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向士官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
——以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为例

2019-03-23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士官素质专业

张 雷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定向培养士官工作是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军事人力资源生成渠道、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效益、更好地满足军队现代化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自2012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国家教育部确定,开展依托地方普通高等学校定向培养直招士官工作,各地方院校与军队合力育人、军地共建的培养模式初步建立,为部队输送大批的优秀士官。文章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士官生培养工作实际,对士官生能力素质培养体系建立加以论述。

1 培养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

构建士官生培养体系是实现士官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是遵循人才培养规律的必然要求,为明晰培养方向、建设载体、实施教育教学等提供了指导和保障。同时,构建士官生培养体系也可以统筹各方力量共同发力,协同推进,把培养落实到全过程、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2 培养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着眼海军现代化建设和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对士官人才的需求,结合学院在职业教育上的优势,以“军地共育”为依托,着力构建以“军事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管理组织素质、思想工作素质、人文艺术素质”六个素质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体系,推动“知识掌握—能力提升—素质生成”三级递进的培养模式,为士官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要奠定基础。

3 培养体系建设的基本内容

3.1 士官生培养目标

学院通过与部队训练指导单位对接、到兄弟院校及未来岗位实地调研,根据海军士官人才需求结合学院职业技能训练优势,深入研究士官生培养目标,确定了“校园到军营生活适应性好、岗位到战位技能改装性强”的士官生培养目标。

3.2 士官生能力素质标准

能力素质是士官生培养成果的标志性体现,学院根据海军对士官的职业能力需求以及定向士官生2.5+0.5(前2.5年在地方院校通识培养,后0.5年在部队岗位专业培养)的培养模式[1],确定了海军士官生应具备的“六大素质”,即军事政治素质、专业技能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管理组织素质、思想工作素质和人文艺术素质。

3.2.1 军事政治素质

建立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使命感、坚韧的意志、严明的纪律、扎实的军事基础理论、过硬的组训能力为考核要素的军事政治素质考核指标。发挥毛泽东思想概论、军事理论、三大条令等思政、军事课程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强化课堂教学,筑牢士官生的理想信念,打好军政素质基本知识基础[2]。同时,实施主题教育活动、实践活动、模拟建制、准军事化管理、组训强化、一日生活制度等训练教育项目,强化军政素质提升。

3.2.2 专业技能素质

建立以专业基础知识、岗位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为考核要素的专业技能素质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在强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科或专业特点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工程。第一学期以专业课程或相关课程为基础,面向专业或学科的全体学生,分层次、分年级组织开展专题讲座、专业实践、现场调研、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的训练项目;第二学期侧重专业认知,举办相关的专业见习、参观、讲座等活动;第三四五学期侧重与岗位工作情境紧密相连的专业实习实训、专业技能鉴定,并结合海军需求组织到训练指导单位进行装备操作见学活动。对于专业素质好、技能强的学生,给予专业强化指导,鼓励参与科研项目研究、专业技术革新、新产品开发等活动。

第二,以各类竞赛项目为载体,针对专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设立各种以赛促学项目,举办与学科或专业相结合的科技竞赛、技能大赛等赛事,为学生专业技能提升提供平台。积极收集行业内、相关专业赛事信息,指导和鼓励学生参加校外的各项专业比赛,拓宽学生视野,提升综合实践素质。

3.2.3 身心健康素质

建立以军事体育训练基本内容掌握、体育达标情况、心理素质情况、心理承受能力为考核要素的身心健康素质指标。提高士官生对体能训练的认识,严格早训、晚训制度,针对海军体能必修科目予以强化。强化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完善以防为主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建立新生入学心理状况普查制度、建立重点对象心理档案;利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心理社团活动、心理素质训练等载体,多形式、多途径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结合学生岗位特点开展自信心辅导、学生与军人身份转换期间的心理辅导和团体拓展等心理干预活动,提高士官生的综合心理素质。

3.2.4 管理组织素质

建立以训练组织、值班岗位能力、思想工作能力、团队意识激发为考核要素的考核指标。通过模拟建制,士官生轮流担任班、区队骨干,培养其在队列、会操、集会等活动中的指挥组织能力;轮流担任值班员,强化准军事化管理制度和生活条令条例掌握,并在值班检查中培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班队会讲评工作,锻炼口才和心理素质;开展团队拓展活动,如信任背摔、同舟共济、过电网等,培养士官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开展执行力提高训练,以“能够按质按量完成任务”[3]作为学生执行力培养的目标,将执行力培养贯穿课堂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等过程,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执行能力评价、执行能力训练,提高学生“战略分解、时间规划、标准设定、岗位行动、过程控制、结果评估”六个能力[4],使士官生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合格准军人。

3.2.5 思想工作素质

建立以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想危机案例分析能力为考核要素的考核指标。通过开设沟通技能课,强化学生对沟通在群体生活中意义认可度,提高学生沟通技巧和能力;通过社团活动、辩论比赛、演讲比赛、沟通能力训练等,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与人合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针对性加强“思想危机案例分析”能力的教育教学,讲授思想工作的方式方法,组织开展贴近士官生实际的“案例分析”大赛,提高士官生分析和解决思想问题的能力,为成为合格的基层带兵人提供方法保障。

3.2.6 人文艺术素质

建立以艺术鉴赏能力、才艺技能、艺术修养、创造能力为考核要素的考核指标。通过艺术教育、人文讲堂、“高雅艺术进校园”、文娱活动等载体,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开展“让读书成为习惯”读书活动,列出书目、规定阅读量、撰写心得,促动士官生的心灵感悟,提高文化修养和思想教育效果;支持和鼓励士官生成立和参加文娱型社团和社团活动,培养艺术气质和学习才艺技能;组织开展校园文化与军营文化交流活动,提高军营文化对士官生的影响效益,掌握军营文化活动的主题选取、组织安排、活动设计等能力。

4 培养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4.1 师资队伍保障

建立结构合理、构成全面的士官生素质能力培养师资队伍。聘请业务素质好的三名副团职退役军官,担任士官生大队的管理教员和军事体育教员,强化士官生的军政素质养成;发挥退役在校生的作用,聘任军政素质好、能力强的退役在校生担任日常管理助理员,做好“跟班”工作;精化教学资源和师资,选用理论功底深、实践能力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承担士官生的授课任务,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建立模拟建制,组建士官生自管、自服队伍,推动学生组织管理能力的提升。

4.2 规章制度保障

以“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为培养标准,管教结合,促进士官生良好军人能力素质养成。修订完善《士官生准军事化实施方案》 《一日生活制度》《内务管理细则》 《士官生管理规定》 《士官生日常管理量化考核办法》等制度,印刷成册,下发执行;以“一日生活制度”为管理基础,“量化考核”为抓手,从学习、纪律、作风、内务、仪容仪表、集体活动等方面严格要求、细化考评,促进良好行为规范和军人作风的养成;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开展丰富实用的第二课堂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坚定“从军报国”信念、锤炼坚强勇敢品质、打造雷厉风行的作风、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引导创新创造意识,为走进部队做好素质准备。

4.3 育人氛围保障

强化“军人”意识是培养士官生的重要工作,是保证士官生到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的保障。新生入学,聘请承训部队优秀教官对士官生军容仪表、队列、内务卫生整理等进行强化训练,做到早规范、早定型;建立“大队、区队、班”模拟编制,单独划分士官生宿舍、就餐区、教室,建设士官生活动室等基本设施,对指定区域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学院投入近6万元为士官生配备了海军服装和被装;在宿舍区和教学区打造“海味”文化氛围,将军旅与舰船文化融入育人过程,“军味”育人环境逐步形成。

定向士官生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士官生的能力素质也将随海军发展需求而改变,能力素质培养体系也将是未来地方院校与部队训练指导单位共同研究的课题,但培养出满足建设现代化军事强国需要的合格定向士官生仍是不变的主题。

猜你喜欢

士官素质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咱是士官
我院成立士官学院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