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2019-04-11龙鲜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9年6期
关键词:腰间盘腰部腰椎间盘

龙鲜梅 方 琴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外一科,江西 南昌 330008)

腰椎间盘突出症(protrusion of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中医多利用针刺进行治疗,但大量的临床数据提示,单用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能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选取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针刺结合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年 5月—2018年 5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40例,平均分为针刺组和针刺结合推拿组,各 70名。针刺组男 35名,女35名;年龄 29~67岁,平均年龄 49.35岁。针灸结合推拿组男34名,女 36名;年龄 29~66岁,平均年龄49.41岁。本研究方案通过了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判定标准;(2)经腰椎X线平片、CT检查、磁共振(MRI)检查、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等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者;(3)符合针刺治疗适应征者;(4)符合推拿治疗适应征者;(5)未接受手术治疗者;(6)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3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纳入标准者;(2) 有手术治疗指征者;(3)合并患有严重器质性病变疾病者;(4)有精神类疾病家族史及个人史者。

1.4 治疗方法 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取夹脊、环跳、肾俞、气海俞、大肠俞以及关元俞为针刺主穴,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协助患者取仰卧位,直刺进针深度约为 1寸,之后行提插、捻转操作,得气后,留针 30 min/穴。同时,采用左右拇指按压穴位 4周,以散浮气血。另外,选取艾卷盘施灸,得气后,留针15 min/穴,治疗频率为 3次/周。连续治疗 3周为 1个疗程。

针刺结合推拿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推拿手法进行治疗。采用针刺治疗方法同针刺组。推拿手法如下:(1)协助患者取俯卧位,采用右手手掌逐步对患者双侧腰部肌肉、大腿后侧、臀部、小腿外侧以及足部进行按摩、揉捏;以患侧大肠、关元俞、气海俞、承川、太溪为点按主穴,进行轻推按揉,推拿力度以患者能承受为主,以松弛骶棘肌。(2) 采用压腰扳腿的推拿手法,推拿医师对患者腰部进行有节奏的按压,并使双下肢后伸,以增加腰部外压,促使腰间盘突出物回纳。(3)利用牵引法、摇法以及推拿法进行治疗。首先,推拿医师双手置于患者膝部位置,使患者保持曲膝曲髋姿势,对患者腰部逐步进行摆动,幅度遵循由弱到强的规律,以松动腰部深层组织和腰椎节,之后利用牵引床对患者腰部进行牵引治疗,25 min/次。(4) 采用拨腿抬高法进行治疗,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推拿医师将无名指和食指并紧,对患者坐骨结节至跟腱处,进行 3~5次弹拨;之后,左手紧握患者足踝部,右手对患者膝部进行按压,进行屈髋-伸直动作 4次。力度以患者能承受的范围内为好。

1.5 观察指标 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的差异性。采用 VAS疼痛评分进行评价,评分标准为 0~10分。0分:无痛;3分以下:疼痛较轻微;在患者能忍受的范围以内;4~6分:患者剧烈疼痛,睡眠受到影响,但姑且能够忍受;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1.6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 2组患者不同治疗后临床效果的差异性。无效:患者症状和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有效:患者腰椎痛、放射痛等症状和体征有所减轻,直腿抬高试验指标改善 60%~79%,腰部活动情况良好;显效:患者腰椎痛、放射痛等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指标改善 80%以上,腰部活动情况优。

1.7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本次研究的统计数据进行处理,疼痛评分以(±s)表示,采用 t检验;治疗效果相关计数资料以相对数(%)表示,并对统计值进行卡方检验。若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VAS疼痛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结合推拿组患者 VAS疼痛评分为(1.19±0.23) 分,明显低于针灸组 (P<0.05)。见表1。

表1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的比较(±s,分)

表1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针灸组 70针灸结合推拿组 70 t值P值治疗前 治疗后7.56±1.41 5.61±0.67 7.58±1.39 1.19±0.23*0.084 5 52.206 3 0.932 8 0.000 0

2.2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针刺结合推拿组显效47例,有效20例,治疗有效率为95.71%,明显高于针刺组 (P<0.05)。见表2。

表2 2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腰间盘突出症是多因素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较为常见,患者常伴随腰椎痛、放射痛等症状和体征[1-3]。若不及时治疗,将延误患者病情,导致膀胱、直肠症状、不完全性双下肢瘫痪等并发症[4-5],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减轻患者的疼痛,消除神经根炎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医学认为,腰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学“偏痹”“腰痹”“腰腿痛”等范畴[6-8],与瘀血、情志失调、寒湿、腰肌劳损等因素相关[6-8]。近年来,中医针灸和推拿在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方面得到了一些成效。首先,中医针刺方面,采用针刺作用于腰间盘四周与神经节段支配区密切相关的穴位,可以扶正祛邪、活血化瘀、祛风解表、通络止痛,符合现代针刺学的生理基础;采用艾灸作用于夹脊穴、肾俞穴、大肠俞穴以及关元俞穴等穴,可化瘀益气、疏通经脉,改善血液循环,使气血恢复通畅。其次,推拿以机械性刺激为主,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淤血积存以及神经根过度受压,消除致病因素,恢复局部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促进腰椎功能恢复。针灸与推拿联用,具有协同作用,从而疏通经脉、益气活血、调节体质调和阴阳,避免了单一治疗方式的弊端。本研究显示采用针刺结合推拿治疗的患者,疼痛情况有效减轻,治疗有效率为95.71%,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腰间盘腰部腰椎间盘
手术与保守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对比分析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腰间盘突出怎么治疗?
腰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78例疗效观察
老年人锻炼腰部仰卧屈膝挺髋
腰部的自我保健按摩
中药附子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火龙灸联合针刺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