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分析

2019-03-28刘晓宁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丹参酮国药准字心肌细胞

刘晓宁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心病科 开封475000)

冠心病也被称为缺血性心肌病,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所导致的心肌组织短暂性缺氧缺血。据柯居中等[1]学者在调查冠心病流行状况及危险因素发现,2013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比中,冠心病占50.0%,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为2.23%~6.81%,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常见不适症状,随着临床医学对冠心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冠心病二级预防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调查》[2]提出,应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规范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从而降低冠心病心绞痛死亡率。临床认为,冠心病心绞痛重要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致心肌缺血缺氧,故以恢复心肌供血为治疗原则。本研究以我院收治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例,分析采取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2岁,平均(58.63±3.26)岁;冠心病病程 2~14年,平均(5.76±1.38)年;心绞痛病程 6~32 个月,平均(13.85±2.43)个月;稳定性心绞痛3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8例。观察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40~73岁,平均(59.02±3.41)岁;冠心病病程 1~15年,平均(5.80±1.41)年;心绞痛病程 6~34 个月,平均(13.82±2.41)个月;稳定性心绞痛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美国和欧洲稳定性冠心病诊治指南解读》[3]中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参与本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其他心脏疾病者;合并重度感染、凝血机制异常者;近1个月接受抗凝、抗感染、免疫等基础治疗;有药物过敏史者;中途退出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予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及时吸氧、持续心电监护,常规降压、降脂、降糖;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国药准字 H32025391),口服,25 mg/次,2次/d;阿司匹林肠溶片(国药准字J20171021),口服,100 mg/次,每天1次;或辅以盐酸曲美他嗪片(国药准字H20073709),20 mg/次,3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051407),口服,每次20 mg,1 次 /d。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国药准字H31022558)治疗,40 mg+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14 d。

1.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跟踪调查,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脂联素(APN)及丙二醛(MDA)指标变化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一周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每次持续的时间。(2)抽取患者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10 min,3 000 r/min,测定APN、CRP及 MDA。(3)统计患者治疗期间有无面部潮红、消化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APN、CRP及MDA指标变化情况比较治疗前,两组APN、CRP及MDA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APN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及MD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两组APN、CRP及MDA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1 两组APN、CRP及MDA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60 60 t P 2.45±0.41 2.46±0.40 0.135>0.05 3.61±0.43 2.58±0.36 14.227<0.05 6.58±1.30 6.60±1.31 0.084>0.05 1.85±0.64 4.32±0.67 20.649<0.05 8.68±1.21 8.70±1.20 0.091>0.05 4.25±0.53 6.85±0.55 26.367<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组别 n观察组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周)治疗前 治疗后持续时间(min)治疗前 治疗后60 60 t P 3.31±0.56 3.30±0.54 0.100>0.05 0.48±0.18 1.45±0.36 18.668<0.05 7.28±1.21 7.29±1.20 0.045>0.05 2.15±0.42 4.32±0.45 27.307<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均无恶心呕吐、面部潮红、腹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或血小板聚集所导致的心肌组织出现急性暂时性缺血、缺氧,伴心肌细胞损伤,患者出现心前区阵发性绞痛,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甚至可进展为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是以纠正心肌细胞供血、供氧,预防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恢复心肌细胞功能。

APN是脂肪细胞分泌的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莫余波等[4]研究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APN表达水平低于非冠心病患者,若冠心病病变支数增加,病情不断加重,APN表达水平会随之降低。APN是人体血清含量最多的细胞因子,血清表达稳定,对抗血栓形成、稳定粥样斑块、抑制单核巨噬细胞黏附有积极作用。MDA是膜脂过氧化重要产物,可判定膜脂过氧化程度,氧化应激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根据MDA水平变化,可提示抗氧化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5]。CRP是常见炎症反应指标,冠心病患者体内血小板聚集、高度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等,会加重心肌细胞损伤,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发生。

丹参酮ⅡA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属于脂溶性二萜类物质的常用脂溶性物质,起到理气镇痛、活血化瘀的作用[6]。本研究采取丹参酮ⅡA硫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该药具醌型结构,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起到清除氧自由基、改善体内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多种作用;并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细胞血供、氧供,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强心肌细胞收缩功能[7]。丹参酮ⅡA硫酸钠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的具体作用:(1)丹参酮ⅡA成分可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细胞膜电位,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以此纠正体内心肌细胞缺氧、缺血症状,起到心肌细胞保护功能;(2)对线粒体呼吸功能的抑制,可阻断钙离子内流,减少钙超载及还原型辅酶A表达,以此保护心肌细胞功能,预防心肌损伤;(3)抑制体内血小板聚集,能适当延长凝血酶原凝血时间,以此阻断胆固醇合成途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4)减少心肌细胞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细胞血流量,改善患者心肌氧供、血供。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PN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CRP及MDA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取丹参酮ⅡA硫酸钠注射液治疗,能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反应,减轻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稳定粥样斑块,可改善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症状。两组用药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均顺利完成治疗。说明丹参酮ⅡA硫酸钠注射液的应用,使患者冠心病心绞痛症状得到明显控制,临床症状减轻。综上所述,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绞痛症状可显著减轻,并明显降低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丹参酮国药准字心肌细胞
更正声明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anshinone Capsule in the Treatment of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丹参酮ⅡA提取工艺的优化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丹参酮ⅡA对腹膜透析患者慢性炎症的调节作用
欧乃派克通过药品广告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