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9-03-21李国和

传播与版权 2019年5期
关键词:艺术类人文素养

李国和

(广西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2)

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①人文知识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人文精神的培植,即对艺术类大学生的行为、志向、品德等多方面的培育,它以各种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基本素材,对于艺术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深远。

一、新时代艺术类大学人文素养提升的意义

著名科学家杨叔子曾说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传统,没有人文文化,就会异化,不打自垮”。文化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绵不绝、繁荣昌盛的精神纽带。我国有着五千多年的优秀文明,每一个华夏儿女都有传承发展文化的责任和义务,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大学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践行者和文化繁荣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一)有利于陶冶艺术类大学生的情操

部分艺术类大学生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他们崇尚新事物,盲目跟风,喜欢感性判断事物,对国家大事不关心,这些表现容易产生很多问题。高校应该组建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制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课程,推动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道德水平,让他们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守崇德尚艺的初心,以砥砺奋进的勇气,实现人生价值。

(二)有利于艺术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教育的形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人文素养教育是以人文知识、价值、精神传授的方式对艺术类大学品德养成予以潜移默化的启发。为此,在艺术类大学生的日常教育中,我们要通过课程教育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发掘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素材,让们在学到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人文素养,进一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传承并发展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其所蕴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标准对新时代的中国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新时代的艺术类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知识的培养、人文情怀的培育,必将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三种形式,三者有机配合教育功能实效性才会凸显,三者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社会教育,而恰恰是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最为深刻,特别是对已经步入成年即将走进社会的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深刻。随着国门进一步打开,外来文化进一步涌入,文化多元化趋势进一步显现,这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直接冲击,影响着青年人对文化的看法,对中西文化有了较为明显的取舍,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热衷于外来文化,特别是欧美的洋节、欧美的传统文化。近年来,社会“物质化”思想凸显,人们的精神追求和物质追求严重错位,造成轻“精神”重“物质”的病态现象,这种现象对艺术类大学生人文文化观念产生直接影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进一步普及,迅时聊天软件如QQ、微信的流行,艺术类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从传统的线下阅读转为线上阅读,从深入阅读转为快餐式阅读,传统文化书籍被束之高阁,这使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与人文文化渐行渐远。

(二)高等院校人文教育落实不到位

新世纪以来,科学和技术融合更加紧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进一步加快,经济出现了飞速发展的态势,社会物质财富进一步丰富,导致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或多或少的分离,使得二者之间原本紧密的关系出现了裂缝。现在学校过多地强调教学与市场需要结合,表现为实践性强、市场效率高的专业能够得到重视,而人文社会科学却被边缘化。具体说来,一是培养目标不全面。当前,艺术院校在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思路、人才培养等规划决策上,对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没有全面的思想认识和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人才培养目标偏离了全面发展的目标轨道。二是人文教育模式太单一。目前部分艺术院校课程安排是以促进学生就业为导向,没有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视角去设置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案中没有专门的人文素养教育的内容,导致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难以得到保障。

(三)艺术类大学生对人文知识缺乏兴趣

随着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移动终端平台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已从传统媒体渠道转向更加迅时、更加便捷的互联网渠道。网络已经深入并影响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们喜欢娱乐性强和刺激性强的抖音、网络游戏、电影等网络平台。这些阅读方式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阅读心理与行为出现严重偏差,如片面的网络阅读认知、错误的网络阅读动机、偏执的阅读习惯等。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不愿意花更多的课余时间去研读中国和世界的经典名著,即使偶尔阅读了一些,也是通过快餐式阅读或者是标题式阅读,整个阅读缺乏计划性、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提升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路径

(一)用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净化家庭和社会文化环境

对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全面实施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既繁杂又重要,既庞大又必须细致的科学系统工程,人文素质教育周期长、范围面广,需要多个社会主体即家庭、社会与高校之间进行积极密切深度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共同推动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步伐,达到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人文教育素养实效。从家庭教育来看,家长对人文知识的认识有误区,认为教材书本知识才是孩子的主流科目,除此之外的知识对于孩子成长、发展既没有益处又浪费时间。首先,父母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文素养观,积极引导孩子阅读人文知识类的典籍,身体力行阅读一些人文经典类著作,努力把孩子从应试学习中引导出来,多接触人文经典,帮助孩子养成全面阅读的习惯,为孩子营造出有利于提升他们人文素养的家庭氛围。从社会教育方面来看,必须正确认识到社会思想文化氛围对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重大影响,妥善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挖掘各种人文资源,培植优秀、先进的社区文化、街道文化和城市文化氛围,以达到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地方特色文化同频共振,摒弃社会文化中的不利因素。同时,政府应加强对艺术类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舆论宣传力度,持续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要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进一步完善新型现代文化体系,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先进文化推动艺术类大学生自我完善,更好地实现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效联动,为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营造一个和谐、纯洁的社会文化氛围。

(二)用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人文素养学科设置,实现课程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渗透

“传道授业解惑”,师者的本职工作,教师要把崇德尚艺、立德树人作为根本宗旨。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播人文知识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获取人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②这简明扼要地回答了新时代的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大学生学什么”的问题。高校在培养艺术人才时,首先要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通过传、学、演、唱的方式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比如:孔孟的“仁爱”思想,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墨子的 “兼爱”思想等,这些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人文素养的精髓,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我们有上下五千年的优秀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文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着眼实际情况,全面充分挖掘人文素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人文素养熏陶。在美术类课堂教学中,教授美术手法创作手法的时候,也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如介绍徐悲鸿的画作“群马图”时候,必须先介绍创作背景和意图。1940年,远在印度的徐悲鸿从报纸上得知日本侵略者在湖北北部被中国军队痛击了,非常高兴,即兴挥墨,“群马图”由此诞生。这样学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受到人文素养启发,感悟到人性的价值,追求心灵的最高境界。

(三)用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夯实大学生经典阅读工程,提升艺术类大学生人文品位

传统优秀典籍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大学生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正确的方向,不仅学不到有益的知识,还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乱坠、脱离实际荒唐可笑极其错误的东西所迷惑、所俘虏。”③一是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经典阅读规划。学校要在学生读什么样的书、读书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上严格把关,根据学生具体的专业和学年为学生开具阅读清单。传统经典,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阅读中外经典名著与伟大心灵展开对话;专题研读,关涉更多文化思潮,以促进学生对自我人生的思索,对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以及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关怀。二是开展人文经典讲座。通过博雅讲堂等平台定期邀请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来校进行经典导读,与学生面对面分享人文经典,通过对历史人物与事件进行全方位解读,培养艺术类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经典的理解与思考,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是搭建数字化图书馆。要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整合传统媒体和人才资源,搭建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对有价值的典籍、期刊等文字资料以及音像资料进行全面整理收集,统一存放于数字图书馆资源中心,为艺术类大学生阅读和学习提供便捷。四是开展学生课外活动,让人文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心。通过校园汉字听写大赛、传统经典诗歌朗诵比赛、大型舞台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达到阅读交流,激荡创新的目标,让艺术类大学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感悟人文经典的魅力,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人文品味。

新时代艺术类大学生应以习近平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在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包含的科学学习观,坚定文化自信,谨防“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范、中国气派展现伟大的中国精神;为实现中国梦释放青春激情、不忘传承优秀文化的初心、勤学笃行,成长为德艺双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艺术工作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②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09-10)[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9/10/c_1123406247.htm.

③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讲话(2013-03-04)[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04/c49169-20670182.html.

猜你喜欢

艺术类人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少先队文学艺术类阵地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艺术类专访心得
人文绍兴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