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研究

2019-03-28孙双金

江苏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

【摘 要】深度学习被引进教育领域后,不同学者对其有不同的理解。综合来看,深度学习具有引领性、挑战性、主动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为思维而教,指向学生的理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也揭示了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关系。在深度学习中,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技能,也是一种思维倾向,更是深度学习应培养的思维品质。结合教学实际,可以通过“拨动心弦”“挑战思维”和“多元评价”的策略,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关键词】深度学习;批判性思維;一般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1-0007-03

【作者简介】孙双金,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南京,210008)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一、对“深度学习与批判性思维”的认识

其一,什么叫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深度学习的概念由多伦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心理学家杰弗里·辛顿于2006年提出。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中对模式(声音、图像等)进行建模的一种方法。深度学习被教育工作者引入教学领域后,又被赋予教学上的含义。由于深度学习在机器学习领域中本身就是一个刚提出不久的新概念,所以目前教育专家们对深度学习所赋予的含义还没有统一。

国内学者对深度学习也有自己不同的认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黎加厚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郭华教授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我们以为,深度学习有以下特征:一是引领性。好的教学一定离不开教师的引领,它包括思想的引领、思维的引领、情感的引领、知识的引领、问题的引领与设计的引领。二是挑战性。学习任务具有挑战性,问题情境具有挑战性,学习历程具有挑战性,目标达成具有挑战性。三是主动性。深度学习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解决问题。四是成功性或者发展性。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经历挑战过程,获得身心发展,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其二,批判与批判性思维。

批判和批判性思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批判,是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而批判性思维是通过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是合理的、反思性的思维,既是思维技能,也是思维倾向。

批判性思维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作为一个概念可追溯到杜威的“反省性思维”:“能动、持续和细致地思考任何信念或被假定的知识形式,洞悉支持它的理由以及它所进一步指向的结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袁振国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审慎地判断是非和正确决策的能力,是集知识、价值和思维方法于一体的综合能力和品格。”他认为,批判性思维的要素包括理性,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怀疑,保持审慎的态度和质疑的精神,既不轻易否定,也不轻易肯定,根据确凿的事实和证据进行判断的习惯;独立,即不盲从,自己独立作出判断;责任,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社会性思维,是担当社会责任的体现;思维自觉,批判性思维还是一种反思的意识,一种对自我、对文化意义的追问。

二、深度学习:为思维而教

深度学习和批判性思维是什么关系?我们的理解是:深度学习是为思维而教。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爱因斯坦说:“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历代先贤哲人都强调思维的重要,强调发展思维是教育的核心。我们的深度学习,更多地指向以下三种思维层级:

1.深度学习是为了学生的理解性思维。

“为理解而教”是哈佛大学提出的一句口号,他们认为“理解是教育真正的核心目标”。我们这里提出的“理解性思维”是指学生学习概念、定义、文本时,对新知识和文本的理解过程和理解能力。学生第一次接触新的知识,首要的是理解新知,要搞清楚新知识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是思维的过程,这是第一层级的理解性思维。

2.深度学习是为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反思性思维,是理性思维,是深度思维,也是我们常说的高阶思维。它就是《礼记·中庸》里说的“审问、慎思、明辨”,“审问”,以理性的态度去审视、去质疑、去追问;“慎思”,以谨慎的态度去正思、去反思、去发散性思考;“明辨”,通过辨析、辩论、争鸣形成清晰的判断能力。

3.深度学习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也称创新性思维,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但在教育领域我们可以宽泛地理解为,不墨守成规,能够超越原有的认知水平,创造性地提出自己新的问题,这些思维活动都具有创造性。也有人把创造性思维叫作发散性思维,遇到问题时,这种思维方式,能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地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其思维路线是开放的、发散的,在解决问题时的方法更不是单一的,而是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探索与选择。

三、深度学习的一般策略

学生理解性思维向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关键点是批判性思维。那么,如何进行深度教学呢?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呢?这是一线教师最为关切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深度学习的一般策略有:

1.拨动心弦。

孔子在2500年前就教导我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要指向人的精神世界,要触动人的心灵,要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要用积极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思维。我们倡导的情智教学就是要充分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积极功能,变传统的“冷认知”为“暖认知”,做到以情激情,以情促智,情智共生。因此,我们情智课堂的特征是“四小课堂”,即“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如何拨动学生的心弦呢?可以创设情境,拨动心弦;可以故事导入,拨动心弦;可以游戏活动,拨动心弦;可以问题启思,拨动心弦;可以音乐渲染,拨动心弦;可以巧设话题,拨动心弦;可以挑起矛盾,拨动心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只要充分发挥教学的创造性,懂得用心灵去倾听,就一定会创造出拨动学生心弦的好方法。

2.挑战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江苏省教育学会杨九俊先生也多次强调:“有效思维的长度是评价一堂好课的重要标准。”我也曾专门撰文表达自己的观点:“激活学生的思维是教学最大的道德。”怎么挑战学生的思维呢?一是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新知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迁移,才能真正内化,因此在教学新知时,教师要善于引发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内在需求。二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引导学生刨根问底。追问是把思维引向深入的有效方法,苏格拉底的“助产术”就是在追问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真理。追问是为了拨云见日,是为了柳暗花明,是为了层层剥笋,是为了豁然开朗,是为了直达事物的本质。

3.多元评价。

传统教学往往追求标准答案、统一答案,因此教学是把每个学生的思想纳入一个思想之中,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思维是禁锢、是束缚、是扼杀。久而久之,学生的大脑成了知识的容器,成了别人的传声筒,成了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这都是标准答案惹的祸,都是应试教育作的怪。为了深度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我们必须从评价上着手,破除“一把尺子”量学生的单一方式,采用多元评价、开放评价、个性评价,把学生的创造力充分激发起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评价语言有:

(1)这是你的理解,还有不同的理解吗?我喜欢不同的观点。

(2)我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每人不同的答案,我尊重你的想法。

(3)在我的课堂上,说错了没关系,我要表扬你的勇气。

(4)失败乃成功之母,错误乃正确之父,学习就是不断犯错和纠错的过程。

(5)讲错了有什么关系,即便讲错了也要理直气壮。

(6)我的课堂上喜欢听到争论的声音,因为真理越辩越明。

(7)真理有时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不要担心没有人支持你。

(8)我喜欢胡思乱想的孩子,因为没有胡思乱想,就没有奇思妙想。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
从合坐走向合学:浅议新学习模式的构建
面向大数据远程开放实验平台构建研究
基于自动智能分类器的图书馆乱架图书检测
搭建深度学习的三级阶梯
有体验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
电子商务中基于深度学习的虚假交易识别研究
利用网络技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几大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