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高”建设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新思路

2019-03-23刘立国

船舶职业教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职院国际交流双高

刘立国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兴城125105)

2017年9 月,辽宁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关于开展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立项遴选工作的通知》,从2018年起组织实施辽宁省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和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按照“双高计划”中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建设要求,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派专人赴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对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调研,对提升学院国际化意识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新思路进行了探讨。

1 背景基础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将此项工作纳入教育发展中心工作职责,并制订了《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国际合作办学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近年来,学院先后与美国、韩国、加拿大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院校签署近20余份合作协议书,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学院先后与韩国巨济大学和韩资企业开展了“校校企”国际订单式联合培养教育项目。通过此项目,在国家级骨干高职院建设期间,学院共有87名学生到韩国巨济大学留学,为进一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2 调研情况

2.1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调研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青岛职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全面负责青岛职院对外交流合作工作。调研人员参观了青岛职院国际文化体验中心,包括中国文化体验教室、日本文化体验教室、韩国文化体验教室、美洲文化体验教室、欧洲文化体验教室、遇见新西兰咖啡厅等。国际文化体验中心秉承国际化办学理念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增强对外服务功能,构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国际化办学质量。主要承担外国留学生教育、世界各国文化体验、专业教学与实训、国际及交流展品收展等功能。

青岛职院以世界眼光发展高职教育,以国际标准培育技能人才,始终坚持以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核心[1],探索出“走出去、走进去、走回来、走上去”的国际化办学思路,立足专业建设,在课程改革、学术交流、教师互派、海外实习、交换留学等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合作与交流模式,走出一条全方位提升高职教育办学水平的特色发展之路,并已在短期留学生语言培训项目、3+0互认学分项目、短期文化体验项目、教师境外培训项目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首先,青岛职院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4所院校(机构)正式签约,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历年来持续选派在职人员,分别赴境外有关高校进行为期2周至1年的研修培训,到目前为止已有近50%的在职人员具有海外学习、研修培训经历。先后与6家国外院校实现合作办学,培养输送毕业生1 000余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主要有:与新西兰怀阿里奇理工学院共同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合作办学、与爱尔兰特瑞里理工学院共同开展会计专业合作办学、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贝尔斯基农业技术学院共同开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合作办学。

其次,青岛职院有150余名学生被交换到国(境)外留学,另有270余名学生通过学院合作院校升入国(境)外大学继续深造。青岛职院开辟海外实训基地20个,先后选派600余名学生参加海外实训实习。累计接收来自韩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各类外国留学生1600余名。分别成立新加坡、法国、日本、韩国、新西兰、爱尔兰6个海外校友会。

综合青岛职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取得的成绩,其成功的工作经验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走出去,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青岛职院建院第二年,在各方面基础条件尚很薄弱的情况下,就开启了国际化办学路径。建院以来,通过走出去,引进来,已形成了覆盖亚、美、欧、澳四大洲的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网络,与21个国家和地区的74所院校(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

第二,坚持走进去,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青岛职院坚持走进去,就是要开阔眼界,拓宽视野,将刚刚处在起步阶段的青岛高职教育,迅速放到世界高职教育发展坐标体系中,为青岛高职教育发展,找到一个快捷、高效、优质的发展途径。

第三,坚持走回来,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青岛职院将国际化的理念、模式进行本土化,进而提高变革的思维能力,为未来寻找和汲取动力。这是区别于中外合作办学,以中国本土职业教育为框架,加入国际化元素,培养国际化职业人才的新模式。其关注点不再是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而是在国际环境背景中,注重国际视野的开阔、国际规则的了解。[2]

第四,坚持走上去,以“青职特色”打造品牌。青岛职院从缺乏办学历史积淀、经费紧张、办学模式僵化的形势下起步开展高职教育,到成为名列前茅的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且在亚欧国际会议上宣讲经验,在世界职教院校联盟牵头学生支持服务专题小组,现已在地方经济建设和高职教育领域产生了日益广泛的影响。

2.2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调研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日照职院”)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是日照职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的归口管理和服务部门,配备8名专职人员,负责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含港澳台)工作,负责学校的外事活动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等。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的工作及重点目标是培养国际化的意识,培养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培养学生成为国际化的人才,从而使国际交流与合作可持续发展。

在国际化交流与合作方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入选“中美百千万计划”中方项目院校。现有34名专家,且先后派出150多名专业教师赴美国、澳大利亚、丹麦、德国、奥地利、韩国、日本等国家考察和培训,打造国际化教师团队。与韩国新星大学合作开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与马来西亚吉隆坡建设大学合作开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及德国奔驰、宝马、保时捷、奥迪、大众五大汽车制造商共同培养掌握德系先进汽车技术的汽车机电专业人才,培养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技能人才。

在培养国际化学生方面,日照职院长期以来依托优势学科,不断拓展海外合作院校的层次和广度,为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海外学习选择。[3]“交流生项目”利用国外友好学校资源为在校生出国短期交流学习提供支持。目前,已开展赴韩国友好学校交流生项目及赴台湾地区高校交流生项目,国外高校升本项目实行3+2模式。国外友好学校承认境外升本学生在学院3年学习期间已修学分及毕业证效力(学分互认),学生具备相应外语能力,按要求提交入学材料,经审查通过后前往国外大学三年级插班学习,利用两年的时间完成相关课程学习,经考试合格,符合毕业相关规定可取得大学本科学历及学士学位,归国后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学历认证,国家承认学历。

3 “双高”建设背景下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新思路

在对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和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提升学院国际化意识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工作新思路,以期为学院“双高建设”提供参考。

3.1 加强顶层设计

明确学院国际交流合作的定位、管理,学院要有顶层设计,自上而下,从领导到教师要提升国际化意识,增强国际化氛围,创设国际文化体验基地或体验中心,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培养国际化学生,积极倡导“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目标。

3.2 建立专门组织机构

为加强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应建立由3~4名专职人员组成的专门组织机构,全面负责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各系设专任干事作为联络员,负责国际交流合作及外事工作,形成“院-系”二元组织结构,规范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3.3 开展多种合作项目

学院国际交流合作要制订具体规章制度,以服务系部为宗旨,与境外合作院校成果共享,采取境外培训、访问、出国研修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及国际交流能力;[4]积极建立学生境外交流、海外留学、实习、就业基地,努力开展3+2升本等项目,以项目为中心,开展课程共建、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学生奖学金作为学生出国短期交流的专项资金,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境外各项大赛等。

3.4 积极拓展多方合作渠道

学院要参与多方国际交流活动,如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和教育部组织的国际交流年会及省、市各相关部门举办的境内外多边交流活动,搭建合作平台,对接系部相关专业。

3.5 加强绩效管理平台考核指标体系建设

学院国际化调查和年度质量报告表中“国际影响表”多项数据零填报,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应把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各项指标纳入系部考核体系,包括外派教师、学生境外交流等各项国际化指标。

综上所述,借鉴调研院校的工作思路,收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宝贵经验,探索适合渤海船舶职业学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模式,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搭建并完善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培养国际化意识,制订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与境外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对接,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层次,逐步提升学院职业教育品牌和国际影响力,为学院持续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职院国际交流双高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基于OBE理念的武术国际交流人才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工匠精神融入艺术职院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路径与策略研究
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航天科技国际交流中心挂牌成立
藏职院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研及培养策略研究
职院辅导员商业化趋向文化心理转变成因——从晚明士人精神裂变中反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