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媒介融合背景的学术图书出版问题探究

2019-03-21梁祥崇

传播与版权 2019年5期
关键词:媒介学术图书

梁祥崇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媒介融合已是必然趋势。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很多领域和行业的工作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其中包括学术图书出版行业。学术图书指的是内容与某个学科或某个专业领域有关,且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图书。专业学习与研究离不开对学术图书的查阅,所以一直以来学术图书出版在传统出版中都占有很高的地位。在当今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学术图书出版出现了许多新模式,尤其是电子版学术图书的出现,使得读者只需要通过电脑、平板或手机等终端,并在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等条件下,即可随时阅读、下载、存储和共享电子版学术图书,非常方便快捷。而对比之下,传统学术图书出版方式已经渐渐落后于时代和潮流。可见,学术图书出版行业必须积极革新图存,充分利用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有利技术和条件探索新的发展路径。

一、媒介融合背景概述

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换言之,就是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进行融合。传统媒体指的是电视、报刊、图书等,而新媒体则是指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通过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等渠道而进行传播的新兴媒体形态。新媒体的主要特点在于:一是信息传播迅速。新媒体不像传统媒体那样需要经过层层审核后才能传播信息,并且在电脑、平板或手机等终端以及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网等渠道下,信息可以被及时快速地传播。二是信息交流频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交流和传递信息,因此使信息交流变得十分频繁。三是信息形式和内容丰富。新媒体可传播的信息内容包罗万象,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还包括音频、视频等,可以为人们提供海量的信息资源。而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新旧媒体在媒介形态和功能、传播手段、组织结构以及所有权等多个方面都实现了融合发展。具体来说,在信息采集方面,媒介融合实现了以多种媒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采集;在资源方面,媒介融合实现了广播电台、出版社、报刊集团以及网络等之间的资源共享;在新闻表达方面,媒介融合实现了综合运用多种工具来完成新闻表达任务。可以说,媒介融合是一场媒介的变革,是市场、载体及机构之间的高度分工与合作,也是不同产品之间的相互嵌入。

二、目前学术图书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术图书出版较为封闭

学术图书在出版方面存在较强的封闭性,无论是编校质量还是出版时效性都具有诸多问题。与开放式的网络数字资源相比,先印后卖的传统学术图书出版只囿于作者、出版社及发行商三者之间,而由于部分学术图书出版社的编辑专业性不足,导致学术图书的编校质量和整体质量不高。

(二)学术图书盗版资源泛滥

学术图书的特点是专业性强、受众面狭窄,所以其价格通常都比较昂贵,由此导致其盗版资源泛滥。目前,我国在版权保护和打击盗版方面的力度还不够大,这也是导致学术图书盗版资源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而盗版资源的影响,使得学术图书出版社承受着极大的经济压力,影响了学术图书出版行业的正常发展。

(三)学术图书销售渠道单一

与小说类图书相比,学术图书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且在宣发和营销方面也较为薄弱,很多学术图书主要是依靠高校图书馆的馆配销售,这显然不利于其普及。

三、媒介融合给学术图书出版带来的转变

(一)约稿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术图书编辑工作,一般都是由编辑上门拜访或打电话等方式向作者组稿或约稿。传统编辑工作方式存在着速度较慢、效率较低等缺点,这在媒介融合时代,已经不再满足学术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需求。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现在的学术图书编辑一般都是通过QQ、微信等方式向作者组稿或约稿,从而大大提升了编辑工作效率。

(二)审稿方式的转变

传统学术图书的稿件外审周期通常都较长,至少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并且稿件还需经过三审才能出版,这大大延长了学术图书的出版周期,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术图书出版行业的发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很多学术图书都利用网络建立了专门的投稿平台,从而有效加快了审稿流程,提高了审稿效率。

(三)编辑流程的转变

旧媒体时代,由于通讯方式比较落后,学术图书的编辑部无论是与作者还是与读者沟通都十分不便,往往需要在通讯联络上面花费大量时间。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有效实现了资源共享,现在作者只需要登录学术图书的官网即可完成投稿,还可以随时查看自己的稿件处理流程,非常方便快捷。

(四)发行方式的转变

旧媒体时代,学术图书在完成组稿之后,往往需要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出版发行,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通过数字化的出版方式,只需要几秒钟即可实现学术图书的网络共享。当学术图书被发表在互联网上之后,其便有了更加便捷的搜索和查阅途径,读者可以轻易地将电子版学术图书下载和保存下来,这更加有利于学术图书的传播。

四、基于媒介融合背景的学术图书出版策略

(一)依托于网络拓宽产业渠道

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学术图书出版不能再只着眼于自身,而应当积极拥抱互联网,以开放的格局来看待行业,依托网络不断拓宽产业渠道。首先,在学术图书的出版过程中,应当基于互联网的客观发展规律,以服务读者为核心,深度融合不同媒体的优势,以实现学术图书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多渠道表达。其次,还要深刻体现出不同出版方式身上的特性与文化基因及其彼此之间的互通性,以促使其资源服务能力和创新驱动力实现优势互补。例如,当出版完纸质学术图书后,可以将其内容经过再度加工后转化为电子版学术图书,在各种网络数据库上进行共享及在新媒体上进行推送,从而方便不同阅读习惯的读者阅读图书。

(二)不断提高学术图书的质量

任何种类的图书,质量都是第一位的,学术图书也是如此。所以,不断提高学术图书的质量是一项重要任务。具体来说,首先在学术图书的内容方面,除了要邀请专业的作者供稿、对专业领域具有一定认知的编辑审稿外,还要邀请一些权威人士作为顾问,从而切实保证学术图书内容的专业性。其次,在编辑校对方面,要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技术来进行编辑校对,从而有效避免各种人工纰漏的出现,并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学术图书的出版周期。最后,在美工设计方面,要充分运用各种数字化设计工具来对图书的封面、插图、页码等进行设计,提升学术图书的精美程度。

(二)借助新媒体优化出版模式

如何吸引更多的新读者,一直都是学术图书出版行业重点考虑的一个问题。学术图书由于其自身的性质,通常比普通图书的受众面更为狭窄,若要吸引更多的新读者,就必须借助新媒体优化出版模式。据相关调查发现,大多数读者都更愿意去了解那些比较有趣好玩、值得分享以及参与性强的图书。因此,在学术图书出版过程中,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收集和推送与学术图书内容有关的有趣图片、文章及视频等,并与读者进行在线交流,从而与读者形成良好互动。其次,随着人们对知识获取需求的不断提高,很多读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从各种门户网站上获取知识信息,而更加需求专业的学术网站,所以学术图书出版社要准确掌握读者的需求,积极参与专业学术网站建设,从而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开放性知识平台。最后,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VR、AR等虚拟现实技术,将这些技术应用到学术图书出版中,给读者打造一个奇妙的“阅读视界”,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也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新读者。

(四)积极与大型媒介集团合作

首先,学术图书出版社要积极与大型媒介集团合作,充分借助大型媒介集团所掌握的海量资源与渠道来有效筛选目标人群,以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动态掌控、学术图书的推销以及资源的共享。其次,还可以基于大型媒介集团旗下的各类媒体平台,利用图书信息发布、网络预售、大数据监测等手段来预测学术图书的销量,然后再合理确定印刷数量,以避免库存的过度积压。在与大型媒介集团谋求合作的同时,学术图书出版社必须严格把关好图书内容、渠道、平台以及经营等环节,以免自身在合作过程中丧失主动权。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图书出版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出版较为封闭、盗版资源泛滥以及销售渠道单一,而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给学术图书出版带来了诸多转变。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学术图书出版若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依托网络拓宽产业渠道,不断提高学术图书的质量,借助新媒体优化出版模式以及积极与大型媒介集团合作。

猜你喜欢

媒介学术图书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图书推荐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书,最优雅的媒介
班里有个图书角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