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宽进严出

2019-03-23李鹏

考试周刊 2019年2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

摘 要:指出高职院校毕业生质量逐渐下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学风不良、学校管理制度不严格等,提出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严控职业教育出口,切实做到宽进严出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并介绍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高职生源;清考;宽进严出;人才培养质量

一、 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尤其自《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印发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加快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中坚。

同时,随着“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准扶贫”等重大国家战略的出台,以及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势的日益严峻,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

但是在形势大好的表面下,却存在严峻的现实矛盾。一方面是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在不断增多,另一方面,却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下滑严重,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 高职院校学生现存问题

(一) 高职生源质量下降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以及高考生源的持续下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招生竞争越来越激烈。本科招生名额在增加,分数线在下降,原来不能上本科的学生可以上本科了,逼得高职院校的入学门槛也越来越低。在高考总分700多分的情况下,高职高专分数线已经降到200分甚至更低。上大学变得很容易,最终录取到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前几年根本不可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少部分是高考失利的学生。同时现实中高职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总体不佳以及社会上对高职毕业生的偏见也制約了部分优秀学生的报考。毋庸讳言,大部分高职生源的质量和素质是不高的。

(二) 高职生学风不良

不少高职学生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积极性、自觉性普遍不高,相当一批学生在混日子。一方面与网络、手机等外界诱惑大有关,很多学生课内外不离手机,不是玩游戏,就是刷微博、上抖音等,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少。更有甚者,课堂上也不停玩手机,老师很难制止住。另一方面,与学校的学风有很大关系,校风较好的学校大部分学生能自觉或被动地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游玩现象不至于很普遍。但是校风较差的学校则基本上对学生中存在的懈怠厌学现象放任不管,或表面上在管,实际上效果很差,致使多数学生只求混张毕业证即可。

此外,学习习惯不良也助长了高职生厌学情绪的滋长。很多高职生在高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预习,课堂不认真听讲,也不复习,只想在期末突击复习。学习习惯不良也导致部分学生对难度较大的专业课学不会,学不进,反过来更不愿意学习。

(三) 学校管理制度不严

有些民办高职院校和部分公立院校对学生的培养质量表面上要求很严,但执行时却失之以宽。典型的表现就是近年来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出现的“清考”现象。这些学校为了让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为了学校的所谓声誉以便今后招生时对学生更有吸引力,放纵学生的培养质量下降,不是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考试标准,而是千方百计为学生考试过关创造条件。正常情况下考试不及格只有一次补考机会,但很多学校总会给毕业生一次又一次的补考机会,美其名曰“清考”!且考试标准越来越低,以便这些学生能够顺利拿到毕业证,保证就业的签约率。在这样的机制下,学生会普遍抱有侥幸心理:不好好学习也没关系,反正最后学校总会让自己过关的。只有少部分有追求的学生才会认真学习。

目前很多高校采取了学分制管理模式,但具体执行时与学分制管理要求却相差甚远。如果严格按学分制管理条例执行的话,每个学期、每学年所修学分达不到相应要求,就该给学生以黄牌警告,警告两次就该退学或做其他相应处理。但实际执行中,很少见到让学生留级、退学等严格的处理现象,往往代之以安排一次又一次的“清考”让学生过关。

三、 宽进严出,提高毕业生质量

针对高职毕业生质量不断下降现象,社会上广有议论,用人单位也多有微词。为更好地满足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更好地保障“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重大国家战略的顺利实施,高职院校采取切实措施,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严控职业教育的出口,切实做到宽进严出已经是刻不容缓。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培养的则是实践能力突出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就其本质来说应该是面向人人的教育,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分数线的逐渐下降,目前基本上已经实现了人人都能上高职,“宽进”已不是问题,但“严出”却是很多学校做不到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学校担心一旦认真执行“严出”,必将影响就业率、学校形象和以后的招生,不断对学生失之以宽造成了高职生质量的逐渐下降。从长远来说,这不仅是对学校自身口碑的损害,也是对国家有关战略的损害。高职院校切莫要“因小失大”,因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

可喜的是有些学校已经做出了表率,湖南某职业学院对学生“痛下杀手”,严格毕业要求,依据学分制管理规定清退了几十名学生,对该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震动很大。窃以为要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学校领导不能急功近利,要树立长远发展理念。当前高职学校招生竞争越来越剧烈,如果学校领导担心因管理严格的名声影响招生,放松对学生的管理,则“上梁不正下梁歪”,下面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在管理学生时就会更加宽松,从而造成教学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下降,反过来影响学校招生,招生生源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只有领导从长远发展角度看问题,带头严格执行学校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下级干部和教师在管理学生时才更坚定、更有信心,学风才能得到改善,教学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毕业生的质量和就业水平才能越来越高,反过来才能吸引更多学生报考。

二是完善、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改善学风。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中,对学生威慑力较大的是违纪处理制度和学业考核规定。要完善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学生出勤和严肃听课纪律。对于违纪学生,决不能手软姑息,要使纪律形成强烈的威慑力。对缺勤严重的该取消考试资格就取消,不认真听课的该处罚就处罚。对于学业考核,可以积极实施线上线下教学模式,采取线上学习、作业、问答、讨论,结合线下平时测试以及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拉长考核链条,加大过程考核力度,降低期末考试比例。考试可以适当调整难度、内容,但要杜绝放水。坚决取消“清考”制度,改变学生依赖“清考”的心理预期。所有与学生接触的干部和教师要齐抓共管,共同培育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是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高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是普遍现象,一方面与自制力差等主观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与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的客观现实也有关系。高职院校教师要下大功夫进行教学改革,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开展教学设计,教改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改必须符合职业教育特点,要以培养职业岗位实践能力为重点,以理论知识教学为辅助。要尽可能在职业环境中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在学业考核上,要突出职业技能考核,理论知识考核为辅助。根据专业情况,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比赛、创新大赛、发明创造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发现自己的优势,树立起信心。

四是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各行业技能人才和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弘扬大国工匠的精神。可以通过图片展、报告会、社团活动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观摩技能大师的工作过程,增强技能人才的自豪感等。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展览,可以使学生树立对专业和自己就业前途的信心,更好地激发其学习自觉性和自身潜能。

总之,只有多管齐下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扭转“宽进宽出”为“宽进严出”,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高职教育才能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参考文献:

[1]赵永红.高职教育能做到宽进严出吗[N].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5日.

作者简介:

李鹏,河南省郑州市,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教育
提升航空装备保障人才培养质量浅析
中职学校如何加强教学研究分析工作
高校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机制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院校教学改革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探讨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