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03-23张丰娟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普通本科新建一流

张丰娟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海口571158)

新建本科院校,即新建本科高校,是指2000年以后教育部新批准的普通本科院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多为专升本的院校,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二类是师范类高等专科升格为本科;第三类是前两种合并升格为本科。截至2018年11月,“全国普通本科院校共有1 243所,其中新建本科院校的数量达到702所,占到了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总量的56.47%”[1]。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其数量超过了普通本科院校的半数,发展成果有目共睹。

1 新建本科院校的意义

1.1 扩大了招生人数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最新数据结果显示,“我们国家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2018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48.1%”[2],远远高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按照目前的发展速度计算,到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将会进一步提高,很有可能达到或超过50%。这就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将由大众化阶段发展到普及化阶段。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本科院校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2015年,聂永成副教授在全国范围内抽取具有代表性的91所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实地调查,结果显示:“91所新建本科院校2015年全日制在校生平均约为16 100余人,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在校生总量超过2万人”,并且,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并不满足于现状,下一步发展将会继续扩大招生规模[3]。新建本科院校已经发展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缓解备受社会关注的高考压力、为更多的学生提供高等教育的机会、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发展到普及化阶段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2 有助于区域发展

普通本科院校多数位于大中型城市,而新建本科院校位于地级城市的数量相对较多。“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分布在地级城市,很多院校是当地唯一的一所高等院校,处于区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最前沿”[4],特别是一些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新建本科院校显得尤为珍贵。新建本科院校,不论公办或民办,都是由水平较高、条件较好、规模较大、业绩较佳的专科层次院校提升而来[5]。许多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力发展自身的同时,已经办成有助于区域发展的集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智力支持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本科院校。

1.3 有助于办学形式的多样化

普通本科院校的培养方式大同小异,培养出来的学生多属于学术型人才,这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这必然要求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多样化。我国当前的新建本科院校没有一所真正新建的,基本都是高职高专转过来的[6]。新建本科院校或是通过合并或是升格的方式升本以后,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会利用专科时已有的特点和优势,结合社会需求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与企业合作、与高校合作、与地方合作的多种办学形式,新建本科院校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就业状况良好,不仅为社会发展提供所需的人才,同时也为自身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普通高校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2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机遇

2.1 国家政策支持优势

我国高等教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学生毛入学率在15%以下,多数高中生毕业后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而是直接参加工作,导致接受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199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鼓励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新建本科院校应运而生。

在我国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改变当时高校集中于省会城市而在地方分布较少的情况,教育部在2000年的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向地市延伸发展,在关注城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兼顾地市高等教育的发展,改变了高校在大城市集中的状况。政策的实施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布局与成长提供了政策导向,使得新建本科院校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数量增多,而且分布范围广泛。之后,国家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中国的现代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一些省份敢为人先,陆续开展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

2.2 区位优势

相对于地处大中型城市的普通本科院校来说,位于地市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大的优势在于,在发展自身时能够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学校特色专业。如果学校所在地区有独特的历史、文化或者是特有的产业结构等,这些优势将会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与地区发展的契合点,也将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一个亮点,有助于地方院校形成特色,是提升其学科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2.3 “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优势

2015年,国家提出了“双一流”建设,即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国家推出“双一流”建设工程,不是“985工程”“211工程”的翻版,也不是山寨版或者升级版,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7]。虽然,新建本科院校与重点大学相比,明显处于不利地位,但是近几年来,国家提出的“双一流”建设,打破了“985”“211”高校评比的终身制,让国内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均获得了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院校只要自身条件过硬都可以申请成为“双一流”,从而有机会获得更大的支持力度。但“双一流”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据中央《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双一流”建设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分步进行。以2020年、2030年和二十一世纪中叶为时间点,“双一流”建设分“三步走”战略。“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实施让普通本科院校看到了希望,为其带来了新的目标和发展动力。

在当前国家政策支持、地区优势及国家提倡建设“双一流”的背景下,新建本科院校应牢牢抓住机会,实现自身不断发展。

3 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挑战

自身的发展及外部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建本科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

3.1 经费短缺

经费是学校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关键。学校学科建设、科研经费、师资引进、设备更新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有经费的支持。如果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新建本科院校的建设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新建本科院校也不例外。新建本科院校从建立到发展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各级政府的经费支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三级办学、二级管理”的格局普遍存在。政府在分配资源时,更多倾向于“985”“211”名校及近几年来提出的“双一流”建设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位于地市,归属地方管理,市政府作为地方高校的投资主体,承担着为新建本科院校提供财政拨款的义务。然而,“由于地方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地方的财政能力有限,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地市新建本科院校每年只能得到比较少的财政拨款,这是导致新建本科院校经费紧张的主要原因”[8]。另外,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融资渠道偏少,吸收社会上资金的能力不强,学校经费短缺直接影响着学校自身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质量。

3.2 高校之间的竞争激烈

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机制的压力之下,各个高校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办学水平。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所面临的竞争形势十分严峻。与新建本科院校竞争的院校不仅有全国重点大学、省级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同类型的新建本科院校,还有来自职业院校的挑战。此外,高等教育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已越来越小,国内外著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只要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均可进入地方办学招生。同时,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升本的时间不长,许多学校还没有办出自己的特色,品牌效应尚未形成,社会认可度不高。这使新建本科院校在与其他院校的竞争中明显不占优势,再加上空间和地理位置条件的限制等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其在招生、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

3.3 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过程当中存在着与普通本科院校趋同、与地区联系不紧密、办学没有特色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建本科院校自身及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使高等教育资源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新建本科院校的转型。我国现在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中,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一些省份已经陆续开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实现新建本科院校朝着应用型大学的方向努力,不断推进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师资建设、学科建设的改革和创新。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来说,应用型转型发展与其说是机遇,更是一个考验、一个挑战,是一种深层次的自我调整、自觉变革,其影响不仅重大且深远。

4 小结

总之,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新建本科院校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建本科院校需结合自身特点与区位优势,全面理解、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在抓住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身局限性,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迎接挑战,不断增强竞争力,充分发挥新建本科院校应有的作用,使其得获得长远、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普通本科新建一流
Spin transport properties in ferromagnet/superconductor junctions on topological insulator
重庆三年新建农村公路6.26×10~4 km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211高校与普通本科院校税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四川、广东和广西三所高校为例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