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有道 春风化雨无声

2019-04-06王维

求知导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王维

摘 要:在“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高校大思政改革洪流中,文章立足校情校史,努力探索“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中隐性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总结、归纳和提炼“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和落地的一般性经验和规律,以对其他课程的“课程思政”转化落地有所裨益。

关键词:“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01-0050-02

一、找准“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转化和落地的切入点

点对穴,才能搭对脉。一门课程要想扎实深入地完成“课程思政”的转化和落地,先要找到穴位——本课程中德育功能实现的现实基础。

“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解决职业生涯问题、决策制定及就业的知识基础,全面了解国内的就业形势,掌握国家和地区有关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转变就业观念,熟悉就业程序,掌握就业技巧,顺利实现就业;了解和掌握职业道德要求,顺利实现由学校到职场的过渡。

“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的价值塑造目标有:①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②建立合理的就业观念;③培育高尚的职业道德。

因此,不难看出这门课程德育功能的实现有着天然的现实基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深入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使之成为“课程思政”的转化和落地的着手点,实现课程隐形思政功能。

(1)生涯如何发展才能活出人生意义?

(2)读书为了什么?工作又是为了什么?

(3)如何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工作中的学习,学的是什么?

(5)怎樣建立合理的就业观念?

(6)为什么要养成高尚的职业道德?

二、画好“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转化和落地的路径图

在找准“课程思政”转化和落地切入点的基础上,画好路径图、做好课程设计是在“大学生生涯规划”实现隐性思政教育的必经之路。

首先,在原有课程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梳理、整合教学内容,以课程为载体,一方面在课程原有的内容上做文章,加重或凸显其中的思想引领教育;另一方面,积极整合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政教育内容和本课程内容,做到有机结合。采用围绕正确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教育遴选课程教学内容的方式,做到以蕴含思政教育意义的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内容为主体,达成大学生思政教育和职业发展教育两方面的目标。

其次,在原有体验式workshop工作坊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基础上创新,尝试“翻转课堂”“微课程”教学形式,使用超星“学习星”“雨课堂”等新的教学App,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取长避短,综合运用,力求寓教于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开展隐性思政教育。

最后,将课程考核重点放在学生生涯意识、生涯动机、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等理念层面。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知识层面上,帮助学生建立解决职业生涯问题、决策制定及就业的知识基础;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政策,熟悉现行常规就业程序和规则,便于自身就业很重要。在能力层面上,掌握一定生涯规划方法,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和自身情况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掌握一定的求职方法和技巧,实现顺利就业;掌握一些适应岗位的技巧,实现由学校到职场的平稳过渡很重要。但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则应该是在学生个体的心中种下生涯理念这颗种子,让它在理念层面上认知、认同,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帮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做有价值的事情。

三、上好“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思政”转化和落地的每堂课

要上好一堂课,除了要有好的教育教学思路,好的师资和坚实的教学保障手段也必不可少。

师资方面:课题成员教育信仰和教研专长兼具,发表大学生生涯发展方面专著和多篇中英文论文,专注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主持上海高校生涯工作室,教学与科研并举,常年在一线为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生涯发展和求职就业辛勤耕耘。高质量的师资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保障手段方面:在前期“课程思政”转化和落地的切入点寻找、路径图规划完成后,具体到课程的教学实施,课题组教师坚持提前集体备课、课上相互旁听助力、课后积极反思反馈这三大教学保障手段来确保课题的开展和推进。

四、反思与展望

(一)“隐性德育”润物无声的关键前提

1.言传身教

敬业的教师传递给学生的是高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也自然会展现其令人信服的职业能力。言传身教比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中任何口头说教都更能教会学生如何对待职业、对待人生。教师的言传身教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思想引领和德育。

2.文以载道

深入分析教育教学内容,找准隐性德育的切入点,找到课程中的德育元素,结合当下各种热点事件,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手段,技术性地转化德育形式,使其呈现到学生面前。

(二)“隐性德育”立德树人的大道至简

1.回归

德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然而它并不能脱离其他教育部分而独立存在,如同思想一定建立于、体现于、证实于具体的实践行动当中。过于强调德育的独立性必然造成德育与具体教育教学内容割离。任何专业知识、专业课程其内在均存在德育成分。回归德育本身的位置,既不高于、也不低于其他教育,而是和其他教育一起、共同给人以滋养。

2.融合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这一思政教育的巨大理念转变凸显了国家对思政教育的深刻理解,只有打破专门思政课程的局限,将思政化整为零与专业性知识融为一起,融合为集教育性和专业性的课程,让每一门课程都成为思政教育开展的阵地才是唯一正途。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课程也各有不同之处。本课题组尝试在“大学生生涯规划”课程教学隐性德育中进行了一点实践探索,尝试达成“立德树人有道,春风化雨无声”的隐性德育目标,其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反思总结或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化和落地的一般性经验,希望为其他课程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

[2]武奎,陶春丽.自媒体时代高校专业课思政话语建构范式变革[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4).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