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溯古老艺术的精神力量

2019-03-21张建成

音乐探索 2019年1期
关键词:打击乐

摘 要: 《鼓韵》是周龙教授应明尼苏达室内乐协会和Mu-Taiko剧场联合委约的室内乐作品,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3位鼓手而作。从指挥的角度,通过分析当代音色音乐中的材料,探究《鼓韵》的音乐结构与层次,把握作品中的速度与节奏,以准确再现作曲家的创作宗旨——太鼓的力量与精神。

关键词: 《鼓韵》;周龙;音色音乐;打击乐

中图分类号: J6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2172(2019)01 - 0116 - 05DOI:10.15929/j.cnki.1004 - 2172.2019.01.016

年,应天津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创作暨全国艺术院校作曲教学研讨会”组委会的邀请,作为新作品音乐会的指挥,我与周龙先生相识。在交流过程中,作曲家的内敛、沉稳和睿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龙教授是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曲家,曾获得过中国、美国、法国、德国等国际作曲大奖,其作品更是涉猎交响乐、室内乐、歌剧、合唱等众多体裁。他创作的作品充满了中国音乐元素,创作题材主要来自于具有深厚中华传统文化的诗歌、宗教和哲学,并融合东、西方的审美理念。

《鼓韵》是周龙教授应明尼苏达室内乐协会和Mu-Taiko剧场联合委约的室内乐作品,为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3位鼓手而作。2009年由北京新乐团为NAXOS演奏室内乐版并录制了唱,2003年由新加坡交响乐团首演乐队版并录制了唱片。

一、音樂创作的本源

《鼓韵》构思的主体是打击乐器——太鼓。由此,笔者联想起这些传统鼓乐和它们古老艺术形式的起源。据作曲家介绍,太鼓乐最早起源于中国佛教仪式的鼓乐传统。彼时,鼓乐属于中国唐朝宫廷乐的一种,常见于文学作品中,但很少作为音乐形式被保留下来。太鼓乐的传统在日本保存了许多世纪,运用十分广泛。在丰收、捕鱼、狩猎和祭祖等庆典活动中,太鼓乐是不可缺少的形式。太鼓的形状大小不一,根据不同仪式或不同音乐的演奏要求进行各种组合,发展出多种门类,应用于各类音乐中,如法乐、能剧、庙堂音乐。太鼓也常出现在宫廷音乐、歌舞伎音乐、佛教道教仪式中,还用于战争或日常生活中的报时。

《鼓韵》是作曲家试图在作品中探寻太鼓乐这种独特艺术形式的一次尝试,通过节奏的有机组合创造出多变而有力的音乐,再现古老艺术的魅力。乐曲包括3个部分,第1部分由大鼓衬以低音乐器开始,当单簧管进入时,鼓退入背景。音乐织体随节奏而变,伴随节奏的逐渐加快愈来愈密集,形成第1部分的高潮,简洁的单簧管独奏将乐曲衔接到华彩乐段。中间部分的灵感来自于北京智化寺庙堂音乐,木管乐器即兴式地模仿管子的动机音型,管子的领奏唤起了层出不穷的群奏呼应。最后一部分再现了第1部分的弦乐、打击乐与单簧管声部,随后,乐器间的竞奏、和弦的更迭以及节奏的加速一气呵成,将音乐推向曲终。

二、音色的分层

《鼓韵》作品主要由3层音色组成,最高层是单簧管乐器组,中间层是打击乐器组,最低层是小提琴和大提琴组(图1)。其中,打击乐器组有3组,第1组为中鼓、小鼓、音棒、寺庙钟,第2组为中鼓、锣,第3组为大鼓、双头木鱼、碰铃锣。从打击乐的组成来看,除了大小不同的太鼓外,还有典型的中国色彩乐器,因此这是最重要的音色音响组,而小提琴和大提琴组则是音色色彩组。

图1 乐器位置分布图

(一)单簧管的重要作用

单簧管的核心音乐素材是建立在连续纯四度、纯五度下行音程基础上的不规则倒影,即连续装饰上行的增四度、小三度、纯四度旋律音程。它们或连续装饰延伸、或部分缩减,饱含昂扬的精神力量。这些多次出现的变形动机,形成了具有独立性格的旋律,对于作品的结构起到了统一作用,清晰地揭示了第1部分的回旋特性的和第3部分的再现意义(谱例1)。

谱例1单簧管声部

作品的第2部分,作曲家充分运用单簧管高音区和低音区的不同音色,挖掘乐器的演奏潜力,以其灵活的演奏特性描绘不同意境。高亢、激昂的音调,低缓、深沉的音调,空灵的泛音以及模仿虫鸣的音调都为作品增色良多。值得称道的是,作品中单簧管声部对装饰音的独特运用展现了作品古老的东方韵味。单簧管声部模仿双簧乐器管子的声音,在弦乐线型长音的衬托下,与色彩性打击乐、弦乐的泛音模仿相融合,营造出神圣而庄严的宗教气氛,将佛学的禅意通过音色意境的描绘渗透出来。

(二)打击乐的特殊地位

作品中丰富的节奏是整个作品的灵魂,一切演奏与叙述都是围绕打击乐而展开。作品中的节奏形态层出不穷、丰富多彩,虽不规则,却极其有序。除了乐器本身鼓面、鼓边的音色对比外,作曲家还追求声部间的音色变化,如齐奏的高亢与激情、相互的卡农和模仿。力度的渐次发展与5/4、3/4、4/4、2/4、6/8、9/8、7/8、6/4的节拍重音或吻合或改变,加之不同速度中节奏的对位,在强调节奏的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节拍变化。正如贾达群先生所言:“节奏可以脱离音高体系而独立存在……在更为广阔的非乐音领域,或者说噪音领域,节奏可以超越音高元素而独立发挥作用并产生功能。” ①

第2部分中运用了色彩性打击乐器,如锣、双头木鱼、碰铃、寺庙钟,音响虽弱,却把古老东方文化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衬托、并延伸了太鼓文化艺术。动态的太鼓力量与静态的文化精神相得益彰,使得作品的3个部分对立而统一。

(三)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组合

小提琴和大提琴在作品中担负了背景音色的作用,主要承担音色音块、线性长音、点状节奏音型等的演奏,在作品中主要呈现3个特点。

1. 节奏的巧妙对位。作曲家利用空弦,将小二度、小六度、减六度、减四度、纯五度音程与它们的转位音程纵向结合,同打击乐、吹奏乐器的节奏连成一体,随鼓乐节奏的变化而改变。弦乐声部运用不同的节奏形成丰富的音响层次,如用相同或不同的音调作卡农或对位,用相同的节奏加强不同乐器组的音响效果等,形成了音色音组的背景音色,这也是音色音乐的主要特征。

2. 长音的合理运用。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单个长音在节奏律动中的使用就极为考验作曲家的创作能力。这里,必须提及周龙先生的导师周文中先生 ② ,周文中先生对单音写作技术有过这样的论述“……中国人既认为一个乐音同时具备着音高和音色,其本身也就可以是一个音乐过程。换言之,有技巧地发出一个单音,即可以营造出一种音乐幅度(如音高、音色、音强等方面的变化),足以唤起听者诗意或听觉上的美感” ③ ,乐章的第2部分正是大量运用了这种线性的音乐创作手法(谱例2)。

3. 左手非常规演奏。在《鼓韵》的第2部分,弦乐的左手采用非常规的滑奏和拉奏,形成了微分性合音的音响色彩,模仿中国民族乐器的音调。泛音与微分音的结合运用,将东西方音乐文化完美地结合起来,从另一面体现出宗教文化的精神内涵。

三、丰富的速度与力度

《鼓韵》丰富的速度变化和力度变化,对准确表达作品的内涵起到了关键作用。节奏是依附于速度和力度的改变而表现艺术,速度则随着作品的结构而产生,蕴含着结构的内在张力。

全曲从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分钟46的速度到每分钟168,速度大幅度变化,力度从pp到结束段的fff ,大幅度的速度与力度对比丰富了作品的音乐表达。乐章间的渐快、渐慢,力度的渐强、渐弱甚至突弱等变化准确表达了作品的内涵,也将乐章间的动静结合自然过渡、不露痕迹。作品第2部分以慢板的速度、弱奏的力度烘托出“宁静致远”的音乐氛围。单簧管与小提琴同度向上音程的模仿,以写实的手法描绘出古寺的宁静空灵,音乐绵延悠长。

作品最后部分的速度、力度的渐次增长,以和弦竞奏的方式将音乐推向极致的高点,完美地诠释了作曲家的创作初衷——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传达的力量与精神(谱例3)。

结 语

《鼓韵》是一首具有室内乐性质的单乐章无调性现代打击乐作品,作曲家通过音色分层,很好地处理了弦乐与管乐、弦乐与打击乐、管乐与打击乐的关系,并将它们各自的演奏法精准而灵活地运用在作品中。獨立性格旋律的变形运用,变化统一的节奏、节拍,多彩纷呈的音响音色,丰富多样的复调对位,极致对比的速度力度以及独具匠心的演奏装饰,无不体现出作曲家高超的创作能力与艺术造诣。《鼓韵》的创作源泉来自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强调以精神内涵统领整个音乐,音乐手法丰富而准确,彰显了作曲家深厚的文化修养。

◎ 本篇责任编辑 李姝

参考文献:

[1]爱德华·格林.中国与西方:一种新音乐的诞生[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2]李吉提.中国当代音乐分析[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

[3]樊祖荫.丰厚传统沃土培育出的新苗——周龙音乐创作述评[J].人民音乐,1988(1).

[4]卜大炜.“龙声华韵”——周龙其人其乐[J]. 人民音乐,2007(5).

[5]周文中.亚洲美学与世界音乐[M]//牛枝慧.东方艺术美学.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0.

收稿日期:2018-06-12

作者简介:张建成(1963— ),男,博士,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江苏南京 210024)。

猜你喜欢

打击乐
壮族北路坐唱八音乐曲中的节奏节拍以及打击乐特征
打击乐音乐家林喆成为津宝乐器有限公司打击乐签约艺术家
打击乐“打”出一片新天地
陈少伦 中国打击乐擎旗者
关于打击乐在乐团中的作用分析
“戏份”不重的打击乐一样能站C位?
浅谈贵州花灯打击乐人才的现状与培养
打击乐在豫剧中的地位和影响分析
打击乐艺术的审美体验思考
打击乐国际“论剑”开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