外交风险一带一路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国外交的战略构想
全面从严治党为中国国家形象“加分”
中国经济转型的结构性特征、风险与效率提升路径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企业纳税筹划风险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