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9-03-23陆丽娜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徒制造业人才

陆丽娜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随着当今时代智能制造业持续发展,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愈加严格,学校要想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技能型人才,就要研究如何培养符合国际化、与企业岗位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其中企业新型学徒制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1]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企业与高职院校及培训机构的合格教师合作,以全职或兼职、半工半读的形式培养新的技术工人。

1 企业实行新型学徒制人才战略的背景

1.1 “中国制造2025”对制造业技能型人才的召唤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它提出通过“三个步骤”逐渐向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靠近。一直以来,中国的制造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是在技术层面一直落后于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特别是在人才方面,高级技能人才稀缺,严重阻碍了制造业向高端发展。因此,为了提高制造业人才的质量,改善制造业的落后局面,中国制造2025战略确立了“三步走”的方针,适应制造业强国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要求,明确了战略规划,而且也指出了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方向。实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制造业发展到此时所需要的、以定向培育为依托的新型培养模式,它主要强调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是培育相关专业技术人才的有效途径[2]。

1.2 “大国工匠精神”的召唤

中国虽属于世界上的制造大国,在制造规模、交易量方面占有优势,但在产品的质量、工艺和技术等方面却一直受到限制。要完成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高产品的质量是关键,而要提高产品质量就要提升技术工人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精神,要把学徒们技术、技能等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放在前列,注重企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素养培养,进而提升产品质量。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人才培养实现高效化的一种途径,更注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贯穿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从实际上体现出大国工匠精神的精髓。

2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点和程序

2.1 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特点

企业新型学徒制兼容并蓄了师傅教徒弟这种传统形式的长处,也容纳了现如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型模式,并显示出以下特点:

1)学徒双身份:学生和员工。“招聘与招生有关,招工与招生相同。”学徒在学校就是学生,学生主要是学习知识和技能;在企业中,身份是员工,奖励是根据工作中获得的任务量确定的。

2)双师共同培养。学徒在企业和学校内都有教师传道授业,企业有经验丰富的高级师傅给予指导,传授专业技能和生产经验;学校里聘有专业教师授课,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是一种全新的双环境成长模式。

3)经费来源双向补贴。其中一部分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拨的职业培训、专项培训资金,以鼓励企业实施新的学徒制度;另一部分是企业划分专用于开展新型学徒制的保障资金。

2.2 培育企业新型学徒制人才的运行程序

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学校企业共同培养适合企业发展人才的培养模式。新型企业学徒制需要招聘培训人员,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有效管理机制,同时要共同努力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教师团队,及结构评估和质量控制系统。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具有11个步骤,是一个相对繁琐的过程:首先要选择试点专业;第二步决定各专业招生人数;第三步注册并招取;第四步学校与企业共同探讨出完善的培养计划和标准;第五步学校与企业建立共享的师资队伍;第六步企业与学校签订关于人才培养计划协议;第七步成立学徒制工作小组;第八步建立符合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第九步学徒管理;第十步是管理教学过程的每个阶段;最后是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以双重选择理论为研究依据,学生、学校和企业一同签订合约,这些合同有制约力,可监督管理未能达到法律能力的学徒。明确界定各方的权利以及学徒的详细职位、学习内容和利益保障。

3 校企双方在联合培养过程中的责任

3.1 企业在学徒制人才培训模式中的主要职责

确定招聘人员的标准,学徒的职业发展渠道和工资;明确方向、目标、内容和持续时间以及评估方法;配合学校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进度,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工具和材料,以便学习和教学;分别建立导师与学员学习激励制度。

3.2 学校在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主要职责

规划出培训试点专业人员的目标方向;进行学生身份登记注册,明确组织培训的期限、缴费方法、内容以及双方责任细则等具体内容;制订专业教学大纲和计划,在新的学徒制度下建立教学评估系统和监测系统。建立与学徒制度兼容的教学管理系统和学生管理系统并实施;努力为学生、教师和企业员工创造互相学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争取有价值的项目主题,为学生、教师和企业大师共同学习创造良好环境,并确保学生、教师和企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的安全。[3]

3.3 双方共设多元化教学管理体制与评价体系

3.3.1 组建学徒制工作小组

在原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挑选出优秀的技术人员组成学徒制工作小组,主要负责争取国家及地方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制订、调整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对学徒进行考核和对学徒从业后的情况进行反馈。

3.3.2 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凭借企业办学的自身优势,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构成典型任务的内容体系。采用综合教学模式,实现岗位互动培训,同时结合新的学徒课程资源库和新的学徒培训工程,编写适合新模式的新教科书,实施职位间的互动培训。[4]

3.3.3 制订教学过程管理体制

明确双方的主要教学任务。在校期间,教师负责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培训过程中,企业师傅主要注重提高学徒技能水平和专业素质,进而达到相应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工作要求。

3.3.4制订学徒日常管理体制

学徒也是学生,日常管理也会做出相应调适。新型学徒制由企业、学校共同完成,双重管理。这种双重监督管理,也是对学徒学习和生活的一种激励,能够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5 监控质量并给予评价

教学的质量是学徒制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估方面,企业和学校可以在两个层面进行监控和管理,学生也可以根据过程对课程进行总结和评估,对教学情况予以反馈。学徒工作组负责跟踪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了解企业对他们的评估,并监督当前学徒的教学情况,形成一个集管理、监督、评估和反馈于一体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5]

4 结语

当今社会,教育对相关从业人员高素质的培养对我国制造业做大做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成熟发展的过程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和法规上的重视和鼓励。我国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形式将会更加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按企业职位岗位需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这种模式将企业和学校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完美对接,有利于企业与学校的共赢,因此,只有企业与学校积极融入其中,才能更快更好地培育出实用型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学徒制造业人才
人才云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魔术师的学徒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冯鑫:一个乐视学徒的生死困局
芬兰大多数学徒是成人学习者
现代学徒式教育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