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分级读物现状及发展分析

2019-03-21

传播与版权 2019年5期
关键词:读物级别分级

李 凌

(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 100871)

汉语读物的出现可追溯至19世纪,英国外交官威妥玛(Thomas Francis Wade)为英国来华译员编写了汉语教材《语言自迩集》(Yü Yen Tzǔ Erh Chi),其中就出现了适合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阅读的简易读物《践约传》。[1]分级阅读理念源于欧美国家,21世纪初引入我国,2007年国内出版了第一套汉语分级读物——“汉语风”。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汉语分级读物出版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

一、现状调查

笔者对已出版的汉语分级读物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范围为针对外国学习者的、有一定分级标准的汉语读物。根据分级情况、编写人员、编写原则、适用对象、出版社、首册出版时间共筛选出14套,按照出版时间罗列如下。

1.“汉语风”中文分级系列读物,根据自行研发的语料库,并参考多个国家和地区10多个当代中文语料库,分8个级别,海外汉语教师和本土作家编写原创故事,一本书一个故事,适用于大学生和中学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

2.“实用汉语分级阅读丛书”,根据《汉语水平等级(HSK)大纲》分甲、乙、丙、丁4个级别,由国内汉语教师编写,一本书包括多个故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3.“中文小书架”,参考新YCT、新HSK等汉语考试词汇大纲,分6个级别,香港国际学校汉语教师编写,一本书一个故事,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

4.“中文天天读”,分5个级别,每级有A、B、C等不同的分册,由国内汉语教师编写,一本书包括多个故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出版。

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坛上,河南作家笔耕不辍、默默耕耘,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并逐渐形成“文学豫军”,自成一派。河南作为农业大省,中原作家一直以农民的命运和农村的生活为自己写作的主要内容,河南成为乡土写作的重镇。周大新、李佩甫、李凖等人的小说创作,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塑造,都透露出浓郁的“泥土”的气息,体现了作家对农民生活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反映社会现实,描写真实的农民生活,成为小说家们创作的首要原则。

5.“我的第一本中文故事书”,根据年龄分4~10岁、5~11岁和4~12岁三个系列,由在英国生活多年的资深汉语教师编写,每册书有一两个有趣的主题或汉语常用句型,适用于华裔儿童、汉语非母语的海外儿童。华语教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6.“汉语分级阅读”,参照《汉语水平考试(HSK)大纲》分6个级别,由国内汉语教师编写,一本书包括多个故事。华语教学出版社2013年出版。

7.“学汉语分级读物”,根据汉字量分3个级别,由国内汉语教师编写,一本书一个故事,适用于学汉语的外国人、在国外的华人子女、学汉语的少数民族学生,甚至是国内的小学生。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8.“好朋友”,包括青少年分册和成人分册,分6个级别,对应新HSK1—6级汉语水平,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组织编写,一本书包括多个故事,适用于青少年、成年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2015年出版。

9.Diving into Chinese少儿汉语阶梯读物,分4个级别,由海外汉语教师与国内教师合作编写,适用于海外3~6岁的零起点或初级少儿汉语学习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10.“华语阅读金字塔”,参照YCT、IGCSE、IB和AP等国际通行的中文考试大纲词汇,以及国际学校流行教材里的词汇,分13个级别,由国际学校汉语教师编写,针对幼儿园、小学及中学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或国际学校的汉英双语学习者。华语教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11.“轻松猫”,参照2015年新版HSK大纲,分4个级别,由国内汉语教师编写,适用于10~18岁的青少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12.“这是我的书——中文指导性阅读丛书”,根据沉浸式汉语教学的经验,结合教学实践、通行教材及《汉语国际教育通用课程大纲》、其他语言读物体系,建立分级标准,分13个级别,由海外汉语教师与作家合作编写原创童话故事,针对北美K-5年级的儿童,1~6级主题为个人、家庭、学校、社交、动植物、自然,7~13级主题为成长与发展、人文与社交、知识与学习、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每个主题分5个小故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

13.“轻松猫”幼儿版,参考YCT大纲、欧标EBCL大纲,相关论文研究结果,以及语料库统计结果,并参照多个国家幼儿教育大纲,分4个级别,由国内汉语教师编写,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小学生,每书10~12个句子,包含两个相关的小故事。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14.“七色龙”汉语分级阅读产品,基于模块化教学理念、混合式学习方式,策划开发的立体化汉语教学资源,分3个级别。由国际学校汉语教师编写,面向海外主流中小学及国际学校,适用于K-6的汉语学习者,包含家人、食物、动物、自然、中国文化等15个主题,按主题和难度级别组合成45个资源包。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出版。

二、编写建议

本文主要从分级标准、编写人员、编写原则、题材内容4个方面探讨分级读物的编写。

1.分级标准。已出版的汉语读物大多数按词汇量或词汇量与年龄相结合分级,个别读物,如“学汉语分级读物”按照汉字量分级,“我的第一本中文故事书”按照年龄分级。

如单纯按汉字量分级,有些汉字尽管简单,但它们构成的词汇或句子可能难度较大,词汇和语法难度必然会增加阅读障碍。如单纯按年龄分级,故事内容虽适合学习者,但词汇和语言难度未必适合学习者。如单纯按词汇量、语言难度分级,可能导致学习者没有兴趣读下去。笔者曾做过“汉语风”的市场调查,如第1级读物中的《错错错》,是一个侦破故事,因为有凶杀情节,很多中学生尤其初中生都不喜欢,甚至有的国际学校认为这类故事不合适中学生阅读而进行限制,但大学生普遍都比较喜欢,认为故事曲折,能引起阅读兴趣。

将年龄和词汇量及语言难度相结合,是较为科学的分级标准。先按年龄做一个大的划分,大致可分为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因心理特点、知识结构、社会经验等的差异,对读物内容的需求会有不同。然后在年龄分段的基础上再按照词汇量和语言难度分级,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汉语水平选择合适的读物。

如果分级更细致,可以对年龄段进行更具体的划分,也可以对目的语国家进行更具体的划分。如“这是我的书——中文指导性阅读丛书”,针对北美K-5年级的儿童,结合美国儿童汉语教学实际,参考ACTFL语言阅读标准(1—7)、新加坡《小学华文》识字阅读标准以及《汉语国际教育通用课程大纲》等,根据沉浸式汉语教学的经验,结合美国西班牙语读物体系建立分级标准。这样的读物适合目的语国情,会更受目标学习者欢迎。当然,这样细化分级的另一个结果,就是读者范围被缩小。

策划汉语读物方面的选题,要注意两点:(1)针对的对象要明确。已出版的读物有的适用对象过于宽泛,比如 “学汉语分级读物”,适用于国外的成年人、未成年人、少数民族学生,甚至国内的学生。囊括太多的另一个结果可能是对哪一类学习者都不够有针对性。(2)目前市场上儿童读物最多,占半数左右;面向青少年的最少,青少年常常被笼统地归入儿童或成年人;面向成年人的读物近几年出版得也较少。未来应更重视青少年读物的研发,适当增加面向成年人的读物。

2.编写人员。海内外结合、教师和作家相结合的编写团队更有可能打造出吸引读者、适合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汉语读物。国内的汉语教师在语言教学上有优势,海外教师更了解第二语言学习者的需求,作家更擅长讲故事。三者结合能使读物的辅助学习作用发挥得更好。

3.编写原则。汉语读物尽量不要使用真实的汉语语料。早期汉语读物匮乏,外文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汉英对照经典读本:现代名家》也被定位为汉语读物,但这样的读物对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阅读难度太大,很容易引发畏难厌学情绪。也不建议直接翻译国外的分级读物,这类读物往往针对母语者创作,未必适合第二语言学习。汉语读物的编写应以原创为主,可以适当结合原著改写。

编写中尤其要重视词汇复现。读物以词汇量为分级标准,词汇复现必然是一个重要指标。一本书一个故事,有助于增加词汇的接触次数,实现词汇复现相对容易;一本书包括多篇故事,词汇复现难度较大,需要在词汇复现上多下功夫。[2]

4.题材内容。周小兵等指出,课文的题材应该包括“社会生活、人生家庭、婚姻爱情、人际交往、民族风情、文化教育、自然科学、环境保护等”,[3]较之课堂学习材料,课外读物的题材当然应该更广泛。以“汉语风”为例,“中关村故事系列”——《电脑公司的秘密》《你最喜欢谁》《竞争对手》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几个爱情故事穿插其间;《我家的大雁飞走了》《好狗维克》反映人与动物的关系,从中可见保护动物的情怀;《两个想上天的孩子》有传统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向左向右》《一张旧画儿》《留在中国的月亮石雕》《沉鱼落雁》反映不同阶层、不同地域、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等等。在题材方面,目前的读物内容已非常丰富,应继续拓展,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兴趣,吸引更多的学习者。

有调查发现,汉语阅读材料的内容中国化与国际化题材内容的比例为63.7∶36.3,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4]未来,在选取题材时要跨文化视野。除了中国特色外,多元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具有时代性和国际性的题材也是学习者感兴趣的内容;读物的内容在追求多样化的基础上,也需要结合学习者的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综合考虑民族、国别和年龄因素。

三、发展趋势

随着汉语国际的推广,汉语分级读物的研发和编写近年来虽然已有很大发展,但仍是国际汉语教学与出版的薄弱环节。目前的形势下,汉语分级读物要想更科学合理地发展,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尤其需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加快分级阅读体系的建立。目前汉语读物的分级标准基本是各自为政,没有一个大家都比较认可的标准和体系。有的是根据国家颁布的相关大纲编写,有的是根据自行研发的语料库制订分级标准,有的是根据经验结合教学实践编写。

关于汉语读物的研究,近些年来开始增多,在标准建立方面已取得一些进展。朱勇提出了汉语读物若干编写理念[5];钱彬详细分析了汉语分级读物的词汇复现[6];王鸿滨构想了汉语分级阅读框架体系[7];等等。但是,与教材方面的研究相比,关于汉语读物的研究还是太少,未来需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早日出台一个科学权威的分级阅读体系。

2.加强读物的数字化立体开发。新时代的汉语读物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数字化立体开发,提升汉语的传播力。多家出版社已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汉语风”加入了iChinese-Reader中文在线分级阅读平台;华语教学出版社的“我的第一本中文故事书”在WaWaYaYa上线;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轻松猫”有自己的数字资源平台;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七色龙”开发了跨媒介汉语学习项目;等等。

数字阅读可以实现纸质书无法实现的多样化、个性化功能。比如,可以在线收听录音、调整音频速度,可以跟读故事,可以根据需要显示或隐藏拼音、英文翻译,可以提供游戏APP,可以进行阅读测试等。将纸质产品与数字化学习资源、学习平台形成一体化的立体教育服务是大势所趋,出版社应该及早着手加强这方面的开发,为学习者提供更为丰富的新形态汉语教学与阅读资源。

猜你喜欢

读物级别分级
工会干部案头读物推荐
工会干部案头 读物推荐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级别分明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新年导购手册之两万元以下级别好物推荐
分级诊疗路难行?
你是什么级别的
对外汉语分级读物的几个重要问题
分级诊疗的“分”与“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