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疗效观察

2019-03-28员建中陈姣红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毒副癌细胞意义

员建中 陈姣红

(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放疗科 三门峡 472000)

骨转移好发于骨盆、脊柱骨等中轴骨,据统计,此类骨转移约占所有骨转移4/5左右[1]。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最为常见,临床多表现为转移部位疼痛、脊髓压迫、肾功能衰竭、高钙血症、骨质破坏、继发病理性骨折,甚至可造成活动受限、截瘫,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3]。局部放疗应用于骨转移癌患者,不仅能有效杀灭靶区癌细胞,促进胶原蛋白生成,激活成骨细胞,进而促进新骨形成,且能有效抑制体内致痛物质生成及分泌,从而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唑来膦酸应用于骨转移癌患者,能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减少破骨细胞在骨质吸收部位累积,同时有效阻止癌细胞扩散,抑制癌细胞在骨基质上粘附、浸润,减少骨质破坏及骨吸收。本研究旨在探讨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骨转移癌患者167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83例和研究组84例。对照组男49例,女34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4.29±7.61)岁。研究组男51例,女33例;年龄42~77岁,平均年龄(55.13±8.0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原发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明确,继发骨转移经病理确诊或骨扫描加核磁共振、CT确诊;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放疗禁忌者;对本研究药品过敏者;神经疾病及严重精神障碍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肾、肝存在严重病变者;依从差不愿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局部放疗:骨转移灶采用山东新华600C型6MV-X直线加速器进行放射治疗,照射总量为3 000 cGy/10f/2W或4 000 cGy/20f/4W,1次/d,连续5 d为1个疗程,休息2 d后进行下1个疗程,持续治疗4个疗程。研究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唑来膦酸(国药准字H20041346)治疗:静滴唑来膦酸4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28 d为1个周期。唑来膦酸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与标准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病灶消失,且持续≥4周为显效;肿瘤病灶最大单径之和缩小>30%,且持续≥4周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4]。总有效=有效+显效。(2)治疗前后以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3)记录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包括发热、恶心、呕吐。(4)治疗前后以世卫组织生活质量评分表(WHOQOL-100)评价两组生活质量,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组别 n研究组对照组84 83 21.299 14.446 0.000 0.000 t P治疗前 治疗后 t P 7.28±2.08 7.01±1.96 0.863 0.392 2.13±0.76 3.47±1.09 9.224 0.000

2.3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WHOQOL-100评分比较 治疗前,研究组 WHOQOL-100评分(41.23±7.08)分,与对照组(42.09±6.3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5,P=0.410;治疗后,研究组 WHOQOL-100 评分(68.26±7.1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61.53±6.48)分,t=6.368,P=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肿瘤骨转移属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据相关调查显示[5],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发生骨转移概率为31%~82%。骨转移癌患者常伴有剧烈疼痛,其原因为癌细胞于骨骼内生长繁殖,可充分激活破骨细胞,破坏骨质,同时能促使乳酸、白细胞介素-2及前列腺素等疼痛递质大量生成,进而引发疼痛。因此,探寻有效治疗骨转移癌的方案,对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及提升其生活质量均意义重大。

骨转移癌患者大多已至晚期,故不宜采取手术治疗,且又无法耐受全身化疗,因此局部放疗成为最适合的治疗手段。对骨转移癌患者采取局部放疗,能通过射线照射靶区,杀灭靶区癌细胞,抑制癌细胞新生,同时能促进胶原蛋白生成,刺激血管纤维基质,激活成骨细胞,进而促进新骨形成[6]。另外,局部放疗能有效抑制体内致痛物质生成及释放,从而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程度。但单纯采取局部放疗总缓解率与临床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高。

朱晓兵等[7]研究证实,骨转移癌患者采取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疼痛总缓解率高达97.50%,生活质量改善率高达92.50%。唑来膦酸属双膦酸盐之一,其应用于骨转移癌患者,能发挥如下作用机制:(1)通过拮抗蛋白质异戊二烯化,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减少其于骨质吸收部位累积,同时破坏其功能,致使破骨细胞凋亡;(2)能有效阻止癌细胞扩散,抑制癌细胞在骨基质上粘附、浸润,拮抗肿瘤血管生成,减少骨质破坏及骨吸收,进而有效阻止骨转移情况进一步加重;(3)还可有效抑制癌因性高血钙症,从而明显降低骨骼相关事件发生风险[8~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WHOQOL-10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WHOQOL-10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骨转移癌患者采取局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疗效确切,能明显减轻其疼痛程度,且安全性较高,进而有助于生活质量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毒副癌细胞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癌细胞最怕LOVE
假如吃下癌细胞
美丽疗法打败癌细胞
癌细胞最怕Love
诗里有你
基层门诊药品毒副反应的观察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