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代橐他塞部隧设置研究

2019-03-22郭伟涛

敦煌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居延都尉弱水

郭伟涛

內容摘要:橐他塞的建制最早见于五凤三年(前55)四月,直到天凤五年(18)五月依然存在。南北总长约55公里,设有南、中、北三部,其中南部塞长约22公里。共辖31所亭隧,其中莫当、通望、临道、殄虏4隧统辖于南部,千秋隧辖于中部,高显隧辖于北部,其他25所亭隧不详辖于何部。橐他塞境内现存18所亭隧及1座障城遗址,显然部分亭隧已消失或迄今尚未发现。探明橐他塞的部隧设置,对于进一步研究汉代弱水中下游、甚至整个西北地区的边防屯戍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橐他塞;部;隧;遗址

中图分类号:K8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1-0124-09

橐他塞,与南部的肩水、北部的广地等候官塞,同辖于张掖郡肩水都尉。加上北部居延都尉统辖的甲渠、殄北、卅井等三候官塞,共同组成了汉代弱水中下游流域的防御前线。整体而言,北部居延都尉辖下三塞拱卫居延屯田区,南部肩水候官塞拱卫骍马屯田区,连接两大屯田区的就是广地、橐他两候官塞,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常情况下,候官塞长约五六十公里,一般分部而治,部设候长、候史,负责该部的日常工作及文书事务等,每部辖有六到八所亭隧,由亭隧长率领戍卒从事警戒候望等基层工作。此前学界根据居延旧简对橐他塞的部隧设置进行了考订{1},随着金关汉简的陆续刊布,学者续有讨论[1]。不过,相关研究或者开始甚早,不及利用全部资料,或者侧重点不同,对橐他塞部、隧设置及部隧隶属关系措意不足。

本文拟综合利用已刊简牍,尤其是居延旧简及金关简{2},对橐他塞的存续时间,部隧设置的数目、名称、隶属关系等进行系统讨论。尽可能按照时间线索复原橐他塞的部隧设置,并与现存亭塞遗址相比对,为后续研究及查勘发掘奠定基础。

一 存续时间

资料所见,橐他塞最早、最晚的纪年分别为五凤三年(前55)、始建国二年(10):

1.1、五凤三年四月甲戌橐他候博移肩水候官:遣隧长胜 73EJT37:1535A

馆里冀巷等四人诣僵落作所,因迎罢省卒四人,檄到往来,愿令史

73EJT37:1535B

1.2、始建国二年五月丙寅朔丙寅,橐他守候义敢言之:谨移莫当隧守衙器

簿一编,敢言之。73EJT37:1537A

令史恭73EJT37:1537B

据前简,橐他候官辖下四人前往“僵落作所”{3},并迎接四位罢、省卒。后简是著名的“莫当隧守御器簿”册书的呈文简,形制为两行,当编联于册书末尾{4}。据简文,始建国二年五月橐他守候义呈报莫当隧的守御器装备情况。

始建国二年是有明确年代记载的橐他塞纪年下限,实际上,直到新莽天凤五年(18)五月,橐他塞的建制尚存。如下:

据前简,千秋隧长辛匡因诣府而经过金关,先南入后北出,显示千秋隧当在金关以北。据后简,千秋隧属于中部塞,惜未言具体候官塞。若此中部塞属于肩水候官,则当设置在金关以南,而肩水都尉府亦在南,故辛匡诣府不须经过金关,因此中部塞只可能位于金关以北。金关以北有橐他、广地候官及居延都尉辖下的其他几个候官,结合简牍出土地辖于橐他塞的情况,该中部很可能即为橐他候官中部塞。若此不误,则橐他中部塞辖有千秋隧。另,据上引简1.3、1.4、1.5,高显隧为橐他塞北界,很可能辖于北部塞。

综上,考见南部塞长约53汉里,合22.3公里,南起莫当隧,北至殄虏隧,通望、临道、石南三隧亦辖于南部塞。千秋隧辖于中部塞,高显隧辖于北部,另有破敌隧亦属橐他塞,共8所亭隧。

四 小 结

综上,橐他塞的建制至迟自五凤三年(前55)四月即已存在,至新莽天凤五年(18)五月尚存。橐他塞设有南、中、北三部,共考见32所亭隧(表2)。该候官塞沿弱水而设,自北向南,中间似无屯田区,故其主要起到保护交通线、警戒候望的作用,实际上很可能仅辖南、中、北三部,并无东西及左右诸部的设置,故部的考证当符合史实。

据调查现在通行认定的橐他塞范围,自北向南依次为T154、T155、T156、A28、T157、T158、F159(障)、T160、A29、T161、T162、T163、T164、T165、A30、A31、T166、T167、T168等18所亭隧及一座鄣城遗址(表2),均沿弱水东岸而设,长约50公里。遗址间距不一,T154、T155两者相距最近,约1公里,其他相距1.5公里左右者较多,而A28、T156相距最远,约12公里,T158、F159相距约5.3公里[1]。显然,边塞亭隧设置不应太过疏阔,很可能部分遗址尚未发现或已不存。据上文,橐他塞新莽时南北长约55.6公里,以亭隧间距1.5公里计算,似应设有37所,今考见32所,相差不多。若原本设有37所左右的亭隧,则每部当辖12所左右,与肩水、甲渠塞相比为多,很可能因其旨在警戒弱水交通线而如此设置。

实际上,橐他塞辖下部隧的设置,在近百年中必有调整变化,惜相关材料太少,仅有者亦缺乏纪年,故迫不得已只能压缩在一个平面上进行研究,无法揭示时间上的变化。为了尽可能多做些工作,本文不乏大胆推测。是耶非耶,留待日后出土资料验证。

附记:本文在写作及修改过程中,得到导师侯旭东先生及张俊民、马楠、苏俊林、王彬、屈涛、祁萌、陈韵青、曹天江等诸位师友的指正,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黄艳萍.《肩水金关汉简》所见“燧”及其命名探析[J]. 敦煌研究,2016(1):116-122.

[2]甘肃居延考古队.居延汉代遗址的发掘及新出土的简册文物[J].文物,1978(1):6.

[3]吴礽骧.河西汉塞调查与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158-160.

猜你喜欢

居延都尉弱水
隐秘的弱水
池中荷
宋朝驸马都尉研究1
两汉三国时期丹阳都尉考
物勒工名,以考其诚东吴尚方镜铭中的尚方与都尉
编辑们的脱线思维
“驸马”一词从哪来?
汉代居延甲渠塞遗址群保护展示探讨
居延新简所见的一条律令目录
居延汉简所见“公乘”的年龄和役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