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课岗证赛”教学模式

2019-03-20肖华凤

文教资料 2019年33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

肖华凤

摘    要: 目前导游业务课程理论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深化课内外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推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及专业课程改革整体工作,这对教师的日常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效果不容乐观,其教学方法影响教学效果质量。本文以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为例,构建“课岗证赛”课程教学模式,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加适合学生在新的形势下提高专业兴趣,系统学习知识,掌握导游服务技能。通过对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结合“课岗证赛”的课程教学模式,为将来从事导游服务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实现对旅游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导游业务课程    课岗证赛    应用型人才培养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指出健全产教融合的办学体制机制,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优化专业结构设置,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1]。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教师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既能胜任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的高素质应用型管理人才,又能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需要的“双师型”人才[2]。本文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构建“课岗证赛”融合教学模式,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加强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

一、导游业务课程

“导游业务”是一门应用型旅游专业的选修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课程既突出导游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的要求,又强化学生对导游服务基本程序和技能的应用及锻炼带团过程中遇到突发事故的应变能力。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提高对导游服务工作的认识,对自己是否适合导游服务工作具有初步判断。本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习导游服务工作的基础知识,在基本程序和技能的学习中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对导游服务工作的认识和导游业务水平。

表1    导游业务课程目标

综合“导游业务”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分析,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但作为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选修课程,其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偏向于理论化。应用型旅游专业的教学涉及旅游的六大要素即吃、住、行、游、娱、购的同时结合职业教育对人才的需求,力求培养“双师型”的旅游人才。“导游业务”是导游职业资格证书理论与实践考试的课程之一。课程一般安排“旅游学概论”“旅游交际礼仪”“导游基础知识”等课程开设的后面,该课程开设的后续课程有“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及专业顶岗实习[3]。教学时间为48课时,其中有为期一周的课程见习时间。

二、“课岗证赛”教学模式的内涵

“课岗证赛”融合是探索应用型旅游专业教学的新型模式,其内涵是以学生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将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考证内容、职业岗位要求、职业赛事四位一体相融合,使学生在系统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完成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培养具有“学历证书+技能证书+大赛经验”的中高级双师型人才,真正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和毕业上岗的有机结合[4]。

“课岗证赛”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突出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和职业性,将“教、学、做”融为一体,使学生通过课程教学掌握导游服务工作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为职业选择定基础。

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工作中,并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及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这就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理论的同时,给予学生机会应用理论,体会理论与实践中的差距,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瞄准方向努力提高欠缺能力,为将来更好更快地就业奠定基础。“导游业务”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也是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在设置实践教学内容时要充分结合导游资格证考试的内容要求和导游服务职业能力的要求。

三、“导游业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目前“导游业务”课程采取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实习作业法、讨论法、研究法[5]。“导游业务”课程教学过程中偏理论教学,该教学模式可能会降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所占比例过大,造成该课程的教学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失去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目前部分学校已安排为期一周的课程见习时间和邀请行业人员走进课堂,这些实训和实践教学在“导游业务”课程中所占比例仍需调整,为期一周的课程见习往往因为一些客观因素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充足合理的教学时间安排才能保证学生对于导游服务工作程序和相关知识的理解。企业參与课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拉近了理实结合的距离,但企业参与教学的时间长短仍需调整。

第二,学生对“导游业务”课程的兴趣不浓厚,对专业的认识受有关新闻媒体的负面报道影响较大。

第三,“导游业务”属于专业选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时间设置在大三上学期,开设的时间相对滞后,因为学生从大二开始就可以参加导游资格证的考试,该课程的开设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完全同步,对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没有起到实际意义上的帮助。

四、“课岗证赛”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课堂教学法。

1.景区模拟导游教学法

景区就是课堂,课堂就是景区,学生分组,每周一次带学生到附近的景区进行实战演习。首先,教师提出目标问题,学生可以从教材、学校的教学资源库及网络获得并收集相关信息,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景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如学校所在的地区概况及周边的景点可以进行现场导游讲解,如博览园、公园、博物馆、文物苑等。教师在课堂上模拟现场导游讲解,布置学生利用周末时间以宿舍为单位外出踩点,学习并在现场录制相应的讲解景点和内容,上传到导游业务班级百度云盘,教师在观看完学生作品后挑选一些优秀的和典型的现场导游进行分析点评,学生也要对同学的现场导游进行点评。在这样互点互评的课堂情境下学习,学生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完善自己,取得进步。

2.云课堂教学法

目前南宁市已有相关的导游云课堂学习,持证导游要在云课堂上有六个小时的学习记录才能通过每年的年审。云课堂包括最新的旅游政策法规,旅游目的地的风俗习惯,带团过程中遇到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等内容。学生在云课堂上可以学到更多来自一线的实战经验。教师利用百度云网盘充分收集各种导游服务大赛的优秀视频,行业内优秀导游的案例;新闻中报道的最新导游业务案例等资料,让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性地学习。

(二)加强校企合作,依照导游职业能力要求整合岗位实习资源,切实保障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

目前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实习一般是顶岗实习6个月。顶岗实习的方向有酒店、餐饮、旅行社、文化旅游厅,涉及与导游业务有关的合作企业有导游工作室、携程旅游网及一些知名旅行社。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与企业建立合作基地,积极鼓励学生考取导游资格证,在旺季期间帮企业解决燃眉之急。这样的互利互惠,使学校和企业获得双赢。在课程内容的设置方面也可以参考企业的意见,结合实际导游服务工作中需要的理论与时间内知识,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定期邀请行业中优秀的导游员、计调、旅游产品经理等到学校和学生交流经验,开展座谈会,为学校旅游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取向出言献策。

目前,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3.5+0.5的模式。学生有三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半个学年进行顶岗实习。这样的设置导致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难以实现,应该实行滚动制的学习时间,如1+0.5+0.5+0.5+1+0.5的模式,即经过一学年的在校学习+半学年企业见习+半学年在校学习+半学年企业见习+1学年的顶岗实习+半学年在校学习。这样的滚动混合制学习时间,使学生不断在理论与实践中切换,更加了解用人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本领技能。

(三)根据导游资格证考试要求,调整课程实践考核方式,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考试。

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一年举办一次,大二以上的学生都可以参与考试,考试的内容有导游业务,全国导游知识,地方导游知识,旅游政策法规,现场导游讲解。导游业务作为必考的科目之一,在课堂教学时充分结合考试的范围与趋势,带动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备考导游资格证。积极组织学生报考导游资格证考试,让学生在考证中了解导游职业,强化技能。

(四)收集相关导游服务技能大赛信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参赛,以参赛的标准考核导游业务的学习。

结合导游证考试,组织旅游服务技能比赛,通过大赛强化学生的抗压能力,形成坚定的职业素质,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自主学习更多相关的知识。目前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所举办的比赛有旅游线路设计大赛、旅游美食简历大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等。全国旅游院校导游服务大赛每两年举办一次,部分省或市文化与旅游部每年举办一次导游服务大赛,高校联盟组织的大学生导游服务大赛。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院校应积极利用参加比赛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参赛,并培养优秀的参赛选手。

五、模式实施的建设

(一)强化旅游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组建导游实务操作能力强、专兼职相结合的课程教学师资团队线导游岗位并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专职导游。加强师资培训与进修,强调挂职锻炼。在职老师应定期到企业参与适度的工作,协助企业完成相关项目,加强校企合作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做好人才培养与输送的有机衔接。

(二)完善“课岗证赛”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条件。

“课”需要的教学资源是不断完善的网络教学平台,如云课堂的建设,邀请企业资历高的人员来课堂与学生深入交流。“岗”需要的是实训基地的建立,如可以与当地旅游景区合作,为景区提供志愿讲解员,同时学生可获得免费的实训基地和一线的实训场合。“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每年的导游资格证考试时间和报名方式、考试要求等。“赛”需要教师不断搜索参赛的资源,鼓励学生参加比赛,并给予学生参赛的专业指导。

(三)开展并参与形式多样的技能竞赛活动。

鼓励并组织学生定主题,开展相应的比赛,引导学生外出与旅行社、旅游景区谈合作,筹集开展比赛的经费,利用教师的人脉资源与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携手举办技能竞赛活动。

(四)丰富导游业务课程评价方式。

目前导游业务课程的评价方式以笔试为主的期末考试,加上现场导游口试考核。在此基础上可以依据教学大纲和本课程的考核复习要求,积极开展实践类专业课程的评价方式。如考核采用现场口试、技术性问题解决相结合的形式,加上平时参与导游“云课堂”的积分指标,重点考查学生对导游业务相关知识的掌握,对导游业务相关的理解及导游技能的培养效果。

期末考试为现场考核,原则上安排在大型景点开展,分为导游讲解40分(10分钟)、导游实务20分与技能问题30分(在课本中随机抽取),“导游云课堂”积分10分,合计100分。期评成绩中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績占30%(根据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及端正学习态度、遵守纪律等情况综合评定)。这种考核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但可以采取学生互评的形式,让学生在考评别人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六、结语

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模式正在积极往“课岗证赛”融合靠拢,结合一线导游岗位对导游服务能力的要求,从“课岗证赛”四个方面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提升,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实现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有促进作用,真正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型旅游人才,加快旅游业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化。

参考文献:

[1]康志伟,吴宗保.职业教育的历程及现代化发展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8,6(2):73-78,97.

[2]周义龙.应用型本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和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15,5(1):97-99.

[3]赵亚琼.高职导游业务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以“参观游览大昭寺导游服务”任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23):255-258,272.

[4]蒋莉.应用型本科院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基于“课证岗融合”模式[J].亚太教育,2015,6(30):51,66.

[5]姚雪莹.导游业务教学中职业技能培养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培养
探索计算机基础“分类+分级”教学模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