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走出去”战略下高校管理中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

2019-04-01冉磊朱闪闪

江苏教育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文化自觉高校管理大学生

冉磊 朱闪闪

摘要:大学是一个国家的文化高地,大学生的人格构建及价值选择对于整个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培养是高校管理当中的重点内容。本文从紧抓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等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的四条途径。

关键词:“文化走出去”;高校管理;大学生;文化自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9)01C-0067-02

“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之后,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择,是当前我国关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突出的主题之一,是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要想更好地让我国优秀文化走出国门,前提必须是我们自身需要对我国文化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即要求建立高度的“文化自觉”。

学者费孝通先生于1997年正式提出“文化自觉”的概念。先生认为,文化自觉,即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取向。[1]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也早已明确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一历史任务。

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力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时代是大学生修身养德,形成稳定价值观世界观和人格气质的重要节点。但是近些年来,随着新形势下东西方文化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影响,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加大,以及手机等新媒体终端的广泛普及和应用,部分大学生出现了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文化信仰不够坚定、精神家园不够牢固。轻中国传统文化,盲目崇拜西方流行文化;缺少事物辨析能力,易受网络世界浅层次多元观点影响;重视短期私利,忽视长期集体的整体利益等等。长期如此,不仅大学生自身身心发展受损不利于其今后人生发展,更会影响其家庭学校和社会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高校作为一个微观的具体文化阵地,如何从管理着手增加大学生“文化自觉”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要紧抓立德树人的教育导向,调整各项评价机制。大学生群体体力强、智能佳、需求旺盛,敢想、敢说、敢做,但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容易以自我为中心。[2]高校应该引导大学生从实际出发,认同并主动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公民基本道德,培育敢于承担时代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价值观。学校管理中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德行”作为教师职称评定、学生量化考核和高校内各类机构年终考核的重要指标。

二是积极推进开放式大学校园建设,培养大学生敢于接受新思想的开放心态。这里的开放式大学校园不仅是狭隘的“拆掉高校围墙,融入社区”,更多的含义应是大学校园中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应是相对“开放”的,能够兼容并蓄各种优秀内容。比如传统文化方面,高校可以鼓励优秀传统文化以舞台表演、名家讲座、专场戏剧演出等形式走进校园来,同时以类似廊坊师范学院学生社团参与“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创意”展等形式走出去;再比如教育资源方面,开放式大学校园也客观要求高校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大力推动慕课、网络课堂等现代形式,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辦学。建设开放式大学校园也要求高校管理者能够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开展创新、创业、创客为主题的“三创”教育实践[3],如廊坊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创新创业服务机构“e创空间”的建立就是此方面很好的实践。

三是严格管理侵权行为,积极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文化本身非常注重原创性,文化自觉最终还是要折射到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对于大学生来说,独立思考能力是实现其文化自觉的重要前提。因此,高校管理中应严格打击考试作弊行为、学术论文抄袭等造假和侵权行为,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社会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客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稳定的正确价值观。“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有益的社会实践和创新活动,将文化自觉进一步上升为文化自信。

四是建设好高校新媒体文化阵地,将文化自觉培养付诸日常管理。《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6)》一书中指出,“以互联网、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影响范围上已开始超越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微博、微信、手机新闻客户端等成为人们获取或传播信息的首要渠道。我们正在从大众传播时代进入微传播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对于新生事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因此,高校管理中也要与时俱进,积极采用官方微信、官方微博等大学生群体喜爱的新媒体与大学生进行交流,设计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改变呆板枯燥的政治说教和传统的单向沟通方式。

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是一项具有时代特征的系统工程,需要高校管理者及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大学生文化自觉最终会影响和带动更广泛人群的文化自觉,继而在了解自我、了解他人的基础上建立起对中华文化的深度自信,最终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助力大国崛起之中国梦。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2]李宇靖.大学生择业需要价值观自信[N].中国教育报,2016-07-14.

[3]李素矿.拓展大学生责任担当的路径[N].光明日报,2016-03-17.

责任编辑:陈向阳

猜你喜欢

文化自觉高校管理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思索
浅析“文化自觉”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以文化人 增强自我净化能力
小传统的危机与乡村学校的文化使命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