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湄潭,值得一去的地方

2019-03-25张品成

椰城 2019年2期
关键词:湄潭茶厂阴雨

张品成

在湄潭,最有意思的事是参观中国茶工业博物馆。

湄潭是贵州遵义的一个偏远小县,竟然有一个国字号的茶工业博物馆,是很令人好奇的。当然,不仅好奇,也有点小小诧异。

这家茶工业博物馆,曾经是一家茶叶加工厂。当年湄潭所有的茶园的茶叶,都是由此地加工销往国内各地,甚至出口国外。

如果再往前追溯,这个茶厂的前身叫中央茶叶实验所,由民国政府建于抗战时期。

关于这个实验所,得花点笔墨说说。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南京沦陷,日军往杭州进逼。位于杭州的浙江大学开始西迁。这就是后人所说的“文化长征”,他们往西一路坎坷,数千人的队伍,带着教学仪器等重物,经过了浙、赣、湘、粤、桂、黔六省,行程近三千公里,两年后,落在了遵义和湄潭两地。

湄潭,海拔平均在九百米,长年云雾笼罩,很利于茶叶的生长。我们去的时候也是阴雨天气,不见天日。据说这地方,春天和秋天大部分时间都是阴雨绵绵。我不知道浙江大学在竺可桢教授的带领下,那年到达此地时,是不是这样的一个阴雨天气?但这里小江南的气候,却一定是让他们喜出望外的。有一组数据最让他们眼睛一亮:PH值5.5,土壤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4.9°C,无霜期284天,平均降雨量为1100mm……。何况那条叫湄江的水,逶迤淌过县境,绵延百余里。还有那些山,山不在高,在于土好。似乎这里的一切一切,都是上天为茶叶准备的。

但是,那时正是抗日战争最为胶着的时刻。日本侵略者已经侵占了大部分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正面临着的境遇,阴雨绵绵不见天日。这些来自浙江的学者们和他的学生们,内心阳光明媚,他们在一个叫严溥泉的县长的迎接下。进驻到湄潭这么一个贵州的小县城里,不顾艰苦,安营扎寨。

这些知识分子的到来,让这个安静偏远的小县城一下喧闹了起来。山外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枪声炮声,还有各种声音,各种嘈杂不断传来,但是,没有影响这些精英们对各种科学的研究和探索。在农业方面,他们对茶叶投入了更多的心血。他们心里很清楚,从他们手中出产的每一片茶叶,关乎国家危亡。日本人占领了杭州,龙井的产地被盗据贼手。这些龙井,曾每年出品英国等地,换取来的外汇,用于购置抗日物资。出去的是茶叶,回来的是枪械。但产地被占,出口断了货源,直接影响到战场的局势。那时候,必须找到一块可以替代龙井的地方,研制出和龙井一样品质的茶来。

他们找到了湄潭。

为更好地研究茶叶的种植和开发,浙江大学的学者和专家们,在湄潭建立了中央茶叶实验所。在这家实验所,在中国茶叶近代史上,推开了一扇大门,让湄潭茶叶的生产发展,从此有了质和量的飞跃,为今天湄潭茶叶的产业,打下基础。

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中有张天福,还有王淘、李联标、朱源林等。

建国后,在中央茶叶实验所的基础上建了湄潭茶场加工厂。实际上,当年的中央茶叶实验所,重要工作就是研发和生产。这些有责任感有抱负的中国当代茶人,在四面枪炮声中,兵荒马乱的岁月里,開垦荒山,种植茶叶并倾心进行相关研究,并将研究付诸实验。而且在尽短的时间研制出了品质上佳的茶品,替代龙井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批爱国的茶人,依然发扬了传统,种茶研茶制茶,中国茶工业博物馆的这些由旧厂房改造的“展厅”及不同时期研发的制茶“机器”,都很留有很浓的历史痕迹。

据说改革开放后,茶厂改制,工人都下岗,这个废弃的茶厂,曾经的中央茶叶实验所的所在地,茶叶科研与生产旧址落入尴尬的境地。有商人打这块地的主意,也有人要变卖那些旧有的木制“机器”。好在有人站了出来,四处奔走呼吁,厂房机具、科研器具、珍贵文献资料等,这些不可多得的茶文化遗产保留了下来。

这个人叫周开迅。

猜你喜欢

湄潭茶厂阴雨
垦荒
湄窖酒业大事记
胡锦涛三到湄江
1957—2017年阳山县低温阴雨变化特征分析
黔北湄潭翠芽 明前品质最佳
云南中茶大事记
熟茶简史
福海茶厂
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