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花垣县民乐小学舞蹈课的缺失与对策

2019-04-10胡苏蓉

艺苑 2019年1期
关键词:缺失对策

胡苏蓉

【摘要】 基础教育的舞蹈课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的中小学,舞蹈课的开设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由中国舞协、湖南省舞协、花垣县文联、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联合举办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的舞蹈支教活动。本文以湘西花垣县民乐小学的舞蹈支教活动的实地调查为依据,基于当地经济发展的滞后性、舞蹈教师师资的匮乏、舞蹈教育观念的局限性,从舞蹈教育师资和设备的完善、舞蹈课程的增设、课间操内容的改革、舞蹈教育观念的引导四个方面出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此为偏远山区中小学舞蹈课程的开设提供一份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花垣县民乐小学;舞蹈课;缺失;对策;非遗舞蹈进校园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一、花垣县民乐小学舞蹈课的现状

素质教育阶段,舞蹈课尚未被普遍纳入教育课程之中。因此,为了准确了解素质教育过程中舞蹈课程在偏远地区学校的开设情况,笔者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湖南花垣县民乐小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采访该校师生和家长以及支教活动的方式进行深入探讨,了解以民乐小学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偏远地区小学舞蹈教育的发展状况,为分析原因和提出相应对策寻求依据。

(一)花垣县民乐小学学校概况

花垣县民乐小学,地处湘西花垣县西南湘黔两省边区,“一脚踏两省”。该校始建于1905年,其前身是永绥厅第20正繁小学,于20世纪80年代建立民乐镇中心小学,校址迁至民乐镇北门。学校占地面积20114平方米,现有任课教师70人,在校学生1205人,25个教学班。本校实施“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特色强校”三大主题,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和谐发展。此外,为进一步完善教育机制,花垣县民乐小学于2017年9月申报的“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少数民族舞蹈课堂”项目,经中国舞协审核准予资助立项,2017年10月有效实施。

(二)花垣县民乐小学舞蹈课调查报告

在项目实施前,笔者就学校舞蹈课的开展情况展开调查,同时深入采访学校的各年级老师及学生。

根据对花垣县民乐小学2017-2018学年全校每周的课程统计,从表1中可知,该校诸如音乐、体育、美术等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较为多样,但是舞蹈课程的开设仍旧处于零阶段,且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开设随着年级的增长逐渐减少,语数外课程取而代之。深入采访中发现,一方面,該校老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的重心主要放在语数外这类主课上,抓住主课的核心才能提高学校竞争力,对于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开展没有足够的重视;一方面,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却很高,尤其是在一至四年级的学生中,有近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在校外有参加舞蹈学习班。就舞蹈课而言,学校课程尽管种类丰富,舞蹈课堂始终没有开设起来,仅有的“舞蹈”活动就是学校的“六一”儿童节文艺汇演。通过学校存留的与舞蹈活动相关的视频资料,笔者观察到学生在缺失系统的舞蹈教育的背景下,在大型的演出中表现出不自然、不自信以及对舞台的陌生。针对这一现象,笔者深刻领悟到中小学开展舞蹈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探析花垣县民乐小学舞蹈课缺失的原因

舞蹈教育的缺失绝不仅仅囿于学科本身,跳出学科自身建设的限制,寻求更广泛的探讨才利于我们拓宽看待造成舞蹈课程开设滞后的视野。花垣县不利的自然地理位置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滞后的经济造成的不仅是舞蹈师资的匮乏、硬件设备的不足,对舞蹈教育的重要作用认识不清、传统教育观念尚未更新同样制约了舞蹈教育在该地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滞后性

吕艺生在其《舞蹈教育学》中讲到:“人类舞蹈发展史证明,舞蹈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以及舞蹈教学的内容和与舞蹈教学有关的政治、哲学、道德等教育的内容,都随经济基础的变革而发生变化。”[1]22经济发展的滞后性成为民乐小学舞蹈课缺失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就我国目前的经济整体状况而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依旧较大,在农村地区,特别像民乐小学这类地处偏远的西南部地区,其经济发展滞后,经济状况欠佳,舞蹈课更加难以纳入当地学校教育的支持计划内。另一方面,经济的落后同样也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没有足够的资金提供相应的舞蹈教学设备,舞蹈课的开展实施是极其艰难的。在此次舞蹈支教活动的实施中,该校的所有舞蹈课程都是在操场上或者水泥地面的空教室进行的,50至100平方米的木地板教室、一面镜子、几把把杆、甚至小型的播放设备等这些基础的舞蹈教学用具可望而不可即。舞蹈教育缺乏必备的物质条件,很难真正体验到舞蹈课所带来的学习乐趣,这些都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舞蹈课的开设。

(二)舞蹈教师师资的匮乏

舞蹈教师是舞蹈教学活动的主导,吕艺生在其《舞蹈教育学》中同样讲到:“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舞蹈教师是教育方针的执行者,是教学方案的实施者,是舞蹈知识的传播者,是舞蹈技能的训练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他始终处于主导地位。”[1]107民乐小学舞蹈教师师资的匮乏体现于多层方面。首先,民乐小学的教师主要以语数外老师为主,实践课也基本由语数外老师兼任,没有专职的舞蹈教师;其次,农村因经济发展滞后,交通不便、通讯不畅等这些客观的外在条件不足,外来人才的广泛引进得到制约,本校教师也难以得到资助条件进行外出深造,造成了师资交流渠道上的不流通;最后,没有舞蹈教师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小学课程里面没有明确规定上舞蹈课,舞蹈课程的开设与舞蹈教师的引进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唯有在双向并举的情况下,才有开展舞蹈课的可能性。否则,即使有舞蹈老师,也会因为没有相关课程的开设而被分配教授其他课程,便使舞蹈课遏杀在摇篮中。

(三)教育观念的局限性

舞蹈课开设面临的尴尬境地也囿于家庭和学校双方观念的局限性。通过对民乐小学的教师以及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一方面,民乐小学的大多数老师都有谈及学校对“升学率”的重视现状,“升学率”是学校教学质量评估的标杆,特别是在农村学校,校领导和老师们都会认为舞蹈教学并不重要,甚至还认为它可能会影响文化课教学,经常会有主课霸占自习课及文体课的现象,素质教育在升学压力面前只能成为一种口号。久而久之,校方在对舞蹈课的投入上缺乏积极性,更何况舞蹈课程所需的经费投入是比较高的,舞蹈课的开展更是难上加难。另一方面,家长对舞蹈课在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塑造,甚至对舞蹈文化的了解与传承等方面的作用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对于舞蹈课的认知依然停留在孩子游戏或娱乐的层面上,甚至认为舞蹈课的开设会影响学生在语数外等日常课业的学习,耽误学生的学业前程。因此,学生老师和学校家长出于对学生升学率的考量和课业的重视,导致了舞蹈课的开设没有办法落实。

三、花垣县民乐小学开设舞蹈课的对策

素质教育階段舞蹈课程的开设、健全是一个体系化的工程。破除传统的“唯升学率”论需要从当下着眼,学校应充分地利用现有的场地率先进行基础性的舞蹈教学;结合地域民族文化开设具有特色的舞蹈课,是弥补现阶段相关教学设备不足的有效举措;长远看来,舞蹈教育观念的引导、舞蹈教师资源、舞蹈教学设施的不断完善是提升舞蹈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在政府与学校的双重支持下完善舞蹈课的开设条件

舞蹈课开设条件的满足需要政府与学校双管齐下,共同去努力打造。首先,政府的重视与相应的经济投入对于民乐小学舞蹈课的开设起着极大的引领作用;其次,学校对舞蹈课的开设起着直接的引导作用,舞蹈教师资源的丰富不仅需要“引进来”,更需要“走出去”。学校通过舞蹈教师人才的引进,不论是短期的支教形式或是长期的人才引进,至少突破了学校舞蹈教师的“零”阶段,丰富了农村学校的舞蹈教育师资。想要真正发展学校的舞蹈课程,对于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样需要通过“走出去”的形式,让师资力量不断壮大,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而实践中的每一件事情都需要长期的不懈坚持,才能更加有效地推进农村学校的舞蹈课程建设;最后,相关的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摆脱唯“升学率”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重视舞蹈课程的开展,意识到舞蹈课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二)开设《舞蹈基础课堂》的新尝试

小学的舞蹈课开设对学生的教育意义重大,严宇在其《小学开设舞蹈教育的价值研究——以“高参小”项目为例》一文中提到:“舞蹈美育是最为符合青少年儿童兴趣且易于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它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情感的抒发与释放、创造力智力的开发、传统文化的积淀、审美意识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2]此次舞蹈教学的开展,首先以示范课的形式对民乐小学部分学生进行《舞蹈基础课堂》教学尝试,学校从来没有设立专门的舞蹈教室,舞蹈课程的开展主要在操场或闲置的空教室进行。课程内容主要以基本手位、脚位、身体的软开度以及素质训练为主,辅之《小木偶》《滴滴答》《三字经》等表演性舞蹈组合。过程中,笔者真切感受到学生对舞蹈课堂的持久向往,面对验收展示,也深深感受到舞蹈艺术教育对孩子们的影响之深远。

舞蹈教学过程中,将具有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的舞蹈融入学生课堂,并且以此为契机作为弥补诸如民乐小学等偏远地区学校舞蹈教育缺失的重要手段,无疑是对现有中小学舞蹈课堂的补充和完善。为此,笔者在进行《舞蹈基础课堂》教学尝试的基础上,同时为晚会进行苗族舞蹈剧目的排练与指导,主要对学生已学的舞蹈剧目如苗族舞蹈《溜溜的山寨溜溜的醉》做相关指导,同时排练苗族少儿群舞作品《苗妹妹》等,为学校的元旦、六一等学校大型晚会增添舞蹈特色。排练过程中,笔者主要从学生对舞蹈动作、技巧、表演、调度、协作等方面进行仔细指导,让学生对舞蹈剧目表演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培养他们的舞蹈表演能力。

(三)以“苗族舞蹈操”代替“课间操”

苗族舞蹈操是利用课间时段进行舞蹈教学建设的有益尝试。舞蹈操的编创,融入了花垣县苗族舞蹈的元素,主要以湘西苗族民间舞动作的基本动律与基本体态为素材,如:热身运动中以湘西苗族舞蹈中的基本动律“颤膝动律”为主题动作,节奏舒缓,加上苗族的基本手位和步伐进行训练,将苗族舞蹈动作中典型的手位“扶跨手”融入其中;此外,苗族舞蹈操的最后一节将 2006 年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湘西花垣县苗族鼓舞作为主题动作,融入当地苗族舞蹈操的编排,丰富舞蹈操的内容。整个苗族舞蹈操时长约十分钟,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借助对相关教师和学生骨干的培训,继而普及到全校的每一位师生,进而成为一项面对全校师生的舞蹈大课堂。

在学校不具备开设舞蹈课程的条件下,舞蹈操的编排和尝试无疑使当地学校舞蹈教育的“零阶段”局面大大改观。这一尝试让全体学生及老师接受舞蹈教育的同时,既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让“苗族舞蹈进校园”活动得到全面的推广,使得湘西苗族的民间舞得到进一步的传承。与相对单调的广播体操相比,苗族舞蹈操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要丰富很多,趣味性更强,也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特地组织了全校舞蹈课间操比赛,以此调动全体师生更大的积极性。从一开始的动作教学到后面自己组织练习,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最后的验收展示中,孩子们收获的不仅是学会了这一套美丽的舞蹈操,更多的是让自身也真正感受到学习舞蹈的魅力,通过艺术教育全方面地提升自我。

(四)定期开设舞蹈教育讲座

肖瑾在其《“非遗”保护视野下湘西花垣县苗族舞蹈的传承研究》中强调:“花垣县苗族舞蹈想要在经济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得到更好的传承,教育传承是最直接有效的途径。”[3]艺术教育是人类的基础教育,而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子系统,对学生整体素质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孙娟在其《论儿童舞蹈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一文中同样强调:“当前儿童舞蹈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个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4]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舞蹈课在中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让舞蹈课回归到中小学课堂中应是当务之急。

想要端正孩子们对舞蹈教育的态度,首当其冲需要端正的是学校老师及家长的舞蹈教育观念。为此,学校可通过定期开设舞蹈教育讲座的形式进行引导,以舞蹈种类的多样性普及、舞蹈社会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以及当地湘苗舞蹈进一步的全面了解等为主要宣讲内容,每周定期定向邀请老师及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讲座,使他们认识到学校开设舞蹈课不仅可以陶冶中小学生的思想情感 ,锤炼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而且还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 培养中小学生的团体精神。

结 语

在以民乐小学为代表的偏远山区学校中,舞蹈课的缺失已是不争的事实。偏远山区的舞蹈教育在新农村少儿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舞蹈课能够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艺术的养成中也占有不可忽视的影响与价值。但是在新农村少儿教育体系中,舞蹈课不仅让位于语数外等基础性课程,甚至在同类艺术课程中也不及音乐、美术等,这一现状直接导致了偏远山区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缺失。经济发展的滞后、教育观念的限制使得舞蹈课的开展举步艰难。由此可见,密切关照偏远山区舞蹈教育缺失的原因,以解决这一缺失现状作为突破口,不断挖掘舞蹈课开设的可能性、结合区域舞蹈文化的独特性、附之时代的创新性,才能使新农村少儿教育体系下的舞蹈课程焕发持久的生命力,使社会和谐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严宇.小学开设舞蹈教育的价值研究——以“高参小”项目为例[D].中央民族大学,2016.

[3]肖瑾.“非遗”保护视野下湘西花垣县苗族舞蹈的传承研究[D].南昌大学,2016.

[4]孙娟.论儿童舞蹈教育中的创造性培养[J].上海教育科研,2009(9).

猜你喜欢

缺失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当前中国公民意识缺失研究——以社会监督为例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缺失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