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治疗严重屈曲畸形的掌腱膜挛缩症

2019-04-02滕松龄陈兵李崇杰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19年1期
关键词:小指指间屈曲

滕松龄,陈兵,李崇杰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手外一科,辽宁沈阳110024)

掌腱膜挛缩症(Dupuytren 挛缩症)是掌腱膜及手指筋膜因增殖性纤维变性形成许多结节和条索状结构,从而导致以手指关节继发性屈曲挛缩为特征的一种进行性疾病。它最早由Plater 进行描述,而Dupuytren 报道了该病的病理解剖并提出了治疗方案[1,2],现临床上治疗掌腱膜挛缩的方法仍以手术治疗为主[3,4]。2014年9月-2017年12月,我们采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的方法,治疗Ⅲ期以上严重的掌腱膜挛缩症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49~60 岁,平均56 岁。双手受累者3例,单手者5例;其中因于外院手术复发再治疗者2例;8例中有1例存在家族病史,1例同时患有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根据Meyerding 对掌腱膜挛缩症分期:0 期:仅出现小结节,无手指屈曲挛缩;Ⅰ期:屈曲挛缩仅限于1个手指;Ⅱ期:屈曲挛缩超过1个手指,但挛缩手指屈曲角度的总和不超过60°。Ⅲ期:挛缩手指中,至少有1个手指屈曲60°。Ⅳ期:5个手指均出现屈曲挛缩。本组Ⅲ期7例,Ⅳ期1例,且8例患者中,小指近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均达到90°以上。

1.2 手术方法

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患者取仰卧位,消毒铺巾,止血带气囊充气止血生效后,根据病变范围、挛缩程度及部位,先于手掌及各指(不包括小指)设计连续“Z”字形皮瓣,形成连续“Z”字形切口,切开皮肤,将多个三角形皮瓣从挛缩的掌腱膜上分离。注意分离皮瓣过程中,既要保证病变组织的彻底切除,又要保证皮瓣的血运良好,小出血点应用双极电凝止血。显露挛缩的腱膜,仔细辨认正常的神经、血管束,并进行分离及保护。于近端找到所有的挛缩腱膜并带至远端的附着部,将其拉紧并保持张力,并用锐刀完全切除。同时松解挛缩的关节,可被动伸直至正常。根据手掌部“Z”字皮瓣形态,于小指近端设计“H”形切口,分别于小指两侧指侧方中线处及小指掌侧切开皮肤,逐层分离,找到神经血管束并保护,锐刀彻底切除小指残留挛缩掌腱膜,进一步检查小指近指间关节掌板,根据屈曲挛缩情况,可行掌板切断术,同时根据近指间关节损伤程度,必要时行克氏针固定。各指完全被动伸直后,松开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良好,逐层缝合皮肤后,根据小指掌侧皮肤缺损面积,于环指近节指骨背侧设计邻指皮瓣,皮瓣侧缘不应超过手指侧中线,于指伸肌腱腱膜浅层掀起皮瓣,形成蒂在患指侧的矩形皮瓣,松开止血带观察皮瓣血运良好后,转位覆盖至受区创面。供区创面可取上臂内侧中厚皮片游离植皮。

术后处理:术后2 d 换药,拔出引流皮条,观察皮瓣血运,10 d 左右拆除皮瓣供区加压包,14 d 创口拆线,术后3~4 周断蒂,4 周拔出克氏针,开始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定期随诊,防止瘢痕挛缩及肌腱粘连。

2 结果

本组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例出现表皮下水疱,经换药后愈合,无皮缘坏死、切口感染等术后早期并发症。随访时间为10~48个月,患者手部皮肤无瘢痕挛缩,皮瓣质地柔软,外形满意,各指无麻木等感觉异常。患指掌指关节及各指间关节主被动屈伸活动可达到或接近正常范围,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手运动功能优7例,良1例,优良率为100%。本组随访患者无复发病例。

典型病例:患者男,57 岁。双手掌腱膜挛缩病史8年,当时于外院行手术治疗,术后一年复发。专科查体:双手可见挛缩状硬结,患指屈曲畸形,无法完全伸直,其中左手小指掌指关节(MP)和近指间关节(PIP)总屈曲角度超过135°,PIP 屈曲角度超过90°。术中设计连续“Z”字形切口,左手小指行“H”形切口,切除挛缩的腱膜,松解各指关节,切开小指近指间关节掌板,克氏针固定。根据左手小指皮肤缺损创面,于环指设计邻指皮瓣并转位修复小指受区。环指供区取同侧上臂中厚皮片游离移植,荷包加压缝合。术后3 周断蒂,4 周拔除克氏针,早期逐渐行功能康复训练。术后随访2年,皮瓣外形满意,手指屈伸功能可达正常,无复发(图1-10)。

图1,2 掌腱膜挛缩术前外观

图3,4 左手掌侧“Z”形切口及小指“H”形切口设计

图5,6 切除挛缩的腱膜并缝合皮肤

图7,8 根据小指皮肤缺损面积设计环指邻指皮瓣

图9,10 术后1个月随访外观

3 讨论

3.1 掌腱膜挛缩症治疗方式的选择

掌腱膜挛缩症是掌侧皮下组织纤维增生性疾病,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种族、遗传、创伤等因素相关。其病程进展缓慢,但若不控制,可导致手指各关节进行性和不可逆的屈曲挛缩[5,6]。本病一旦确诊,除病变轻微,无明显功能障碍,或发病时间较长,症状无明显进展的患者外,其余均应采取治疗,早期可采取理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的方法控制病情进展[7,8],而对于掌腱膜挛缩相对严重的患者,包括掌指关节挛缩超过30°,及出现任何程度的近位指间关节挛缩,手术治疗仍是最好的方法[9]。手术方式有皮下掌腱膜切断术、部分掌腱膜切除术、掌腱膜全切术、皮肤掌腱膜切除术、截指术等。掌腱膜切断术因只离断掌腱膜,术后复发率较高。掌腱膜全切术及皮肤掌腱膜切除术适用于病变范围大、挛缩严重者,但该术式对患者创伤较大,且易造成术后的组织粘连及瘢痕挛缩。截指术仅适用于高龄严重屈曲患者,并不推荐。现临床上常用部分掌腱膜切除术治疗掌腱膜挛缩症患者[10]。

3.2 部分掌腱膜切除术手术切口及皮瓣的设计

对于部分掌腱膜切除术,切口及皮瓣可根据挛缩肌腱部位、范围、形态、大小及皮肤粘连的情况进行设计,如“齿”状切口、“Z”字切口、“S”形切口、“L”形切口、直切口联合“Z”字改形切口、连续“Z”字形切口等方式[11-13]。而对于Ⅲ期以上的严重屈曲挛缩畸形,当切除挛缩腱膜的患指伸直后皮肤缺损面积大,并常伴有肌腱及神经血管束的外露,单独应用“Z”字皮瓣无法覆盖创面时,应考虑行邻指皮瓣转移修复皮肤缺损[14]。本组8例小指近指间关节屈曲角度均达到或超过90°,我们对挛缩手指进行详细评估,根据屈曲挛缩程度及病变位置,先设计“Z”字形切口,然后在小指近指间关节处设计“H”形皮瓣,这样患指不仅能达到最大程度的伸直,同时通过联合“Z”字皮瓣的转位,能尽量减少患指皮肤缺损的面积,减小邻指皮瓣的切取范围,达到良好手术效果。

3.3 该手术的注意事项

⑴因病变侵犯真皮层使局部皮肤变薄,在皮瓣切取时,注意剥离皮肤必须细心,特别是有皮下结节时,争取将皮肤剥离完整,同时注意保护皮瓣下真皮血管网,确保皮瓣正常血供[15]。⑵缝合时不宜过密过紧,以免引起皮肤皮缘的坏死,术中应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并留置引流条,防止术后血肿发生。⑶掌腱膜挛缩后,可使手指血管、神经走行发生改变,常包埋在病变索条间,术中需细心分辨以防止损伤。⑷因手指的长期屈曲挛缩,伸直后会造成血管的牵拉,术中若观察患指出现血运障碍,应暂时行略屈曲位固定,以确保血运良好,后期逐渐调整伸直角度。⑸切取邻指皮瓣时皮瓣蒂部应选择在指动脉固有动脉背侧支穿出点[16],同时注意皮瓣切取应在肌腱膜表面剥离,以利植皮皮肤成活。

综上所述,应用邻指皮瓣联合“Z”字成形术修复严重屈曲畸形的Ⅲ期以上掌腱膜挛缩症,手术操作相对简单,临床效果也较为明显,避免了截指的可能,患者接受度高,可作为严重掌腱膜挛缩症的治疗选择之一。

猜你喜欢

小指指间屈曲
降落伞(翻绳)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指间的艺术
旋转手指操
风从我指间穿过
雨林游记
风从我指间穿过
1/3含口盖复合材料柱壳后屈曲性能
咬小指缓解心悸
风从我指间穿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