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酸、碱”复习课的反思

2019-04-07官万荣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试液酸碱一节课

◎ 官万荣

酸和碱部分具有知识点多、综合性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学过程中,往往需要及时巩固。复习时若教师只是简单重复已学的知识,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恰当,将难以实现教学的高效。为了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笔者开展了初中化学复习课调研活动,发现了如下的问题。

一、酸、碱复习课存在的问题

1.课时分配不准确

从调研听取的六节酸碱复习课表明:有教师用一节课复习酸、碱、盐的,有教师用一节课复习酸和碱的,有教师用一节课复习酸的。尽管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基础不同,若用一节课来复习酸、碱、盐的知识,存在复习内容过多,复习之后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笔者认为用两节课的时间复习酸、碱的内容比较恰到好处。

2.目标定位有待加强

教学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对师生的教与学起着定向、激励和控制的功能。调研中笔者发现部分教师对教学目标存在遗漏,对知道、了解、理解把握不准的现象。

笔者认为酸碱复习课的目标是:

(1)会判断常见酸、碱的物质类别(宏观辨识)。

(2)知道酸碱的腐蚀性(辩证地看物质)。

(3)了解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

(4)理解常见的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实质(微观探析)。

(5)通过对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感受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教学模式的运用不恰当

六位教师中,有三位教师以讲授式为主,系统复习酸碱的有关性质,教师讲解时间多,学生参与活动的时间少;忽视了运用多种感官解决问题的策略;忽视了学生的学法指导;忽视了学习小组的组织、引导;忽视了评价功能的作用。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4.课堂练习时间少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课堂练习一方面可以检测教学的得与失,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从六节复习课统计表明:课件上每节课都安排了练一练,但时间少、练习不到位。

二、教学过程设计及分析

情境1:讲台上摆放石墨电极、水、铜丝、大理石、浓盐酸、纯碱、硫酸铜、熟石灰、浓硫酸、烧碱、氧化铁等物质,让学生写出相应物质的化学式,并用思维导图对物质进行分类。

演示1:打开盛浓盐酸和浓硫酸的试剂瓶,观察现象,比较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浓度有什么变化?学生列表比较,教师用PPT展示异同。

问题1:在研究硫酸的化学性质时,常常把浓硫酸稀释成稀硫酸,如何稀释浓硫酸?

情境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稀盐酸和氢氧化钙溶液,如何鉴别?能发生反应的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学生尝试设计出如下方案:

(1)用酸碱指示剂来鉴别;(2)用活泼金属(如镁)来鉴别;(3)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铁)来鉴别;(4)用碱(如氢氧化铜)来鉴别;(5)用碳酸盐(如碳酸钙)来鉴别。

引导学生小结酸的通性,挑出部分小组,并在多媒体展示他们的成果(化学方程式和小结的内容)。

学生小结酸的通性: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2.活泼金属+→盐+氢气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4.酸+碱→盐+水(中和反应)

5.盐+酸→新盐+新酸

问题2:能否从碱的化学性质考虑鉴别这两种物质?

学生尝试设计如下方案:

(1)用PH试纸来鉴别;

(2)用非金属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来鉴别;

(3)用硫酸铜溶液来鉴别;

指导学生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碱的性质并小结碱的通性:

1.紫色石蕊试液遇碱→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红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为什么不属于复分解反应)

3.碱+酸→盐+水

4.盐+碱→新盐+新碱

情境3:选用什么试剂来鉴别稀盐酸、石灰水、食盐水?

学生甲:取样,试着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来鉴别;

学生乙:取样,试着用碳酸钠溶液来鉴别。

演示2:生锈的铁钉与过量的盐酸反应,写出它们的化学方程式,比较它们的异同。

师生共同小结:(1)单质铁与酸作用时,生成+2价亚铁盐;

(2)铁的氧化物与酸反应,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本节复习课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得到了提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发散性和敏捷性。著名化学家傅鹰教授曾经说过:“做研究最宝贵的是经验。”这里说的经验就是做事情的经历和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和体会,由学生亲自感知知识的产生、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细节处理的全过程,梳理知识的体系,本身是一种经历、一种感受和体会。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并及时鼓励,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猜你喜欢

试液酸碱一节课
自制酸碱指示剂
酸碱滴定法测定香菇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酸碱体质与酸碱食物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皮试液配制专用注射器的设计思路
导学案设计的逻辑起点:从学出发:以一节课为例,谈基于脑的导学案再设计研究
水泥试样三氧化二铁的测定(基准法)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调节pH值
醋柳黄酮在Krebs-Ringer试液中的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